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

时间:2024-04-19 09:00:01 阅读:98 作者:借口那么多

这次肺炎疫情中,有两位负重者屡屡上热搜为我们熟知,一位是被称为无双国士的钟南山院士,而另一位就是民族脊梁,李兰娟院士。


网上有一个流传的段子,说出了人们的心声: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

国内捐,海外捐,李兰娟,众捐款纷来达通途。


他们的名字在一起,成了国人的救赎。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张

国士有双——李兰娟


临近阖家团圆的春节,武汉的疫情刻不容缓,潜在的病毒携带者还在向外扩散,眼看着病毒将一发不可收拾地在中华大地上肆虐。


“武汉必须封城”,不然就晚了。李兰娟院士是第一个向国家提出“封城”建议的人。


次日(1月23日),国家接受了建议,武汉封城,阻止了病毒大规模向全国,甚至向全世界传播。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2张


1月24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公布已经成功分离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用时之短,世界卫生组织为之震惊,李兰娟表示:“我们团队能够如此迅速,得益于当年分离SARS病毒的经验。”


她埋首实验室,以最快的速度向国人呼吁:


“病毒可通过口鼻飞沫传播,病毒可以通过酒精与高温控制。”


这位73岁的医学铁人,在分秒必争地与病毒赛跑,中国得以迅速反应,用酒精和口罩控制疫情蔓延。


2月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发布了振奋人心的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卢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3张


为了让民众安心,她又抽时间跟公众普及病毒知识,反馈疫情的最新情况。


在大家盲目疯抢双黄连口服液时,她站出来制止:“没毛病,不要乱吃药!”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4张


面对记者的关心,只会说:“没问题,睡得好,放心好了。”可一旁的同事却忍不住拆穿了她:


“您太逞强了,您比我们大几十岁呢,工作太忘我了,每天才睡三个小时。”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5张


如果不是同事的“爆料”,我们根本不知道,年过70的李院士为了抗疫情,一直处于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状态。


她口中的睡得好,不过是想让我们安心。


李兰娟院士将自己滚烫的一生都献给了医学事业,将她的过往悉数揭开,可谓是跌宕起伏,传奇不已。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6张

从赤脚医生到国家院士


不同于出身于医学世家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医学之路太过坎坷。


73年前,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夏履桥村,她从小成绩拔尖儿,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上天给了她过人的天资,却给了她一个支撑不起她天分的家境。


父亲患眼疾,不能工作闲赋在家,全家靠母亲卖山货维持生计。生活的重担经常把母亲压得挺不直腰,家里穷得响叮当,读书更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7张


13岁那年,她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下了狠心要辍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对读书的渴望只能含泪深藏在心。


班主任不忍心这样一棵好苗子断了求学之路,东奔西走地为她申请助学金。在老师的帮助下,李兰娟顺利完成学业。


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她被分配当了一名代课老师。


教学之余,她主动接触医学,学起了针灸,平时帮父老乡亲们治一些小毛病,正值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她被一致推荐做合作医疗的“赤脚医生”。


那时,老师是体面轻松,收入可观的好职业,而“赤脚医生”这个职业辛苦劳累,收入又低。


但想到可以帮助更多像父亲那样被疾病缠身的人,她咬咬牙,弃师从医,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奔走在山地田野,为老乡们治病。全村400多户人家,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召之即来。


村民都亲切地称她为:李菩萨,活菩萨。


1970年,她被村里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深造。


23岁那年,她毕业成为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8张


从贫困到差点辍学,到一路求学求医,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老师的善举,从此改变了李兰娟的人生轨迹。


这份善意扎根在李兰娟心里,生根发芽,冥冥中,已为李兰娟的滚烫的人生埋下伏笔。


她的一生都奔走在抗疫情的前线,终其一生与病毒搏斗,在死神面前抢人。


80年代,国内重型肝炎致死率为88.1%,世界第一,看着病人一个个去世,李兰娟心痛不已。


1986年,李兰娟用三千元的科研经费,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爆发性肝衰竭病人治疗的课题研究。


她首先提出了“人工肝”代替原有患病肝的想法,但权威和专家们大都觉得她在痴人说梦。难题太多,研究进行到一半,团队有人绝望地离开。


但李兰娟决不放弃,因为她的身后还有很多等着救命的病人。


“碰到困难,我就像钻牛角尖一样钻下去,一定要想到办法研究到底。”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9张


十年后,1996年,她研究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独特有效的人工肝系统,成功救治了四十多个病人。


这套人工肝系统使得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


从此中国从谈“肝”色变,到现如今的“可预防,可治疗,可控制”,李兰娟以身涉险,挽救了成千上万国人的性命!


2003年春天,非典在全国横行,人心惶惶,浙江省也出现了SARS病例。


彼时的李兰娟,是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没有瞒报,没有一问三不知,她雷厉风行,决定把信息透明化。


在发现病例当天早上的5点,她就对外发布公告,不对公众做任何隐瞒。


除此之外,她还做了一个让大家惊掉下巴的决断:“所有与病人接触过的人,全部隔离。”


24小时,1000余人被隔离,浙江省率先拉响三级疫情监测警报!


能够做出如此决断,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敏锐的判断,更需要巨大的勇气。


“有必要吗,反应过度了吧?”


“和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就一定会被感染了吗?太武断了吧!”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大规模的隔离,得造成多大的社会恐慌你这是在制造恐慌?”


外界的质疑纷至沓来,可李兰娟却没有一丝犹豫。


“我坚持这么做,因为根据传染病法,SARS这样达到甲类传染病程度的病种是可以隔离的。”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0张


完成隔离工作后,李兰娟马上带领团队对病毒进行深入研究,48小时内,分离出了SARS病毒,并研制出SARS病毒的诊断试剂。


许多省份用激素治疗病毒,致使患者留下了后遗症,她严格控制激素的使用,在浙江省治疗的“非典”病人,没有一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遗症。


她的一系列明智决断,让浙江省创造了3个零的奇迹:医务人员感染为零,二代感染为零,SARS严重后遗症为零。


浙江人说,我们一辈子都感谢她。


2013年,H7N9病毒在东北肆虐,李兰娟带领着她的团队,仅用了5天时间就鉴定出了这是新型H7N9的流感病毒,并锁定病毒来源是活禽市场的鸡、禽。


根据她的建议,相关部门立即封锁活禽市场,成功控制了病毒扩散。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1张


哪里有传染病,哪里最危险,哪里病毒最猖狂,哪里就有李兰娟战斗的身影。医者仁心,不忘初心,不负使命,是李兰娟一生的写照。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2张

为众人抱薪者,

应被人民铭记


这个冬天很冷,可有些造谣生事的人却更令人心寒,他们好像永远不相信世上有不求私利的好人,对所有的善意都要质疑嘲讽。


李兰娟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公众,“主人要对宠物加强管理,如果宠物在外面接触到疫情,接触到病人,那宠物也需要监管起来。“


但有人曲解她的话,把自己家的宠物从高空抛下,把别人家的宠物活埋、焚烧,最后把罪名扣在她头上。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3张


这还没完,面对李兰娟院士公布的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黑子们这样造谣,“李兰娟院士借此给儿子公司输送利益。”评论里阴阳怪气。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4张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5张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6张


但其实李兰娟儿子的公司只是一个信息公司,不生产药物,这次只是帮忙用了大数据做了药物筛选。


最后,在抗疫一线已经忙得脚不沾地的李兰娟,不得不亲自出来辟谣,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应对这些谣言。”


这几乎是对造谣者的一种恳求,我多花一分钟辟谣,病人就少一分钟的救治时间,帮帮忙,别再造谣了。


其实,只要对李兰娟院士稍做了解,就会明白这些谣言完全是无稽之谈。


李兰娟作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本可以申请专利,名利双收。但她却选择放弃价值百万的医学专利,每年办几期学习班,毫无保留地把技术通通教给大家。


她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这也是她当初选择做医生的初心。这样的人,又何须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抗疫情的第一阵线,给自己儿子的公司输送利益?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一生各种荣誉加冕,她的名字被深深地刻在中国医学历史上,她深知医学界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所以屡屡提携后辈。


2014年,她与同是院士的丈夫创立了树兰医学奖,旨在鼓励培养中国杰出的医学家,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医学人才,造福病人。


有一次在节目中,主持人问李兰娟:“什么是最大的快乐?”


她笑着说:


“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过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73岁的李兰娟有多牛,抗击非典时期著名人物-第17张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他们是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不求歌颂,但求不要明枪暗箭,造谣生事,让英雄寒了心。


年过古稀的李兰娟还能坚守岗位多久?


她的儿子说:“国家需要她呆多久,她就可能会呆多久。”


只要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要,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老师在多年前在她心里种下的善种,现在结出了善果,惠及了全国人民。


黑云压城,但终有云销雨霁时;

道阻且长,但总有点灯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