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知恩感恩有恩必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

时间:2023-11-21 11:53:19 阅读:375 作者:不经意的笑

知恩感恩有恩必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第1张

知恩感恩、有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拥有健全人格的根本保障。《说文解字》说:“恩,惠也。从心,因声。”《正字通》云:“感人惠己曰恩。”“恩”是形声字,表意的形旁是“心”,表示人受到恩惠,内心有所触动,有所表达,表音的声旁是“因”,因是事物产生发生的缘由,《华严经》云:“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表意的形旁“心”与表音的声旁“因”组合一起,就成了“恩”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外祖父陈润写过一首《阙题》诗:“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意思是说,大丈夫顶天立地,胸怀大志,有恩必报,他们不是不懂得感恩,而是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只是感激流泪。他们的心头凝聚、流动着感恩的鲜血,因缘具足,一经触发,一滴就能够染红天地,令世人耸然动容。

知恩感恩有恩必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第2张

《史记·刺客列传》有则故事:春秋末期,晋国勇士豫让,初为范氏家臣,后又转投到中行氏做家臣,都没有受到重用,一直寂寂无名。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智伯很尊重他,主臣关系十分融洽。

晋哀公四年,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领土被三家瓜分,最憎恨智伯的赵襄子,还把他的头盖骨漆成了酒具。豫让逃到山里,怀念智伯的知遇之恩,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为赵襄子所捕。豫让知道自己生还无望,便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解下给他,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赵襄子为豫让的忠义精神感动,解下外衣,让随从递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留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唐代诗人胡曾在《豫让桥》诗中写道:“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知恩感恩有恩必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第3张

做人知恩感恩、有恩必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修养,也是一个人行为处事最具闪光点的人格品质。中国古代流传着很多知恩图报,有恩必报的俗语、谚语,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有恩不报非君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知恩、感恩、报恩的语言、思想和故事世代流传,影响深远,代表了中国人深入内心的感恩情怀,表达了中华民族知恩感恩、有恩必报的民族性格。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章节“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书中写道: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兵败,必走华容道;于是与关公签下军令状,派关公把守华容道。赤壁之战后,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正遇关公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程昱献计说:“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曹操于是向关公哭告说:“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关公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就有放过曹操之心,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关公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后人有诗赞曰:“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知恩感恩有恩必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第4张

明代思想家李贽、明代文学家钟伯敬在眉批中高度赞扬关公华容道义释曹操的行为,称颂关公“是圣人!是佛!”

关公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魅力,也为全社会成员树立了知恩感恩、有恩必报的人格标杆。

知恩感恩、有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直浸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和思想情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处事态度、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民风习俗,成为中华民族恪守至今、世代传承的文明标签和文化特征。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