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梁冬道理明白了(梁冬少有人走过的路)

时间:2023-11-19 00:37:20 阅读:269 作者:嬡凊瀋默孒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

梁冬道理明白了(梁冬少有人走过的路)-第1张

什么样的人能够“挫万物于笔端”

在庄子借南郭子綦的颅内高潮达到与宇宙万物的连接之后,他感受到了什么?在《齐物论》里,有些话你也分不清楚是南郭子綦说的,还是庄子说的。但不管是谁说的,可能都只是一个“道具”在说。

王朔老师当年吹捧刘震云老师,说:“刘老师,他哪里是在写字儿啊,他把笔那么一拿出来,故事啊、文章啊,就流淌出来了。”这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提到的“挫万物于笔端”。也就是说,不管这句话是庄子说的,还是南郭子綦说的,抑或是后世的人在编《庄子》这篇文章的时候加上去的,其实显示出来的都是万物本来的意义。

在《齐物论》里面,下面这段话特别有意思:“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每样东西好像固有这个样子,每样东西也都好像天然地可以做这件事情,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这样,也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不这样。

梁冬道理明白了(梁冬少有人走过的路)-第2张

而后面那句“故为是举莛与楹”中,“莛”是指草茎,“楹”是指门框上、厅堂前的木桩。“厉与西施”中,"厉",通“癞”,指长有癞疮的人,这里指长得很丑的女人。“西施”,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传说中的美女。“恢恑憰怪”,指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所以,草茎和门前那个木桩,丑女与美女,各种妖魔鬼怪,其实都是整个宇宙本体那个道的其中一个样子而已——“道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只有那些真正通达的人,知道其实它们就一回事。

“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之前我们讲过这几句话,为什么我又重复一遍呢?我有个感触,这几句好像不是写的,似乎就像一连串的声音文字的符号,在这个节奏里面,本身就有频率,本身就有信息。

你难道不觉得,当我们摇头晃脑地用这同样的语音节奏去跟随着庄子去描述、去感受的时候,就像唱歌一样吗?就是当你听到这首旋律的时候,那个旋律自然就起来了,它会唤起你。你又怎么知道,“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这几句话不是这样呢?

万一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这个信号,本来就知道,念了若干遍以后,也突然有一天,你就找到了那种节奏感和韵律感,然后你就和庄子,以及庄子后面的那个统一体连接上了。接上以后,你自然而然会发现,怎么说都是庄子所说的,怎么做都是自在的人。

我们共同学习《庄子》,形成了一个在“自在睡觉”这个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共同社区,很多朋友每天一起打卡,每天分享,就是这样地自然。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幸福的、自在的、健康的、欢喜的生命共同体正在形成。这个形成,本身就是与庄子同频共振的。

分别心不休,烦恼不止

梁冬道理明白了(梁冬少有人走过的路)-第3张

我们大部分人的烦恼来自哪里?简而言之,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想得到却没得到;另一方面,现在有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所有痛苦也就来自这两个方面。归根结底,是你认为有些事儿是好的,有些事儿是不好的,我们称之为“分别”,而分别心就是一切烦恼的源泉。

在《庄子》那里,这是一个已经被两千多年来最聪明的大脑验证过的一套感知体系,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事儿和那事儿没有区别。

小马哥问了我一个问题:“梁同学,您说得那么好了,怎么还有烦恼呢?您不都明白了吗?”道理明白了,惯性还在。就像说,我们开着车,看见前面有一个井盖被拿走有了个洞,就刹车或者想拐弯,但是惯性仍然让车子朝前开。

所以,没有觉察和有觉察,还是不一样的,尽管惯性一直都在。

当我们觉察到或者慢慢开始在内心里面试图用一种新的惯性去取代旧的惯性的时候,风险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痛苦也会变得越来越小。起码当你的车在冲向这个没有井盖的洞时,你是知道的,然后随着新的练习,随着开车的技术越来越好,你是可以避开这一切的。

我们的身体和意识,尤其是我们平常在想一件事情上的思路,有着根深蒂固的强大的惯性。

现在,闭上眼睛,我们来做个练习。比如说我以前常常在节目里面跟大家一起唱到的一首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在洗碗的时候就哼出来“苍茫的天涯”,我没有唱后面几句,你一定跟着“是我的爱”就来了。然后,你也不知道后面最近的歌词,但是你一定会再哼出一句“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花正开”。这一段声音,它就像开着的车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循环。

你想想看,连一首这样的音乐,才听了若干次,你都会忍不住让它在你的脑海里反复旋转,那么还有很多你早已习以为常的习性、观念和判断,包括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好事儿和坏事儿,这样已经被训练了几十年的惯性,它怎么可能一下子停住呢?

梁冬道理明白了(梁冬少有人走过的路)-第4张

你总是活在关于好坏的判断里面,有必要吗

所谓的修行,就是要觉察到我们总是活在这样的无意识的、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关于好坏的判断里面。

而这个判断甚至都没有变成你的清晰的意识,它甚至直接转换成情绪,就像烧烤上面撒的孜然粉,就像一口真正的好酒让你的口腔分泌唾液,就像闻到了最喜欢的香水的味道,就像“噔噔噔噔噔”的声音,都构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存在着的情绪的反应,或者是各种条件反射。

有好几个朋友告诉我,这个节目真的不适合开车时听,有时听着听着就会想睡觉。我说:“这节目就是在睡前听的,而且越经常听,对于促进睡眠越有效。”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总是在睡前听,睡觉和这个声音、这个节目、这个内容以及这个频率,变成了一个打包的一体。

为什么我在这节讲的东西跟以前讲的有重复,其实这是因为我的刻意为之。就像一首歌,它到一定时候,会重复某些旋律一样,它不是在传递信息,而是在强化旋律。这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内容,道理我们都明白了,分别心、见所相非相,等等......

那为什么我们明白道理后,仍然不能够跳开以前的那个惯性呢?这是因为我们需要有新的习惯来把旧的惯性覆盖。这个节目做的一个行为艺术是:借由不同环节的重复,而变成一档对人有用的东西。

不要像贪吃蛇那样吃得越多,负担越重

梁冬道理明白了(梁冬少有人走过的路)-第5张

现在很多人都有知识焦虑症,总觉得又有一些新的东西自己不知道了,所以要赶紧去学,这恰恰是焦虑的源泉。

在睡前,不是要去获得新知,因为新的知识就像那个贪吃蛇一样,吃得越多,负担就会越重,终将把自己拖死。而是要去熟悉,要去反复,因为反复会带来新的习惯。只有熟悉、反复,才会让我们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的安全感,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人总是在每天睡觉之前祷告的原因。

其实,你向谁祷告,具体祷告什么内容,这些可能都不是祷告的本意。你每天晚上都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这件事情本身,才是真正重要的。记住,我们除了要每日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要每日坚定新的心智模式习惯。这是摆脱一切知识焦虑症的唯一方法。每天给自己一些时间重复,每天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告诉自己:你可以获得快乐。

如果每天给自己一个时间告诉自己可以获得快乐,获得健康,与所有的一切产生深深的、慈悲的连接,你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睡眠,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