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他是民国史上著名的校长(民国校长是谁)

时间:2023-11-20 07:42:32 阅读:701 作者:烈酒解忧愁

1868年,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绍兴,蔡家相当富裕,祖上都是当地著名的商人。他六岁开始进书塾,不久父亲便去世,好在有六叔蔡铭恩指导他学习,为他后来的知识储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889年,蔡元培赴杭赶考,考中了举人,也在这一年,蔡元培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第二年,他前往北京参加会试,顺利进入了翰林院担任庶吉士的官职。按理说新任翰林应该是件高兴的事情,但身在腐败的朝廷中,让满腔爱国热情的蔡元培倍感苦恼,加上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为此更加悲愤交加。于是他逐渐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接受西方新思想。接下来百日维新的失败,蔡元培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希望,他毅然辞职回绍兴老家,担任了绍兴中西学堂的校长,实行新式教育,然而在这所学校中的守旧派势力对他的改革加以干涉,蔡元培又一次辞职。

他是民国史上著名的校长(民国校长是谁)-第1张

1901年,蔡元培奔赴上海担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教师,这时蔡元培的妻子王昭已经因病去世,因此,大量的爱心群众纷纷为他介绍对象,蔡元培不堪骚扰,于是在门口贴了一张娶妻标准:第一不缠足的女性;第二识字的;第三男子不得娶妾、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五点对于当时来说简直是惊世骇俗,说媒的人几乎全吓跑了。上海相比其他小城市而言,最不缺乏有学识的女子,其中,黄仲玉就是其中一个,她就是被这五点标准所吸引,两人在朋友的撮合下,很快就结婚了。1902年元旦,蔡元培和黄仲玉在杭州举行了婚礼,这次婚礼不再是中国的传统式婚礼,而是西方的新式婚礼。

婚后不久,蔡元培去日本游历,他认为中日最大的差距就是在教育上,回国后开始谈革命,剪辫子,拖长袍,留德期间为国内编写教材,翻译德文著作,在这样的一个忙碌又有压力的工作环境下,他由一个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变成一个精通西方教育渊源的教育者。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蔡元培返回上海。1912年,他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此时的蔡元培主张传统儒学教育实施实行新式教育,正准备对教育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遗憾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就宣布解散。北洋政府继续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在任期间,蔡元培消除陋习,为教育部做出了贡献。没过多久,蔡元培主动辞去了教育总长的职务。

1912年,蔡元培带着家眷再次前往德国留学,第二年3月,国民党领袖人物宋教仁遭暗杀,蔡元培非常愤怒,全力支持孙先生发动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蔡元培又前往法国考察。在法国期间,蔡元培和法国的各界人士组织了华法教育会,主要主持国内的有志青年前往法国以半工半读的方式留学,很多青年正是通过这个活动才得以前往法国,在那里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这对我们后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民国史上著名的校长(民国校长是谁)-第2张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时候他已经49岁了,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学生迅速增加到1500人,在这个时代受到清王朝教育腐败的影响,学校教育水平极差,很多老师通过后门进来,就是为了拿一份国家的薪水,除了这个,学校风气也不好,在学校喝酒闹事大打出手的也很多,所以这种风气难以解决,只能连续更换校长。蔡元培赴任之前,一些朋友都劝他不要去,但孙先生却劝蔡元培迎难而上,蔡元培听后,毅然前往上任,他不仅对北大领导体制的改革、学制的设置,还倡导平民教育,首次男女同校,引进了最好的师资力量,诸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刘半农、胡适、梁漱溟、辜鸿铭等人纷纷加入北大。

在蔡元培上任的时代,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大学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中国高等学府。当时的北大已经是最接近西方教育模式的大学,让北大的青年学生更加向往民主和科学,更加爱国,为后来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1923年,担任北大校长七年之后,蔡元培因抗议教育总长提出辞职,这时蔡元培的第二任妻子黄仲玉已经去世三年了,蔡元培又再次恢复单身。当时他已经54岁了,在朋友的劝说下,蔡元培和周峻结婚。

他是民国史上著名的校长(民国校长是谁)-第3张

1932年,蔡元培与宋庆龄、鲁迅开展了抗日的爱国运动,为抗日大业做出了大量的贡献。1940年蔡元培病逝于香港,老蒋在重庆主持公祭,延安也举行了追悼会。

他是民国史上著名的校长(民国校长是谁)-第4张

毛主席称颂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也是对一代教育家公正的评价。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