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重读叶圣陶,叶圣陶主要观点

时间:2024-01-09 20:00:01 阅读:675 作者:囍歡伱

叶圣陶主要观点 重读叶圣陶?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绪论中曾经给经典下过一个描述性的定义: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人们正在阅读的书,大多是追逐时尚的畅销书,而不是历经读者千挑万选沉淀下来的经典著作就语文学科教育类图书而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每次精读都会给人以丰富的感悟和启迪,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叶圣陶主要观点 重读叶圣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重读叶圣陶,叶圣陶主要观点-第1张

叶圣陶主要观点 重读叶圣陶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绪论中曾经给经典下过一个描述性的定义: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人们正在阅读的书,大多是追逐时尚的畅销书,而不是历经读者千挑万选沉淀下来的经典著作。就语文学科教育类图书而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每次精读都会给人以丰富的感悟和启迪。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指出: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对此,我深表赞同。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乡土中国》的过程中,我就深感这两个基本观念的重要性。

就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而言,它120回的体量太大,如果将《红楼梦》全书内容均作为教学内容加以确立的话,显然是高中师生3年也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另辟蹊径,从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任务。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查阅了“《红楼梦》研究资料集锦”,从中遴选了12篇研究《红楼梦》的论文: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节选)、周汝昌的《雪芹生卒》、俞平伯的《〈红楼梦〉底风格》、冯其庸的《论〈红楼梦〉的思想》、周策纵的《论〈红楼梦〉本旨试说》等,拟从12个专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红楼梦》的基本方法。

这12篇论文分别论述了《红楼梦》的版本、作者、风格、主旨、题旨、文体特征、虚实关系、总体结构、文化背景、场景、人物和主要情节,基本上覆盖了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主要方法颇具意义。学生在通读《红楼梦》的基础上辅以论文作为导读材料,就可以较为深入地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充分领略这本书的文化魅力。

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人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乡土中国》作为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必读书目颇为不解。因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部社会学名著而不是文学名著,他们认为在语文教材中理应选择像《红楼梦》《悲惨世界》《哈姆雷特》这样的文学名著,像《乡土中国》这样的社会学名著过于专业,不适合选入中学生的语文教材。

这种论调当然偏颇,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国文学习不等于文学学习,研习文学名著只是国文学习的一部分,国文学习的范畴要深广得多,完全可以囊括社会学名著。就此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言语性才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因此,凡是可以提升中学生言语表现能力的作品,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名著都可以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在近几年举办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偶尔也会看到有些“先知先觉”的语文教师早已突破了狭隘的文学名著范畴,执教整本书阅读历史学著作《万历十五年》,哲学著作《中国哲学简史》,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史传著作《苏东坡传》……这些著作的文学性未必比《乡土中国》多,但是教师之所以敢于打破门户之见和学科壁垒,是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是哪一门学科名著,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而不是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地只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何况,《乡土中国》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创作于20世纪中叶的社会学名著,但是它的文学性一点也不逊色于许多文学家创作的论辩性散文。作者费孝通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习作,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毫不逊色于某些空头文学家。《乡土中国》这本书原本是费孝通发表在报刊上连载的14篇文章,不是想当然的社会学艰深著作,热衷于寻求文学性的读者,不妨把它拆解开来,当作14篇优美的文章来赏读。

费孝通在撰写《乡土中国》之时,为了考虑当时中国广大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尽可能运用最为通俗易懂的文字,结合自己切身的生活经历来阐述当时西方社会学、人类学领域最为前沿的学科知识,像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法国思想家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中的艰深社会学原理,到了费孝通笔下都化身为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以当今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这本书。

当然,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主要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限于赏读其文学性,虽然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乡土中国》是一本可以用来培养高中生主题阅读能力的绝佳素材。因为它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传统社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一社科经典命题。费孝通既不是第一个探讨这个经典命题的学者,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是他的许多见解颇具代表性。

如果我们以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中心,上溯至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费正清、涂尔干等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下延至秦晖、马勇、安东尼·吉登斯等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可以形成一个颇为重要的主题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社会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其利弊何在,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中国。

因此,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可以被设计成一个颇具开放性的探究型学习任务群,可以起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作用,它能为学生打开的不仅是社会学视野或文学视野,还有涉及几乎所有社会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学习。全文只有5万字的《乡土中国》仅仅是一个引子,只要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合理,它将引发的不仅仅是50万字、500万字的阅读量。

今天,我们重读经典,重读叶圣陶,绝对不是为了读书而重读,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语文,读懂更多的经典,这才是我们重读叶圣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请读者思考:

当我们谈论语文的时候,到底何为语文的本质属性?到底是语文的哪些属性可以把它跟其他人文学科区别开来,对此叶圣陶先生给出了许多答案,让我们从中细细寻觅。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04日第8版

作者:王召强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