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年味儿春联(年味顺口的春联)

时间:2023-11-19 07:04:18 阅读:818 作者:如果你也说

什么最能代表年味呢?是大包小包的回家之路,还是山珍海味的年货大街?是父老乡亲齐聚一堂,还是烟花礼炮,共赏春晚?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因为,如今飞机、高铁、私家车等便捷的交通工具和手机、网络等通讯工具的普及,距离早已不是问题;生活条件的改善,吃的用的玩的,也已超越了时间的限制。走在市井村落,当人们把五彩缤纷的春联贴在大门时,我眼前一亮,不管是茅屋还是洋房,顿时蓬荜生辉。我想,没有什么比春联更能代表年味了,春联一贴,年味瞬间浓烈,喜庆的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查了资料,贴春联的民俗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的内容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常见的有五言、七言等,两边都要互相对应。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到了春节都会贴春联。经过了千年的传承,过年贴春联,已经成了中国人过春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春节喜庆的重要标志。

小时候,春联的形式比较单一,都是手写的,就连红纸也是买的全开纸,然后手工裁切。爸爸是我们这个小山村唯一的教师,整个小山村的春联基本上都出自他的手。每年腊月,我们家客厅就会堆满红纸,有乡亲们买的,也有我们自己买的。只要一有空,爸爸就开始写春联,我就在边上磨墨、裁纸,把写好的对联风干、捆扎。有时也有感兴趣的人会到我们家自己动手写。看的多了,有时我也会动手去写,当时根本不懂“颜体、柳体、赵体”,我是纯属“自由体”。写的多了,也就顺手了,邻里乡亲有时看到我在写,随口给我戴个“高帽”,就会让我有了书写的动力。正月里,看到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出自我们家的对联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在学校边上有一条老街,因为老街靠近河,所以,就地取材,老街的路和房子全部都由鹅卵石砌成。我很喜欢在老街散步,感受着脚底来自鹅卵石的触感,更让我欣喜的是一间间老街门面上的对联形式不一,字体也各式各样。因为老街是门面房,各种铺子都有,所以,对联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还非常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有间打铁铺门上贴着“水深火热尝尽世态炎凉,千锤百炼不分酷暑寒冬”,写尽了铁匠的不易。有一间理发店,上联是“操世上头等大事”,下联是“理人间万缕青丝”,对联内容充满幽默感。这些对联一般都由店主取字,然后给老先生书写,有的店铺每年的内容都一样,但每年到过年的时候都会重新书写张贴,当然老街更多的是关于祝福、新春、平安等内容的对联。

现在的春联形式多样,有镂空剪纸的、有绸面的、有烫金的,有加入生肖背景的,有邮政、银行等植入广告的。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写的对联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农村,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人更少。虽然这些印刷精美的春联比手写的春联不论是纸张还是字形上都更胜一筹,但总感觉有点缺少灵气。像我们老家隔壁有个邻居在邮政工作,过年时给邻里乡亲送对联,结果一个小山村的对联几乎都千篇一律,即使再高档也变得索然无味。好在这几年国学又开始盛行,学习毛笔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儿子也成了其中之一。今年春节我又买了红纸,裁纸、书写、张贴,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字没有买的好,但看着门口与众不同的春联,我们都觉得特别有意义。

年味儿春联(年味顺口的春联)-第1张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