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汉字里的故事一撇一捺,体现汉字历史文化悠久的故事

时间:2024-04-20 16:00:01 阅读:852 作者:你总爱笑

中华文明的传承,它们的故事正在诉说……

“刀”是一个象形字。

在甲骨文中,“刀”像是一把有长柄的刀,在刀柄上,两撇为刀身,十分形象。

汉字里的故事一撇一捺,体现汉字历史文化悠久的故事-第1张

金文的“刀”字,有所变形。有的画出锋刃、握柄与带扣。

汉字里的故事一撇一捺,体现汉字历史文化悠久的故事-第2张

汉字里的故事一撇一捺,体现汉字历史文化悠久的故事-第3张

篆文的“刀”字,更强调了弯弯的手柄。

汉字里的故事一撇一捺,体现汉字历史文化悠久的故事-第4张

演变到隶书“刀”时,就没有了手柄的形状。

汉字里的故事一撇一捺,体现汉字历史文化悠久的故事-第5张

刀也是一种书写工具,古人书写到竹简上的字,若写错了,则用刀刮去,所以掌文书的小官称为“刀笔吏”。

刀还是一种货币,战国时赵国所用的货币很像刀的形状,称为“刀币”。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人们网购交易时,经常用到“可刀”、“可小刀”,意思就是可以讲价。

成语与典故

捉刀代笔

三国时期,魏国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边境与匈奴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双方经常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战争。匈奴人经常对魏国进行侵扰,也担心魏国会攻打他们。由于三国相互抗衡,魏国还不想在匈奴方面分散力量,双方就经常会派出使者友好往来,促进边境关系。

汉字里的故事一撇一捺,体现汉字历史文化悠久的故事-第6张

有一次,匈奴派使来魏国,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认为自己的外貌不太好看,怕不能震慑住匈奴使者,要是他回到匈奴,传说出去,一定会影响匈奴对魏国的印象。

曹操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让美男子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者,自己握着刀站在坐榻旁边假扮崔季珪的侍从。接见过程中,曹操一动都没动,只是用眼睛观察着匈奴使者的表情和动作。崔季珪假扮的“曹操”经过曹操认真的安排和训练,一点儿也没有露出破绽,举止文雅,动作从容,很有风度。

等到接见完毕以后,曹操派人去问匈奴使者:“您感觉魏王这人怎么样?”

“魏王容貌英俊,气质高雅,威望极高,不同寻常。但是,站在他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个匈奴使者真是不得了!”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吏(类似现在负责书写让录的秘书),所以,典故里的刀是修改竹简错字的小型工具,和笔的作用类似。捉刀人用来指代替别人写文章的人。

后来,人们就用“捉刀代笔”这个成语比喻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