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欲望越大人越心碎(人的欲望会在心中疯狂生长)

时间:2023-11-20 13:34:01 阅读:419 作者:関亍尔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另一层理解却是:欲望有多大,痛苦就有多大。

这个时代的心碎和欲望有很大的关系,心碎的时候,人更敏感,更复杂,也更容易打开自己。在这个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沉沦其中痛不欲生;一种便是及时修正,调整方向。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正儿八经高材生,1937年美国西北大学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曾获得普利策奖、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三次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欲望越大人越心碎(人的欲望会在心中疯狂生长)-第1张

大文豪索尔贝娄

这个大文学家是一名犹太人,出生在加拿大,9岁前往美国。这位大文学家的婚姻生活尤其精彩,一生竟有4段婚姻,最后一段婚姻爱上了比自己小45岁的女性,那个时候也已经是71岁的高龄,果真老外在婚姻观和恋爱观上还是很自由开放的。

在诺贝尔授奖词上,这么形容索尔贝娄的文学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

索尔贝娄在获奖词中这样描述:

文学的价值在于这些断断续续出现的“真实印象"。小说在物质、行为、现象组成的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之间来回穿梭,后者产生“真实印象”,感动我们并让我们相信,尽管面对着恶,我们紧紧攀附的善却并非幻觉。

年复一年创作小说的人,无一不意识到善的存在。

小说难比史诗,亦仰望诗剧的丰碑。但那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它是当代的一舍棚屋,一个遮风挡雨的精神庇护所。一部小说在少量真实印象和构成我们称之为生活主体部分的众多虛假印象之间谋求平衡。

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存在;单一的存在本身也部分是幻觉:而多重的存在表述着某些东西,偏重于某些东西,又将某些东西付诸实现,提供企及意义、和谐甚至正义的希望。

康拉德说得有理,艺术试图在这个宇宙的物质和生活现实中,找到基本的、恒久的、本质的东西。

回到正题,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主题三部曲:寻求、逃离与同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逃离次数最多的当属《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的主人公本诺教授,当他所寻找的爱和体贴的世界每次都证明是一个欲望和金钱的圈套时,他都不得不逃到他所钟爱的植物王国里,直至最后逃到冰天雪地的北极,试图用他的植物研究来医治爱情和婚姻的重重创伤。

欲望越大人越心碎(人的欲望会在心中疯狂生长)-第2张

著名植物学家贝恩·克拉德事业上成就斐然,生活上却不尽人意。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向往一种纯洁浪漫的爱情,一个共享天伦之乐的传统家庭。在第一次婚姻失败以后,贝恩吃尽了追求女人的苦头。他独身十五年,而后与一位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妙龄女郎结婚。可这位名医家的独生女并非自己的理想妻子,贝恩内心深处仍有那么一种无以排遣的孤独感。他原想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生活、设计自己,结果却被生活所设计。他不得不在夜深人静时在祷告中向上帝哭诉:天哪,哀伤更致命啊!

欲望越大人越心碎(人的欲望会在心中疯狂生长)-第3张

这是一个人与欲望时代保持距离,反而过得充实的美妙故事。

我追随我的舅舅,不仅因为他是植物学天才,还因为他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怪。他沉浸在科研世界里,无心攀权附贵。

他更渴望幸福,却在情爱的追逐、算计和骗局中吃尽苦头。

他不甘忍受,更不会沉沦,而是感叹: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干脆逃去北极地带,和植物待一会儿吧!

这部文学作品似乎还有索尔贝娄自己的生活缩影,沉浸于文学世界里,对爱情却又渴望。在一段又一段的婚姻生活中,有长达10多年的,也有短则1年多的婚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怎么才能寻回到一份快乐呢?读过《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便能找到一处精神庇护所。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