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

时间:2023-11-22 12:32:05 阅读:293 作者:薛风未婚妻

听书法|孙过庭书谱译读(六)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1张

【原文】按:原帖缺损括号内的一百六十六余字:【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取会佳境。阙而末逮,请俟将来。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人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诡词异说,非所详焉。

【翻译】关于心里所理解的,难于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够用语言叙说的,又不易用笔墨写到纸上。只能粗略地书其形状,陈述大致纪要。希能斟酌其中的微妙,求得领悟佳美的境界。至于未能详尽之处,只好有待将来补充了。现在叙说执、使、转、用的道理与作用,可让不了解书法的人能够领悟:执,是说指腕执笔有深浅长短一类的不同;使,是讲使锋运笔有纵横展缩一类的区别;转,是指把握使转有曲折回环一类的笔势;用,就是点画有揖让向背一类的规则。将以上各法融会贯通,复合一途;编排罗列众家特长;交错综合诸派精妙,指出前列名家不足之处,启发后学掌握正确法规;深刻探索根源,分析所属流派。尽求做到文辞简练,论理恰当,条例分明,浅显易懂;阅后即可明瞭把握,下笔顺畅无所淤滞。至于那些奇谈怪论,诡词异说,就不是本篇所要说的了。然而现在要承述的,力求对后学者有所裨益

【原文】然今之所陈,务稗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蹋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与?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史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嗳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议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

【翻译】在以往书法家中,王羲之的书迹为各代人所赞誉学习,可作为效法的宗师,从中获得造就书法的方向。王羲之书法不仅通古会今,而且情趣深切,笔意和谐。以致摹拓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研习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王羲之前后的名家手迹,大都散落遗失,只有他的代代流传下来,这难道不是明证吗?试谈其中缘由,简要地叙说几点。仅以《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等帖,均为世俗所传,是楷书和行书的最佳范本。写《乐毅论》时心情不舒畅,多有忧郁;写《东方朔画赞》时意境瑰丽,想象离奇;写《黄庭经》时精神愉悦,若入虚境;写《太师箴》时感念激荡,世情曲折;说到兰亭兴会作序时,则是胸怀奔放,情趣飘然;立誓不再出山做官,可又内心深沉,意志戚惨。正是所谓庆幸欢乐时笑声溢于言表,倾诉哀伤时叹息发自胸臆。岂非志在流波之时,始能奏起和缓的乐章;神情驰骋之际,才会思索华翰的词藻。虽然眼见即可悟出道理,内心迷乱难免议论有误。因此无不勉强分体定名,区分优劣供人临习。岂知情趣有感于激动,必(自)然通过语言表露,抒发出与《诗经》《楚辞》同样的旨趣;阳光明媚时会觉得心怀舒畅,阴云惨暗时就感到情绪郁闷。这些部是缘于大自然的时序变化。那种违心作法,既背离书家的意愿,也与实情不相符合。从书法原本来说,哪有什么体裁呢!

附《书谱》草楷对照帖及注释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2张

39.[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①;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②。冀酌希夷③,取会佳境④。阙而末逮,请俟将来⑤。今撰执使转用之由⑥,以祛未悟⑦。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⑧;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⑨;转谓钩鐶盘纡之类是也⑩;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⑪。方复会其数法⑫,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人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⑬,迹显心通⑭;披卷可明⑮,下笔无滞。诡词异说,非所详焉。然今之所陈⑯,务稗学者⑰。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

注释:

①名:称说。言:语言。名言:用语言来表达。

②纲纪其辞:述说大概。

③冀:希望。《韩非子·五蠹》:“冀复得兔。酌:考虑,勘酌,阐述。 希夷:精微深妙。

④取会:领会,臻于。

⑤俟():等待。

⑥执、使、转、用:皆为用笔运笔之法。“执”指执笔,“使”指运笔,“转”指转折。“用”指点画结构安排。清代宋曹《书法约言·答客问书法》:“客谓谢陵子曰:'作书之法有所谓执,可得闻乎。’射陵子曰:'非浅深得宜,长短咸适之谓乎。’曰:'其次谓使,可得闻乎?’曰:'非纵横不乱,牵掣不拘之谓乎。’曰:'次为转,可得闻乎。’曰:'非钧镮不乖盘纡相属之谓乎。’曰:'次谓用,可得闻乎?’曰:'非一点分相背,一划辨起伏之谓乎。’”由:方法。

⑦祛:祛除,消除。此处表示启迪。

⑧执:指执笔法。深浅:指笔管处于手指间的内外位置。长短:指手指离开笔尖的高低位置。

⑨使:指运笔法。纵横:指运笔的气势开纵,尽情书写。牵掣:指运笔艰涩迟缓,出处受到制约。

⑩转:指调锋法。钩:指折笔中的提顿。鐶:通“环”,指转笔。盘纡(yū):盘旋迂回。

⑪用:指点画的形态的营造。点画向背:指点画形态相向和向背。通常“向”指外拓法。“背”指內擫法。

⑫方复:连词,表递进关系。相当于“如果并且”。会其数法:融会各法。

⑬文约理赡:文辞简约,论理充分。

⑭迹显心通:显现于手,通晓于心。

⑮披:打开。

⑯然:然则。相当于“因此”。

⑰裨:裨益,有助于。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3张

40.【良】可据为宗匠①,取立指归②。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③。致使摹蹋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④,非其效与⑤?

注释:

①良:诚然,的确。 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匠: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

②取立指归:作为取法的榜样和规范。

③情深调合:用情至深,使书法的格调与感情紧密结合。

④孤绍:无以为继,无人可比。

⑤原帖“效”字前衍“或”字。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4张

41.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史箴》、《兰亭集序》、《告誓文》①,斯并代俗所传②,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

注释:

①原帖“文“字下衍“学”字。《乐毅论》:夏侯泰初撰。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王羲之书,小楷,四十四行,唐褚遂良谓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列为王羲之真书第一,真迹不传。《黄庭经》:亦称《换鹅经》。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传为王羲之书,小楷,六十行。唐褚遂良《右军书目》列此书为第二,隋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吴通微等均有临本。《东方朔画赞》: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三十日书与王敬仁。”传为王羲之书,小楷,三十三行,唐褚遂良《右军书目》着录,真迹不传。太师箴》:《佩文斋书画谱》称作《太史箴》。传为王羲之作,内容不详。《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雅集,其诗集序文为王羲之作并书,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太宗李世民极爱王羲之书,遗言将《兰亭序》同葬,致使真迹失传。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均有摹本,后世翻刻本亦甚多。《兰亭序》为王羲之作本无疑义。1965年第6期《文物》杂志发表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认为王羲之《兰亭序》为后人依托,指为隋僧智永(王羲之七世孙)摹写。序文亦经后人篡改。郭文多有臆测,未足为凭。《告誓文》:王羲之撰并书,王羲之为王述所扼,决意世事,为文以誓不复出。故称《告誓文》。唐褚遂良《右军书目》云真迹藏唐内府,今不传。今所传者由旧拓翻刻,书近唐欧阳询体,字多磨灭,且多古意,皆伪托。

②原帖“斯”字前衍“学”字。代俗:即世俗。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5张

42.【写《乐毅》】则情多佛郁①;书《画赞》则意涉瑰奇②;《黄庭经》则怡怿虚无③;《太师箴》又纵横争折④;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⑤。

注释:

①怫郁:指心情抑郁不舒畅。怫:忿怒的样子。郁:忧愁,愁闷。按,《乐毅论》原文是三国魏夏侯玄所撰。文章是对战国燕名将乐毅攻打齐国时不及时拔取莒(jǔ) 和即墨二城而被人猜疑之事所作的评论。文中对乐毅所受的不公正的评价作了辩护,故王羲之书此论时“情多怫郁”,乃是与文章的感情相一致的。

②意涉瑰奇:用意瑰丽新奇。按《东方朔画赞》是晋人夏侯湛所撰,东方朔是汉代诙谐而智慧的特殊人物,故王羲之书此赞时“意涉瑰奇”。

③怡怿(yí yì)虚无:怡悦安然,冲淡超然。按,《黄庭经》是道家经典,故王羲之书此作有“怡怿虚无”的冲淡之怀。

④从:通“纵”。争折:激烈抗辩。按,《太师箴》是中国魏晋时期思想家嵇康所撰。文中憧憬上古社会的淳朴之风,抨击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因此有“纵横争折”之气。

⑤情拘志惨:感情压抑,心怀惨淡。按,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因与王述交恶,于永和十一年去官,在父母墓前立誓不再出仕,这就是《告誓文》书写的由来。故此处以“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来形容这篇作品的感情色彩。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6张

43.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①。岂惟驻想流波②,将贻啴嗳之奏③;驰神睢涣④,方思藻绘之文⑤。虽其目击道存⑥,尚或心迷议舛⑦。莫不强名为体⑧,

注释:

①言哀已叹:语本陆机《文赋》:“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意为思想与情感变化一致。

②驻想:犹谓凝思。流波:即流水。《楚辞•远游》:“叛陆离其上兮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③啴喛(chǎn huǎn):柔和舒缓。喛通“缓”。

④雎涣:二水名,流经今河南境内。

⑤藻绘:错杂华丽之色彩与修饰,亦指文辞、文采。

⑥目击道存:形容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他人只在略一瞻顾之中便能感受得到。语出《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此处用以形容王羲之书法的高深境界。

⑦心迷议舛:内心迷乱,错误地加以领悟。

⑧强名为体:强行地把它称作一种书体。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7张

44.共习分区①。岂知情动形言②,取会风骚之意③;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④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⑤,安有体哉!【夫运用之方,虽】

注释:

①共习分区:等于说“共习其分区”,即指把本应加以区分的书体混同在一起研习。按,此句作者要说的意思是,如果不能认识到王羲之书法的精髓所在,强把他的书法作为一种字体加以研习,而不注意其中的差别,那是完全错误的。

②情动形言:《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谓言语是情感的表达,感情是言语的发启。

③风骚:借指诗文与才情。“风”指《诗经》之“风”。“骚”则指《楚辞》之“骚”。 按,“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表示书法也是缘情而作,与文学的抒情性相通。

④阳舒阴惨:原意为阳气舒展而阴气惨淡。此“阳舒”借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氛围。“阴惨”借指愁苦烦恼的心情和压抑的气氛。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孙过庭在此处用“阳舒阴惨”指喻书法用笔中的舒展和收蹙。

⑤原:推究。

(待续……)

【朗读者介绍:漏风独语,资深朗诵爱好者,广东省朗诵协会理事《印象武隆》、《你最生动》全国朗诵大赛冠亚军获得者。擅长诗歌散文、国学经典朗诵,喜马拉雅FM认证主播。微信号ayao1962,漏风独语】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8张

朗读者二维码

【编撰者信息】

听书法一孙过庭书谱译读(孙过庭书谱高清放大版字帖)-第9张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