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嘉峪关市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纪实(全域无垃圾创建侧记)

时间:2023-11-20 19:11:53 阅读:630 作者:詭異旳情調

全域无垃圾创建侧记?记者赵明霞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梦想,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幸福坐标让曾经“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嘉峪关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执着的嘉峪关人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全域无垃圾创建侧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嘉峪关市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纪实(全域无垃圾创建侧记)-第1张

全域无垃圾创建侧记

记者赵明霞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梦想,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幸福坐标。让曾经“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嘉峪关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执着的嘉峪关人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

不畏艰辛、勇敢追梦、同频发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城市、国家运动休闲城市,巩固全国卫生城市,2017年,嘉峪关市的任务单上目标明确,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作为“六创建一巩固”的有力抓手和着力重点,嘉峪关市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在甘肃视察时作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林铎重要批示和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精神,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实施了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这场以实现视线范围内“无垃圾、无污水、无异味”的“三无”为目标,以整治消除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刻、乱画、乱扔、乱吐、乱停、乱占“十乱”为着力重点的创建活动,不但提升了嘉峪关这座戈壁明珠城市的“颜值”和气质,还为市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高位谋划布局、领导躬身示范,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大街小巷越来越干净了,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越来越少了,交通越来越顺畅了,建筑物、电线杆上的牛皮癣不见了,小区里的破旧家具清理了……几个月来,市民们欣喜地发现生活的城市一天更比一天美。

谋深计远,所以不穷。变化源于高站位的谋划。嘉峪关市把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锻造干部队伍和增加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载体,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六整治一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场环境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门头牌匾综合整治、旅游景区景点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雄关·万人清洁”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任务和标准,将责任层层靠实。市委、市政府高站位谋划,6次市委常委会、9次市政府常务会把脉定向、运筹布局,3次大规模推进会动员安排、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持每周调研督促一个区域,现场解决和督办一个疑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深入各自分管领域狠抓专项治理,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带队组成10个重点工作督办组,入驻各相关部门和行业狠抓落实,问题不解决不收兵,体现了市上四大班子勠力同心整治城市环境问题的鲜明工作导向。

所谓“见贤思齐”,榜样的示范带动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嘉峪关市坚持领导带头,以“自降三级抓落实”的务实作风,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每周五下午,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和全市干部群众一起参加“美丽雄关·万人清洁”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各级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把该项工作作为“分内事”、“责任田”,主动上手、亲力亲为,为职工做榜样、树标杆。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担当,不仅做好责任区内的清扫工作,还主动请缨清理城市周边区域卫生死角,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党政军企共同发力、各界群众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

创建工作淬炼了迎难而上、务实担当的干部作风。市环保局发动7家企业共同清理宏达路两侧绿化林带;市检察院主动请缨清理嘉峪关火车南站广场和周边区域卫生死角;市建设局对城市主次干道定期开展徒步巡查,针对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顽症开展重点整治;市综合执法局动真碰硬,对马路市场进行整治……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在实干中强党性,在实干中树信心,在实干中谋突破,在实干中增强了党群干群关系。

(接一版)实行网格治理、推广志愿服务,提高全民参与热情

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是一项利民之策、惠民之举,广大市民既是创建的主体,又是创建的直接受益者。“要提高人民群众‘眼里见不得垃圾’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形成全民参与的‘大合唱’阵容”“要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变精致的‘盆景’为亮丽的‘风景’”市委王砚在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一再强调。

为实现垃圾治理全覆盖、无缝隙、无盲点,嘉峪关市推行网格化管理体系,以“绣花功夫”使创建工作在“最先一公里”快速起步、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将建成区划分为城市340个网格和农村117个网格,各区与辖区单位、商业门店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安装了提示牌,在每个网格设立2——3名文明劝导员和网格员入户宣传动员,督促落实“门前三包”。

为形成“全民动员、全民知晓、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嘉峪关市强化舆论宣传,最大限度地调动市民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印发《嘉峪关文明20条》24万册,在全市公共场所设立市民文明公约提示牌1800多块;在电视、报纸开设创建工作专栏,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编辑印发《工作简报》63期,对创建工作大力宣传。浓厚的宣传氛围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全市党政军企机关和驻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在校师生、驻嘉部队官兵、志愿者、商户、普通市民等加入到创建的队伍中来,织密了共建共享的创建“大网”。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拿着垃圾夹,不时劝导行人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闯红灯,随时低头捡起地上的烟头、塑料袋子,形成了城市亮丽的风景线。这是由各单位、各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组建的近3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早起晚睡,不顾风雨,坚守岗位,成为创建工作的中坚力量。芦解放是永乐社区第一党支部,他发动社区退休老党员组建了老年志愿团队,这些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们,无论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地义务打扫社区卫生责任区。

榜样的力量和浓厚的宣传氛围,激发了大家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文明意识,市民们逐渐养成了“垃圾不落地”的良好习惯。

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重点领域,逐项破解难点问题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才能达到纲举目张、以点带面、破解问题的效果。

围绕“六整治一行动”,从治脏、治乱、治污入手,全市各部门对环境问题逐一列清单、做方案、明要求、定时限,集中开展清理整治,交通沿线、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河道沟渠的陈年垃圾得到了清理;影响城市环境问题的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困扰群众生活的市场建设、污水处理、农村排污、垃圾清运、污染治理等短板问题逐项列入议事日程,启动规划建设。

各部门、单位充分发挥“少讲不能办,多想如何办”工作要求,创新破解了许多难题,探索出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为防止“反弹回潮”,三区和综合执法、环卫部门实行“错峰延时工作法”,全天候不间断;市环卫局对部分城市道路的经营性清扫保洁、城市道路洒水降尘、公厕保洁服务等5项环卫作业进行市场化运作试点;市综合执法局在重拳出击清理马路市场“还路于民”的同时,实施“实名定位划线”工作方案,按照“划线定位、实名承诺、定时经营、建档设卡、资源共享”的标准,设置临时便民交易点,有效疏导、规范管理流动商贩;永乐社区创新机制,用志愿服务换取“爱心存折”积分,激励志愿者参与创建活动……这些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闪烁着实践出智慧的火花,为顺利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借鉴。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18万余人次,清理城乡卫生死角7900余处,清运垃圾73万余吨,拆除改造门头牌匾6000余块,清理占道经营行为9600余起,清除“牛皮癣”小广告33多万张,有效劝导不文明行为2.8万余次,查办影响市容市貌违法违规案件209起,查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12.9万起。

坚持绿色崛起、注重规范提升,着力补齐发展短板

产业优则环境美,生态好则产业聚。嘉峪关市将创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把项目建到哪里,就把环境改善到哪里。

华强方特欢乐世界、一特多功能汽车、天诚彩铝等一批绿色、环保的优势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为嘉峪关这座一钢独大的资源型城市增添了发展的活力,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决贯彻省委祁连山生态保护整治行动部署,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实施了燃煤小锅炉“清零”行动,拆除建成区所有小锅炉73台,建成区以外拆除率已达到79%。截止10月底,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5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0.8%,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四。

嘉峪关关城对面一大片区域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旧房子、老厂子、破院子目之所及,私屠滥宰、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充斥其中,环境卫生脏乱差,一度成为影响全市城乡环境的顽疾。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启动了关城景区文化旅游五大项目,通过进行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及搬迁工作,方特二期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峪泉古街、古镇、花博园等项目如期推进,周边环境得到了改善,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

因企而建的嘉峪关市,45万多平方米的棚户区是影响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的老大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方筹资51亿元,打响了棚改攻坚战,1万多户、3万多棚户区原居民陆续喜迁新居,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筹资4.73亿元,集中改造地下管网38.42公里,城市道路22.65公里,改善了老旧城区人居环境。投资2.7亿元,启动了三大城市综合市场改造,着力营造整洁卫生的市场秩序。投资2亿元建设嘉北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了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成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保洁管理的免费公共卫生间47座,完善了城市功能。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和建制镇示范点建设,启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全覆盖和集中供热、供气试点工程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启动实施了全市夜景亮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10月26日,嘉峪关市在新华北路益民街北侧开展了秋季义务植树活动,这仅是将创建与绿化项目相结合的一个范例。该区域原是面积11.8万平方米的空地,地表常年裸露,垃圾随处可见,通过实施防风绿地项目,实现了“脏乱差”到“绿净美”的华丽转身。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以绿治乱、以绿治荒,持续加大春秋季园林绿化工作,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1%和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5.9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27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

跟踪治理顽疾,从严督查问效,确保问题立改见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嘉峪关市制定了《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督查考评办法》,坚持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跟踪检查与精细考评相结合;将考评结果与干部选任、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相结合。抽调专门人员组成4个督查考评组开展明察暗访、督促整改、回访复查。截止目前,共督查发现问题8412条,整改落实8300条,整改率达到98.6%。对各单位、城乡社区创建工作实行按月考评排名,对排名靠前的通报表扬、靠后的通报批评,并在各类媒体大张旗鼓宣传公示。每两个月召开的推进会上,对综合排名靠前的单位和社区各奖励10万元并安排交流经验、排名靠后的检讨发言,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干部使用中,把督查结果转化为鲜明的用人导向,将6名在创建工作中成效明显的基层干部选拔到处级领导岗位,极大调动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野麻湾村从“一”到一的转变,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在5月份的评比中,野麻湾村环境卫生排名全镇倒数第一,这让村党支部杨成彪很“没面子”,针对此次通报,野麻湾村“两委”班子召开紧急会议,实行镇上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的包干责任制,村督查组逐户检查督查,推行村里评清洁组、组里评清洁户的检查评比制度,全力整改问题。7月份,在全镇环境卫生整治中,野麻湾村排名“第一”,实现了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的跃变。

利用微信工作群即时发送督查信息,督促相关单位即知即改,是嘉峪关市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督查组及创建办全体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景区、公园、商场、超市、图书馆、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测评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督查、巡查,并以随手拍的形式,将发现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上传至微信群,三区、建设局、公安局、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环卫局等相关单位在群内“认领”任务后,直接把工作内容转交给相关责任科室,督促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将整改结果拍照上传微信工作群进行对照“销号”,对未能及时进行整改的单位由创建办进行再次点名提醒,确保问题在一天内能得到解决。这种即时迅速“微督查”让问题得以“秒落实”,展示了雄关智慧和创建力量。

充分依靠群众,通过12345民生服务热线、市长信箱等渠道主动受理群众投诉,在各类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实行有奖举报。截止目前,共受理群众投诉建议800多条,办结率达到98%以上;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共曝光各类不文明行为200多条,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常态管理,切实巩固创建成果

再好的部署,如果没有长效机制的跟进,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出台各类文件方案40余份,各项制度措施10余项,为实现创建工作的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嘉峪关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规范》《问题交办制度》《问责办法》制定出台,为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特别是嘉峪关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后,组织开展的首个立法项目《嘉峪关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进入最后审查阶段,依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10月26日,嘉峪关市在雄关广场举行“禁塑”工作启动仪式,倡导市民“重提菜篮子、重拎布袋子、重温田园梦”。在此之前,市政府发布了在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告,标志着全市治理“白色污染”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近年来,嘉峪关还实行了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15个部门、64项执法职责组建了综合执法局,优化了执法资源,提高了行政效能,维护了良好的城市秩序。

“上下同欲者胜”,勤劳勇敢智慧的嘉峪关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健步行走在追寻美丽雄关梦的康庄大道上,以“撸起袖子加油干,定让戈壁焕新颜”的必胜决心信心,倾力抒写着美丽雄关的魅力名片。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