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关于牛外一篇(何松涛写的牛的故事)

时间:2023-11-21 14:52:03 阅读:467 作者:旧城不复

何松涛写的牛的故事?关于牛(外一篇)贾 海,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何松涛写的牛的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牛外一篇(何松涛写的牛的故事)-第1张

何松涛写的牛的故事

关于牛(外一篇)

贾 海

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中国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事实。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很大,开始在农耕、交通甚至战争上广泛运用。据说,战国时代的齐国还使用火牛阵打败燕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也曾用到牛。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组成部分。鞭春牛风俗已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罗甸、安龙等农地的布依族,农历四月为牛贺岁。这一天,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祈祷牛平安健壮。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在当地,一头牛几户公用,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流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在乡下,可以看见牛。冬天,牛被拴在牛棚口晒太阳,有时主人干脆把牛拴在院坝边吃草。牛躺着、或站着,嘴又不停地磋磨,眼睛睁得很大,有时围着一条条血丝。往往苍蝇在牛的身旁飞来飞去,嘤嘤嗡嗡,甚至停歇在牛的身上。牛的眼睛鼓得大大的,简直使人有些害怕。每当从牛身旁经过,我们都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我们村子有很多小孩,活泼,天真,顽皮。春天,他们扑蝴蝶;夏天,他们捉青蛙;秋天,他们捉蚱蜢;冬天,什么小生物全不见了,他们就玩牛。他们一个个远远地站着,拾些石子朝牛扔过去。起初,石子扔在牛身上,牛的皮肤马上轻轻地抖一下,像人们嘴角动一下似的。渐渐地,扔石子的次数多了,扔到身上牛就会掉过头来瞪着你。要是有个孩子特别机灵,他到家里找来一根毛竹,伸得远远的去撩牛的尾巴,戳牛的尾股,把牛惹起火来。玩到最后,牛突然站立起来,于是孩子们轰的一声,四处跑散。

我家先后养了两条牛。开始的那条是黄牛,满身黄毛,虽然体积大,但那满身黄看起来却很可爱。父亲耕田犁地,总离不了那条黄牛。我们小孩子看着父亲耕田犁地,看着那泥土随着犁头不停地翻转,很是羡慕,很是佩服父亲,更多的是对黄牛的敬意和感激。有时,泥土深厚,黄牛鼓起劲却拉不动,父亲急了,不停地鞭打黄牛。看着黄牛拼命吃力,又遇鞭打那幅可怜的样子,我很多次偷偷地哭。黄牛的艰辛,使我幼小的心灵很震撼。

后来,黄牛生病死去。我家被迫又买了一条大水牛。大水牛从外观上看高高大大,大眼高鼻子,硕大的身躯给人一种恐惧感。可大水牛无论耕田犁地同样地卖力,我们都很喜爱它。儿时的我们总爱背着一只背篼,拿着一把铲刀到山上给大水牛割草。我在同龄的孩子中最心灵手巧,每次割草总是割得最多。有时,我们边割草,边放牛,还骑牛。有时,骑牛时,野蜂突然叮咬大水牛,大水牛本能地跳起来,往往把牛背上的我们掉下牛背,摔得很疼很疼。可是,我们还是我行我素,仍然骑牛,相互还换着骑牛。在我的心里,牛就是一匹战马,我们就是战斗的勇士,很有成就感。

如今,老家田地荒芜,没有耕田犁地了,也不需要养牛了。老家的牛已成为记忆。牛有一种献身的精神,真的很“牛”!

每当在农村看到牛的时候,我总爱看牛的眼睛。倘若牛去掉这双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这倒也值得,因为它从此便得到自由了。

赶 集

在川北农村,常年有赶集的习惯,在当地,赶集更多地被人们叫作赶场。我的家乡南充嘉陵就有乡镇上赶场的习俗,一直持续到现在。

龙蟠镇,一个小小的乡场,在嘉陵西部的甘草岭上。它的位置极高,可以鸟瞰一陇陇稻田和深深的山沟。龙蟠镇当场天为农历每月一四七。每逢当场天,有好多好多的乡下人、小贩子等都来到这里做买卖或是看热闹。去去来来,也数不清多少。

集市上的躁动,吵吵闹闹,凡到过南充嘉陵的人,都会知道,倘若你是从远远的另一处听着,那种喧嚣的起伏,恰是溪水流动的声音。

这天,我去赶场。走出校门,是新修的中学路。中学路刚建不久,两侧都是高耸的民居。近段时间,这里街面新增了一个理疗馆。馆外打着醒目的广告,每次往这里过时,我都发现有很多的顾客前来理疗。据说,此处的理疗很有效,吸引了不少顾客。中学路也有稀稀拉拉几处茶馆,生意也不错。龙兴路在学校的右边。这里有几家百货店,有一家家俱店和两处烧烤店,一处肯德基店。家俱店生意不是很好,但老板娘很热情,很友好,每每路过家俱店,老板娘总要向我打招呼,很亲切。肯德基店是近几年才开张的。在远离城市的乡场上,能吃到香喷喷的汉堡鸡翅,实属不易。有时,我会选择一个云淡风轻的下午,点上一盘套餐,一杯可乐,悠闲自在地细品。

最热闹的是金商街。有卖衣服的,有卖水果的,有卖小吃的,应有尽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小镇原来的宁静。卖鸡蛋的地方,一排一排地摆列着,满箩满筐地装着,数过去,有十几担。辣子也一层一层地搁着。菜市场上,闹闹攘攘的,屠宰桌上大只大只刮得净白的肥猪,大腿油腻腻,正在跳动的猪肉多得怕人。一大背一大背的青菜、萝卜、豆腐摆列着,新鲜诱人,等着乡人去选,去买。卖东西的人,口袋装着钱,心中装着欢喜。

龙蟠场最右老的遗迹是老街。老街上商铺林立,有卖衣服的,有卖小吃的,有医疗店……平时的老街是最静的,不动声色的,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到当场天,车流、人流、喧嚣,琳琅满目的商品,流动的小贩,计价还价的争执……这些形成了一幅跳动的画面。

卖猪的场上,卖主把小猪崽的耳朵提起来给买主看时,那个尖锐的嘶叫声,使人听来极不愉快,以至于牙根也发酸。卖羊的场上,许多美丽驯服的小羊儿,咩咩地叫着。一些不懂规矩的大羊,无聊似的,两个前蹄举起来,用前额相互碰着,大概相碰可以驱逐无聊似的。

不到中午12点,喧闹的集市便散场了。归去的人们,笑嘻嘻地背着买的东西或是卖完东西的背篓或箩筐,满心欢喜地回家。

新年快要到了,集市上摆满了长短不等、内容不同的对联,有手写的,有机子印的,那一片片火红的颜色,充溢着浓浓的喜庆。买对联的大多是老者或是学生,左思右想,反复比较之后,才高高兴兴地将满意的对联揽入囊中。春节快要到了,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要买上一套漂亮的衣服。每逢当场天,衣服和各式各样的鞋子到处都是,叫卖声此起彼伏。集市上花花绿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远方的学子回来了,出门在外的乡邻回来了,趁着赶场的时间,喝喝茶,聊聊天,说说外面的见闻,发发自己的感慨,再说说来年的打算,好不快意!

如今,赶集已成为一种民间风俗,特别是乡僻之地,有定期的贸易,便是赶集。通过赶集,以商促农,繁荣经济,沟通城乡联系,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