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王大训人性学人类的本性(人性基本理论有几个)

时间:2023-11-20 21:59:50 阅读:855 作者:日初见

生殖本能的生物使命是将摄食本能从环境中获取的过剩物质和能量,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予以消化,以基因复制的方式增加基因存在的数量,从而增加其基因型式存在的稳定性安全性,使种的基因型式得以延续。但由于社会化即群化是由生殖本能所造成,是生命体将自体所有之生命资源以分予给予的方式,造就新个体,因此,它是一种利他性的本能。生殖本能的一切能量和方向趋向,都以繁衍新个体即以社会化存在为标的,它是利它爱它的,或者说是相爱的。摄食本能是摄食者与被摄者的合并,但其以消灭被摄者的个性存在为前提,始点是为我,终点是强我。生殖本能之生殖是两性相合,但二性之个体互相包容互不否定;始点是我,终点是我的分形。始点是我之基因型式之一,终点是我之基因型式之多。从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而言,群化即社会化存在都是生殖的产物,也是利他之相爱性的产物。仅有生殖而没有相爱,任何种群任何社会化组织都不会存在和维系。相爱性是一切生物种类群化社会化存在的基础,相爱性与自爱性具有同样强大的生物基础。对人类而言,任何种姓、族群、氏族、民族和国家的社会化存在的稳定有序,表面看来是由法律和道德所维系,从根本上而言,则是由生物性生殖本能所具有的利他性相爱性所具有的强大的心理能量所维系。

摄食本能以自体为中心,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予以吞并合并;生殖本能则正相反,将自体的物质和能量向新个体那边分发分送,是撕裂自体而向新个体的分形;摄食本能只爱自体自性,生殖本能则相爱兼爱自体与他的分形,前者是对自体生存的肯定,后者则是对非自体即其他个休生存的肯定。摄食本能对食物对象之摄取,为合为吸引,但摄取过程中的摄取者与摄取者的关系为分为排斥;生殖本能之生殖,从微观性言之,始点之合子为相吸引相合并,其终点为分形为排斥,但从宏观性而言之,即其在群化社会化系统中的功能性能之趋向,则是相互肯定相互吸引的,以此保有保持社会整体即系统存在的有序性、持续性、稳定性。

从纯粹生物的层面来分析,任何新生个体都是母体的分形,都是母体基因型式的复制;母体爱并且精心呵护其子嗣就是爱并且精心呵护自体的分形自体的基因型式;母体通过此种利他而利己,通过此种无私而自私。英国生物学科普作家里查德.道金斯在他的科普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对潜存在基因深处的此种由生物性所主导的自利性,作了很好的说明。道金斯在解释动物世界的利他主义行为认为,母体对子体的精心呵护甚至有时主动做出牺牲自体而成活子体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自体的基因会因此获得更多保存保留机会的缘故。如果牺牲自己可以拯救更多的子体,那么具有这种行为的动物,必将会在与其他同类乃至异类的生存竞争中具有优势。而这,就是我们在生命世界中观察到的无数具有亲缘关系的动物中,所表现出动人的利它主义乃至自我牺牲行为的生物性根源。

人类被认为是最具慈爱的动物,在育幼护幼,甚至是子女成长的每一环节,都可以看到亲代对子代的巨大牺牲和付出。但实际上,此种情形在动物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区分仅仅在于人类是以高度理性的文化方式,其他种类则主要是靠本能。许多昆虫如螳螂等,它们的生命周期似乎完全是为了子代,从暖春卵的破壳,在绿色枝蔓间不停地捕食而成长,直到秋天达到成熟而生产。本人曾经收养过一些大腹膨訇即将产卵者作试验,用它们喜食的昆虫来喂养,并存放在易于保暖的阳台上,希望它们产卵以后能够越冬。尽管悉心照料,尽管在产卵以前极其健壮而活跃,但当它们相继进入产卵期以后,还是一只只地死掉了。产卵前它们的眼神清澈而明亮,活跃而极具攻击性,然而一到临产,活跃度开始下降;当一颗颗卵从它们的体内排出,特别是当最后一粒卵排出体外时,它们仿佛一下子衰老几十岁似的,弱态毕显,行动迟缓;眼神混浊昏暗,渐次丧失活力,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等死,有的当日死去,有的也只是第二日,少有捱过第三日的,无一例外地都死去了。在它们身上,摄食与生殖过程可以看得极为直观,不停地摄食是为了长大长成,为了积存物质和能量,而其生命的终点,或者说其生存的意义不过是为了产卵,为了那个最后时刻的到来。产卵一完结,它们生命的意义即完成了,似乎再多活一天都是多余。

王大训人性学人类的本性(人性基本理论有几个)-第1张

王大训人性学人类的本性(人性基本理论有几个)-第2张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