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于连是靠自己能力,分析红与黑于连悲惨命运的原因

时间:2024-01-01 16:00:02 阅读:174 作者:天仙眼镜妹

司汤达生前寂寞,死后却被人们敬仰。他的传世名作《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红与黑》描写的是主人公于连.索来尔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辛苦地奋斗着,其间不乏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正当他自以为踏上飞黄腾达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阶级的爱情之时,社会却无情地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于连是靠自己能力,分析红与黑于连悲惨命运的原因-第1张

作者简介

司汤达于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父亲守旧,仇视革命。他的母亲是意大利血统,能够用意大利文阅读但丁等人的作品。他憎恨父亲的冷酷和贪财,父子间一直不和。7岁时母亲去世,司汤达的童年变得渗淡无光。从此,形同孤儿的司汤达一直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于连是靠自己能力,分析红与黑于连悲惨命运的原因-第2张

1800年,司汤达跟随拿破仑抵达意大利的米兰。米兰人民长期遭受奥地利的统治,视拿破仑的军队为救星,他们对法国革命的热情对司汤达的影响很深。司汤达随拿破仑转欧洲大陆。拿破仑帝国覆灭后,他看到自己在复辟王朝中前途无望,就脱下戎装,去了米兰,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虚荣心驱使下,职责和爱情,成全姐弟恋一一心灵之爱

司汤达矮胖短腿,圆脸小眼。舅舅曾安慰年轻的司汤达:“你很丑,但你气度不凡。”因此在创作于连这个角色时,把个人理想形象想像成“身材欣长,相貌俊美,女人一见容易倾心的于连。”

司汤达7岁时丧母,他从小对母亲就有近乎情欲的强烈爱慕。

1.自尊心强的于连

最初,她把于连想象为一个满面污垢的乡下佬,谁知见面:

“面前这个年轻人竟是这样白皙,眼睛又这样温柔动人。”

于连作为家庭老师初次见德.莱纳夫人。“你真会拉丁文吗?”这句话深深刺伤了他的自尊心。

在一次散步快结束时,德.莱纳夫人因为孩子们的学习进步,为了表示感激之情,想送几个路易让于连买些内衣。可于连就像吃了火药一样:“我出身卑微,夫人,但是我并不低贱。”

而德.莱纳知道夫人被回绝的事后却去羞辱他,让于连产生一种报复心理。

“这家伙占尽了财富带来的种种好处。”

如果当着他的面占有她妻子的手,不是嘲笑他的一种方式吗?

2.德.莱纳夫人经不起撩拨爱上于连

德.莱纳夫人16岁嫁人到现在,她历来安分守己,即便对丈夫没有感情,仍然是个称职贤妻良母,对其他男人的追求从不在意。

于连为了飞黄腾达后不被人指责做过家庭教师这个低贱职业,自我虚荣心找借口:“为了爱情从事这项工作。”

于是第二天不等天黑就冒着会让德.莱纳夫人名誉大受损害的风险对她说:

“夫人,夜里两点钟,我要到您的房里去,有件事我需要对您说。”

半夜两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懦弱的人,进了德.莱纳夫人房间。

“她不再拒绝于连,还主动去迎合着他、诱导着他,她看出他是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

于连的爱完全出于一种野心,一种因占有欲而产生的狂热。

由于于连太忠于他所谓的责任了,不会丢掉他安排好的计划。

于连对德.莱纳夫人的爱情是笨拙的,是为他的“职责”驱使的,又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位温柔善良、没有阶级偏见的美丽妇人,对从小被父兄打骂、没有母亲的于连,带来多大的心灵慰藉。

她是他的初恋,是他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女人。他曾说过:

“与德莱纳夫人在起的那段时光,使他第一次感到人生的幸福。”

3.在惩罚中动摇、在丑闻暴露前结束畸形恋情

德.莱纳夫人最小的儿子发烧了,觉得是天主在惩罚她,她第一次持续不断责备自己的爱情。

“她相信爱我就会要了她儿子的命”

她陷入可怕的忏悔中,她差点向自己丈夫承认出轨行为,而导致儿子发烧。

瓦勒诺寄给德.莱纳的匿名信揭发了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情事。而德.莱纳最后决定,只能让头上绿油油,不打算把事情张扬出去。一来将失去一大笔遗产,二来有损名誉,采取了“只怀疑而不证实”的办法。

“我绝不放弃我的妻子,她对我太有用了,另外她也太有钱了。”

这跟《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的丈夫何其相像,“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

后来为避免丑闻暴露,也由于德.莱纳夫人的良心谴责,在她和谢朗神甫的安排下,将于连送到贝藏松神学院学习。

磨砺意志的修罗场一一理性之爱

于连的过目不忘,拉丁文《圣经》倒背如流,门门课第一,还破例成为助教,这么优秀的于连自然而然得到彼拉神甫的欣赏,被推荐给巴黎的大贵族德.拉莫尔侯爵当秘书。

01

玛蒂尔德的浪漫主义情感

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崇拜玛格丽特.德.纳瓦尔皇后的这种为爱情而敢冒大不韪的精神,她的名字玛蒂尔就是皇后的爱称。

“1574年4月30日,拉莫尔是皇后的情夫,被国王处死后,皇后向刽子手买下了他的头,在深夜里亲身把它埋葬在蒙马特山脚下。”

玛蒂尔德怀着一种“我敢于恋爱一个社会地位低贱的人,已算是伟大和勇敢了”的浪漫主义感情。

她主动写信宣布爱情,为了考验于连胆量,她要于连在明亮的月光下用梯子爬到她的房间去。于连照样做了,当晚委身于他了,过后又后悔。

于连是靠自己能力,分析红与黑于连悲惨命运的原因-第3张

“我恨我委身于第一个来到的人”

于连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把古剑,拔出剑,想要杀死她。

奇皅的玛蒂尔德一点也不害怕反而骄傲地走到于连面前,她认为于连爱她已经爱到要杀她的程度,与他又好起来。还喊于连为“主人”。这让我不禁想起北大女生马丽生前恋爱喊男友“主人”。

02

情场老手建议一一欲擒故众,最终获得她的芳心,以身相许。

于连把自己爱情苦恼讲给俄国王子听,他建议于连假装追求另一个女性,以达到降伏玛蒂尔德的目的,并把自己的五十三封情书交给她。

“把这些信转抄一份寄给你所选定的女性,这个女性必须是瞧你不起的对方的熟人。”

元帅夫人回信,刺激到了玛蒂尔德,她跪倒在于连的脚下,求他爱她,于连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看呀!这个骄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脚下了!”

不久,玛蒂尔德发现自己怀孕,写信告诉父亲。要他原谅于连,并成全他们的婚事。

候爵在爱女坚持下,一再让步。给于连寄去一张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授予贵族称号。

于连深受女人欢迎,两个美丽的贵妇人爱他如狂,这正是司汤达一生所追求的刻骨铭心的爱情。

司汤达曾说过:“对我来说,爱情始终是最大的事,更确切地说是唯一的大事。”而司汤达在情场屡屡受挫,他一生追求的无数女人,大多以惨败告终,就算是他曾得到过的女人也是一部心酸史。

①司汤达勾引过表嫂达吕夫人,每次幽会都要遵守她的奇怪规定,名义上是避开她丈夫,其实是为了避开她众多的其他情夫。

②司汤达无望地爱过一个丰满布商的女儿,在长达十一年中对她念念不忘,当他终于得到她以后,在背带上幸福地绣上那个甜蜜的时间一一九月二十一日中午十一点半。而事实上,她向每一个追求者都是这样的慷慨献身。

③他曾经有一个情妇是女演员,为了让她同意跟他去旅行,司汤达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三千法郎,这才让这位情妇屈尊同行。

事实上,司汤达之所以在四五十岁时,坐在书桌写下这部四十万字的《红与黑》,也是因为闲得慌,他年龄大了以后,样貌更糟,也没什么钱,就更找不到女人了。

03

于连踏上飞黄腾达的坦途,乐极生悲,最终走上断头台。

于连在骠骑兵驻地穿上军官制服,陶醉在个人野心满足的快乐中。

“刚刚靠了别人保护当了两天的中尉,就已经盘算着30岁当上司令官,至少,像所有那些伟大的将军一样,23岁应该不止是个中尉,他现在只想荣耀和儿子。”

正当为这最狂妄的野心激动不已时。被德.莱纳夫人写信揭露他们原先的关系:

“这个人贫穷贪婪,靠着彻头彻尾的虚伪,通过诱惑一个软弱、不幸的女人,试图谋求社会地位,出人头地。.....他为了在一个家庭里获得成功,其手段之一就是竭力诱惑这个家里最有影响力的女人。”

当于连读到此信,他这样看重的女人,将她如此珍贵的回忆,说成“贫穷”、“虚伪”和“贪婪”,他是如何的万念俱灰啊,而支配于连向德.莱纳夫人开枪动机,不是愤恨,而是心碎。

“德.莱纳夫人低下头,于连朝她开了一枪,没有打中,他又开了一枪,她倒下了。”

司汤达有明显恋母情结,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于连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又重新将全部爱情转移到三十多岁的德.莱纳夫人身上,反而对更加年轻貌美、更加地位显赫的玛蒂尔德小姐冷淡下来。

只有德.莱纳夫人,竟然完全原谅了他的罪行,还会真心为他惋惜流泪,他甚至不得不强行与她约定,让她千万不要因悲痛自杀。

最终,于连怀着无比幸福的心情,毫无遗憾上了断头台。因为他得到世界上最珍贵无私的爱情,也才发现与德.莱纳夫人在一起的时光,就是已经是他人生幸福的顶点了。

可惜,于连得偿所愿,而司汤达却没有好皮相,好运气,一生中所追逐的女人,从来没有一个能带给他这样的幸福。

1842年,59岁的司汤达因中风倒在巴黎大街上,于次日凌晨孤独地死去,人们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那段著名的墓志铭:

“活过,写过,爱过。”

对于玛蒂尔德来说,于连的死是光荣的,她报之以她梦寐以求的英雄主义的落葬仪式一一像她所崇拜的皇后一样,把他的头亲自埋了,而对于德.莱纳夫人来说,他的死意味着她的生命不再有意义,她不再顾及上帝与名誉,报之以自己的殉情。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