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三跪九叩是怎么来的(三拜九叩给什么人行礼)

时间:2023-11-21 12:47:52 阅读:351 作者:蛋疼骑士

行跪拜礼这种礼节或者说习俗,历史上是怎么回事,咱们老听说古代什么三跪九叩,那么这又是从什么时候来的?今天呢,咱们就来讲讲这个事。

首先,咱们得说中国这些礼节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周朝,周本质上是一个封建国家,那封建等级、上下级之间的得有区分度,下级对上级得表示尊敬,所以就有了《周礼》,对人跟人之间的礼节做了严格的规定。

周朝人眼里,你是文明人还是野蛮人,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给你讲不讲礼。周礼不光对祭祀丧葬这种大事有规定,在饮食起居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说跪拜礼。周礼针对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礼仪,概括起来分了九种,叫九拜。其实这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不是说有九种拜法。周朝的时候没有凳子椅子,都是席地而坐,九拜基本上都是在跪坐的基础上行礼。

三跪九叩是怎么来的(三拜九叩给什么人行礼)-第1张

有三种基础拜法,第一个是稽首,就是跪在地上用左手按住右手,拱手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然后头慢慢的递上去,碰到手的时候要停一会再起来。这是九拜当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臣子见君主,儿子见父亲,包括拜天、拜神、拜祖宗、拜老师都要行此大礼。

第二个,叫顿首,俗称叫叩头,这个过程跟稽首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头一碰地马上就起来。顿呢就是稍停的意思,所以顿首就形容头碰地的时间比较短。王羲之写快雪时晴帖落款是羲之顿首,顿首的尊敬程度比稽首弱,比如下级官员对上级就用这种礼。所以古人写信开头结尾都是谁对谁顿首,表示尊敬。

第三个,叫空首,比顿首再弱一级,其他都一样,就是这个头低下去之后不着地就起来。这三种拜礼叫正拜,所有跪拜礼节的基础就是这三种,这三种礼统称叫吉拜,吉拜也是九拜中的一拜,所以咱们前面说了,九拜是个统称,不是说九种拜法。

有吉拜就有凶拜,凶拜也是九拜之一。拜的时候,表情要严肃,儒家经典礼记里说:三年之丧,以其丧败,非三年之丧,以吉败。拜丧的时候,有一种专门的拜法叫振动,也就是说跪拜的时候两手要拍掌,拍一下,身子就跟着振动。拜完之后呢还要蛹,就是跳,边跳边哭表达自己的悲痛。那还有一种特殊的拜法呢,叫肃拜,肃的意思是手摸地,所以肃拜呢就强调是拿手摸地,那头肯定就不碰地,肃拜一般是女子专用的这个拜礼,至于原因已不可考。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说是因为女子首饰多,磕头不方便。

说了这么多,咱们总结一下九拜,包括三种基本的拜礼,稽首、顿首、空首,然后两种衍生,振动、肃拜,还有两个统称,吉拜、凶拜。那这才七种,还有两种是奇拜,就是拜一次,褒拜,就是你拜一次,对方回礼,你再拜一次。所有这些加起来叫做九拜。这当中需要用到拱手,两手交叠的位置有讲究,吉拜的时候, 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凶拜的时候,反过来,男子右手在上,女子左手在上。

虽说这个九拜道道多,不过咱们得知道,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跪拜就是个普通礼节,大部分就跟咱们今天握个手似的,也不一定只有下级向上级跪拜,有时候君主为了表示尊敬,或者是跟臣子请教问题,也经常向臣子跪拜,大家关系比较平等。

等到汉朝以后,大家坐上凳子了,不用非得跪着坐了,加上国家统一皇权远远大于先秦时期,跪拜才成了一个体现等级差别的一个礼节。

一直到元朝为止,虽然礼节花样很多,但是皇权有限,臣子的权利都对皇权构成限制,所以这些跪拜基本上还是传承九拜那一套,表达下尊卑有序就完了。但是到了皇权最大的明清两朝,跪拜礼就发展成了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礼仪,臣子要磕头磕的失去尊严才行,明朝大臣见皇上五拜三叩,先来四个稽首,到最后一个盾首,不过要连磕三下。清朝就更过分了,皇太极登基以后,规定要三跪九叩。清朝不光大臣要给皇帝行三跪九叩礼,藩属国的使臣也要来这一套,朝鲜琉球之类的自不必说,就连欧洲那些使节来了北京也要求三跪九扣。

民国一建立,人人平等,国民政府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老百姓之间废除跪拜礼。朝堂之上的这个跪拜就取消了,但是政府对于民间老百姓的跪拜不予干涉,说白了就是你私底下愿意磕头,政府也没道理管你。不过呢,虽然政府不管,但是鼓励大家互相行现代化的礼节,表示尊敬就鞠躬,重大场合那就三鞠躬。再后来呢,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行礼这方面越来越国际化。

至于民间的跪拜礼呢,现在部分农村还有,不过随着社会发展还有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大,估计早晚呢也会消亡。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