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知识 > 铁路高铁 正文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铁路改道硖石)

时间:2023-11-21 14:16:14 阅读:857 作者:jEQj6l

硖石读音是什么

xiá shí

硖xiá,声母x,韵母á,声调二声。

石shí,声母sh,韵母í,声调二声。

硖拼音xiá

1、〔硖石〕地名,在中国浙江省海宁县;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孟津县西;山名,一在中国安徽省寿县西北,一在中国浙江省海宁县东。

2、古同“峡”,两山间的溪谷。

(1)铁路改道硖石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铁路改道硖石)

相关组词:只有3个

1、硖路[xiá lù]

山峡狭路。

2、月硖[yuè xiá]

月峡。

3、山硖[ shān xiá ]

山峡。

形近字:侠

侠拼音xiá

释义: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侠客。

三门峡陕县的朋友看过来,我想了解一下陕县硖石乡的情况,主要是经济情况,懂的,比较了解的帮忙说一下

硖石乡位于陕县东部,距三门峡市区26公里,全乡13个行政村,107个村民组,2802户,10611口人,总面积7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213亩。98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13亿元,人均纯收入1784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第38位。 该乡属浅山丘陵地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地下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铝土、煤炭、高岭土、润土、硅铁矿,特别是石灰石储量大,量开采,是生产水泥、石灰、石料的优质原材料,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陇海铁路、310国道和洛三高速公路横贯全乡东西,境内的庙沟车站是陕县东部最大的火车发运集散地,平发运能力200万吨以上,全乡乡村公路更是四通八达,7个村通柏油路,6个村通砂石路,107个组全部通机动车辆;全乡教育、文化、卫生、通讯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共有中小学14所,在校师生达1950人,程控电话覆盖全乡各个村组,装机量达300余门。近年来,该乡充分利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之优势,以矿产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石料厂13个,石灰窑70余个,年产石料70余万方,石灰20万吨,再加上辖区内的河南省三联水泥厂、洛阳铁路分局庙沟砂场等国有企业,使该厂成为豫西金三角地区最大的石材供应基地。矿产资源的强力开发带动了全乡的乡村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目前,全乡共有乡村企业26个,非公有制经济企业470个,大小汽车300余部,拖拉机、三轮车200余台。

徐申如的嘉兴日报报道

徐申如名光溥,一八七二年生于硖石镇芙蓉溪北,父亲徐星匏,清附贡生,工书法,娴习掌故,在镇上独资开办徐裕丰酱园。按徐氏族谱记载,徐氏祖居海盐花巷里,明代正德年间迁居硖石后开始经商,是名副其实的商贾之家。徐裕丰酱园开设于道光十六年(公元一八六三年),为时下海宁市裕丰酿造公司的前身,距今已一百七十多年。徐星匏晚年双目失明,徐申如由此承祖业经商,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诗人徐志摩便是这位富商的儿子。 徐申如按族谱排行老七,人称“老七爷”,据说头大、身大、手大、脚大,梁实秋在《谈徐志摩》里曾说他是一位“胖胖的老者,头上没有几根发,花白色的,下巴也是很大……是典型的一位旧式的商业中人”。正是这位据说茹素的旧式商业中人深受近代实业家南通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在一九〇七年至一九三五年间先后出任硖石商会副会长、会长、主席近三十年,其间曾递补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是硖石商界的领袖、领军人物。海宁的许多实业都是他独资或与他人合资兴办的。一八九七年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后又开设人和绸布号、森大公木行。一九一〇年与沈佐宸、深叔英等人筹集资金三万元,创办了硖石电灯公司,三年后建成发电,硖石始有电灯,同时拉开了海宁电力工业发展的帷幕。一九一六年,与徐蓉初、许文伯等人发起集资一百股,资本总额一万元,创立了商办捷利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购置旧磁石式交换机一部二百四十门,于次年五月正式营业,镇区较大商号、机关、事业单位装通了电话,并在主要街道设置公用电话,其时装有电话一百二十余户,是海宁的电信通信业的始祖。硖石在宋代已有缫丝作坊,宋宁宗时所产紫微绸列为贡品,不过都为人工土缫丝,一九二四年,徐申如与李伯禄等人合资三万元兴建了双山丝厂,两年后正式投产,职工三百余人,意式立缫车一百三十二台,率先走上机械缫丝的道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相比人工缫丝大为提高,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
徐申如不仅兴办实业,同时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其母亲八十寿辰时,与其兄徐蓉初共同将亲友馈送的礼金在西寺后山麓创办了贫民习艺所,设棉织、藤竹两科,聘请技师两名,招收失业贫民八十名。一九三四年海宁遭受了罕见的旱灾,河床干裂,两岸作物全部枯槁,灾民不得不全家出动成群结队向嘉善、平湖等地求乞。曾任海宁县长的顾达一组织成立旱灾赈济委员会,由顾达一任主席,徐申如任常务委员兼上海分会主任。《台北海宁同乡会讯》登载的顾达一的遗稿详细地叙述了赈灾的始末,谈到徐申如时,顾达一写道:“硖石为本县重心所在,不论公债派额或地方筹款,硖石往往占全县之半,而申如先生能身先全镇……硖石能募得赈款约三万之谱,皆申如先生之力也。”因顾达一、徐申如等人群策群力,努力协助,灾民终得平安度过灾年。
不过,徐申如对海宁贡献最大的一件事当是联络海宁绅商,让拟建中的沪杭铁路经过了硖石。当时浙江、江苏两省工商业发展较早,社会资金积累较多,上层人士已认识到铁路是营利事业,一九〇八年两省先后成立铁路有限公司,协力修建苏杭甬铁路,浙江的筑路经费由浙江省集股自办。按原来的勘测设计,这段自上海到杭州的铁路经由嘉兴、桐乡崇德直线施工,而当时桐乡的士绅担心筑路要征用大量的农田,拆毁房屋和坟墓,坏了本县的风水,竭力反对铁路过镜。徐申如当时任浙路公司董事,以他独有的眼光看出铁路“人利于行、货畅其流”的重要,亟望通过发展交通改变硖石当时闭塞落后的面貌,一面与浙路督办汤寿潜交涉,一面说服海宁士绅筹集资金三百万银圆,联名具呈,恳请要求铁路绕道由海宁境内通过。
当时主持沪杭铁路勘测设计制图工程的恰好是徐申如的本家侄孙徐骝良,也竭力支持铁路改道。这里还有个说法,说当时设计了两张图纸,以硖石为界,一张稍微偏左,一张稍微偏右,拼接在一起看,铁路线是直的,看不出拐了一个弯。这更像一个传说,起决定作用的当是徐骝良,徐骝良是著名的铁道工程专家,曾出任陇海、津浦、沪宁、沪杭、浙赣等铁路建设的总工程师,是我国铁道工程学的先驱者,铁路得以改道修建,也是得益于他的参与支持。其实铁路从海宁境内通过同样遭到地方上的反对,并有农民聚众抗议,反对破土筑路,后经派员疏导才得以平息,所以线路避绕古墓造成曲线较多,自硖石镇。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铁路改道硖石)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

1905年,为了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夺回浙江铁路建筑权,在旅沪浙江同乡会(此会是清末革命组织光复会的基础)支持下,汤寿潜与张元济等成立浙江铁路公司,自任总理,修筑沪杭铁路。由于当时杭州拱宸桥是日本租界,那里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因此汤寿潜最初设计的图纸,是把沪杭铁路终点站定在艮山门,并准备从艮山门再铺一支线到拱宸桥。对于这个设想,汤寿潜很满意,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设计只着眼于经济,却忽视了政治因素。
那一年,汤寿潜的爱婿马一浮从欧美游学归来了。尽管马先生当时才20多岁,可他的道德文章已颇有建树,汤寿潜很喜欢和他聊天。一天,马一浮来汤家做客,那时汤寿潜正与幕僚们在商议铁路设计图纸,他便请女婿也来参议参议。谁知马大师看后却一把将图纸撕成两半。“这是为啥?”幕僚们大惊失色。马一浮似乎有些激动,他说:“中国人造铁路要为中国人着想。为什么不把终点站定在闹市区的羊市街(今江城路),再铺一条支线到南星桥,以便水陆衔接和今后铁路南延,而要把终点站定在艮山门,铺支线到拱宸桥租界去方便日本人呢?”幕僚们面面相觑,最后都看着汤寿潜。汤沉吟片刻,觉得马一浮的话言之有理。不愧是自己的爱婿啊,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汤寿潜不但不以马一浮撕图纸为无礼,还按马的方案把艮山门改为货运站,而把终点站定在羊市街北端城内(即今天的城站火车站,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在火车站附近建筑20米弹石路,为杭城第一条汽车路)。 火车第一次轰鸣着从上海来到了杭州,沿着贴沙河,驶入了城站,那声浪,和民众的力量一样巨大。 仪式结束后,更多的人依旧聚集在城站,久久不愿散去。 坐在汽车里,汤寿潜听到市民唱起了新的民谣:“铁路燃蜒几曲长,分支两沪越钱塘。奇肢飞舞超龙凤,分付夸娥凿女墙。” 1909年8月13日, 沪杭铁路全线通车。 筹划中的沪杭铁路原本从上海起始,经枫泾、嘉善、嘉兴、桐乡、长安直达杭州,这样是一条比较直的线路。然而机缘巧合的是,桐乡各界认为,铁路要经过农田、 坟地、住屋(徐志摩《火车擒住轨》的原型世界),如此怪物异声会破坏了他们的风水,因此坚决拒绝征购土地,并遭到当地地主绅士的极力反对。不过,海宁各界和上层人物却出奇地开明,非常欢迎铁路,吴小鲁、许行彬(同盟会员、参议员)、徐申如等人认为,如果铁路经由海宁是一件大好事,交通一发达,何事不可办!遂力促沪杭铁路从嘉兴起弯道南下,经硖石、长安、临平到杭州。改线后在硖石形成一个约80度、半径约440公尺的大弯。这样的图纸,呈报到浙江铁路督办汤寿潜那里,是很难被批准。于是徐骝良想了一个办法,把杭州到枫泾的浙江省段内铁路路线图纸分两张绘制,一张是杭州到硖石,另一张是硖石到枫泾。两张图纸分开看时,弯度都不大,几乎是直线。汤寿潜看了图纸后,以为铁路路线南移方案十分可行,便批准了。当时,沪杭铁路从枫泾至上海这一段,由江苏省负责施工,枫泾到杭州这一段,由浙江省负责施工。为了促成改道硖石段铁路早日建成,避免节外生枝,徐骝良把浙江省段铁路从两端同时施工,一端是从杭州向硖石施工,另一段由枫泾向硖石施工,尽量减小铁路走向再次变动的可能。沪杭铁路通车后,交通的便利带动了硖石的繁盛,不久海宁县政府从古镇盐官迁到了县域偏东北端的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海宁城区。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铁路改道硖石)

徐骝良的个人经历

徐骝良于清末参加同盟会,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组织铁道大队,配合北伐军抢修铁路。1916年,袁世凯称帝,积极参加讨袁护国运动,遭到通缉。关心家乡建设,修建沪杭铁路时,认股1万银元,并为争取铁路通过硖石尽力。1917年回硖石小住,出资改建花园桥,以方便行人。长期在铁路工作,家属从不免票乘车。
徐骝良先生长期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也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担任过沪杭铁路、陇海铁路、浙赣铁路、津浦铁路等处总工程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发挥了巨大的抗战大动脉的作用,而川滇公路就是连接其中的一个命脉线。徐骝良先生从1938年以后就参加了川滇公路工程,担任川滇公路督察工程司,为抗战也为公路建设作出很大贡献。
1935年,应聘参与设计修建南京城防地道工程,规模浩大,骝良每日忙碌,直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那天下午,才仓促离开工地。抗战期间,任川滇公路督察工程师,奔波于西南地区。1941年夏,工地酷热,不幸中暑、中风,右手不能动弹。养病期间犹练习以左手写作,次年再度中风,逝世。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铁路改道硖石)

硖石乡的乡情概况

距市中心3公里,境内山、川、塬皆备,地貌复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有“一峡聚双河,两湖映三山”的壮观的宝鸡峡库区美景,有谷深径幽、令人心旷神怡的中国佛教名寺——西普陀,还有清凉迷人的道教圣地——蜂泉山和远近闻名、风景秀丽的雷神山,陇海铁路、宝兰复线、310国道、长坪公路、千北公路为越境交通主干线,地理位置尤为重要。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铁路改道硖石)

浙江海宁硖石镇与长安镇距离

准确的直线距离在26-27公里差不多……就是沿着铁路的距离

上海到硖石的火车

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铁路改道硖石)

硖石 没有这个站点

你可以从上海坐火车到海宁,一共有58个车次,具体你看我上面的截图,或者自己到12306官网查询

地图浙江海宁西站到糖南路多少公里

坐车的话,大概在15公里左右吧
海宁t222路 → 海宁k187路
全程约2小时50分钟到达/42.4公里
步行至 火车西站
乘坐 海宁t222路(或 海宁t223 海宁站
海宁站(Haining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嘉兴车务段管辖的二等站,始建于1909年(宣统元年),1988年迁移重建,1989年更名为海宁火车站,是沪昆铁路的一个车站。由海宁铁路派出所管理(隶属于海宁市公安局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铁路公安处)[1],现为二等站。
车站建筑面积2819平方米,广场面积22990平方米。
中文名
海宁站
外文名
Haining Railway Station
车站代码
32159
投用日期
1909年
车站等级
二等站
快速
导航
服务设施交通换乘
历史沿革
海宁最先拥有的是沪杭铁路,于1906年动工,1909年建成,全长189公里。出上海界,过嘉善、嘉兴、硖石、临平,到杭州,如果是直线,最近的距离是上海——嘉兴——桐乡——临平。但是这条铁路没有经过桐乡,而是拐了一个大弯,路过海宁。
当初建沪杭铁路时,海宁知名人士如徐申如(硖石商会会长,徐志摩父亲)、吴小鲁(曾任孝丰和嘉兴县知事)、许行彬(同盟会员、参议员)等人认为,铁路线可以改走海宁硖石镇。而当时沪杭铁路的总工程师徐骝良正好也是海宁硖石人。
改道后线路加长,弯度增大,在硖石形成一个约80度,半径约440米的大弯。那时,登上硖石西山顶,向下一看就可以一目了然(现西山下的铁路已移出,原址改为西山路)。徐骝良想了一个办法,把杭州到枫泾的浙江省段内铁路路线图纸分两张绘制,一张是杭州到硖石,另一张是硖石到枫泾。两张图纸分开看时,弯度都不大,几乎是直线。于是,浙江铁路督办看到图纸后,认为铁路路线南移方案可行,就批准了。
沪杭铁路通车后,交通便利带动了海宁经济的发展。
到八十年代左右,海宁境内就有双山站、硖石站、金利站、庆云站、斜桥站、周王庙站、长安镇站、许村站等8个车站,其中硖石站、斜桥站和长安站兼办客货运作业。当时每年仅硖石站的客运量就有36万人次,日均有2000多人次。

海宁硖石中学对面的补习机构,补英语比较不错的

推荐选口语标准的美籍外籍师资,近日我个人选的学习中心 l v l 效就不错.好.的 他们是ABC沪杭铁路的建设插曲(铁路改道硖石)

硖石(现在改街道了,还是指明原硖石镇)作为海宁市的县治并不理想,偏安一隅,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海宁都是治盐官的原因。古时候,作为县治一般有方圆百里之说,也就是一天之内县大人能赶到的地方,这说的是在平原地区。所以,一般县治都在县的中心位置。而海宁立县之初是为了防治塘江水患,所以就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狭的县域。而盐官就在海宁的东西向的中部,而且紧邻海塘。建国后,硖石有铁路之便,就迁治硖石,注意的是那个时候狮岭尚且属于海盐,也就是说,硖石根本没有向东,向东北发展的空间。如果说建国之初为什么没有迁长安,我想原因应该是,当时崇福还是崇德县县治而,海宁东部则缺乏一个可以做大的城镇。为了海宁整体经济局的平衡和考虑到不和崇福过于接近,而选择了硖石。到了现在,一个县的县治可以获得县域内的大部分税收来建设县城,所以和其他的乡镇逐渐拉开了差距,如果说0年前,硖石、长安、袁花、盐官、斜桥、许村几大公社镇,相差并不明显,那现在看一看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太壤之别了。从硖石对海宁县域经济的辐射性来说,并不强,不说西面的长安、许村,就是袁花、丁桥也恐怕并无太大作用。当然这本身也就是浙江经济的特色,我们也期待有一个龙港一个柳市的出现。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