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深得宋真宗赏识的钱惟演(钱钟书讲宋诗十四首)

时间:2023-11-20 19:50:35 阅读:110 作者:稀里嘩啦

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钱惟演生长于富贵之家,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拈花惹草、游手好闲的习气。他自幼好学,对书籍有着特殊的喜好,父亲的特殊身份让他觉得自己像个另类,因而较少与人接触,大量的时间都用到了读书和学习上,这期间他所涉猎的书籍十分广泛,在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后,他开始执笔写书填词作诗,“书痴”之名由此而来。

深得宋真宗赏识的钱惟演(钱钟书讲宋诗十四首)-第1张

钱惟演晚年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时,曾经对手下的属官说:“我平生没有什么癖好,只是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时就看各种野史笔记和小说,上厕所时就阅读流行的小词,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总离不开书本。”

钱惟演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为“西昆体”骨干诗人。他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对欧阳修、梅尧臣等人颇有提携之恩。他有一首非常有名的伤春之作,就是《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写这首词时,已是暮年的作者,回首过往,尽是感伤与悲凉。千年之后,我们读到此诗时,除了感慨作者生于帝王之家的无奈,忍辱负重的生活,还被钱惟演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所折服。

深得宋真宗赏识的钱惟演(钱钟书讲宋诗十四首)-第2张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

钱惟演 〔宋代〕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钱惟演的这首词是暮年谪居汉东时的作品。据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侍儿小名录》载:“钱思公谪汉东日,撰 《玉楼春》(即 《木兰花》)词云云,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 (钱惟演父钱俶) 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换铎中歌 《木兰花》 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邓王旧曲,亦尝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 《湘山野录》 亦载此事。

深得宋真宗赏识的钱惟演(钱钟书讲宋诗十四首)-第3张

据史载,宋仁宗明道二年 (1033) 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死,仁宗亲政,开始肃清刘氏党羽。与刘氏有姻亲关系的钱惟演,在劫难逃。是年九月,被罢职谪往汉东居住。不久,其子钱暧也被罢官。其后,与钱又有姻亲关系的郭皇后亦被废。此时,钱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凄惋的垂暮之词。

深得宋真宗赏识的钱惟演(钱钟书讲宋诗十四首)-第4张

上阕写伤春之感。首句描写春景:城上莺歌燕舞,城下春涛拍岸,一切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融,一个“乱”字既是春天景象的真实描摹,又暗示作者的心绪,用得极为传神独到。“烟波”一词有同样表达效果。此意境的创造为下句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二句由赞而怨,“绿杨芳草几时休”令人油然而生后主《虞美人》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似的幽怨之情。面对如此美景,却有这番感慨,原来抒情主人公心中悲苦,“泪眼愁肠先已断”,哪有心情欣赏美好春光呢?非但“良辰美景虚设”,更因春景平添烦忧。

深得宋真宗赏识的钱惟演(钱钟书讲宋诗十四首)-第5张

下阕更深入更具体地描摹和抒写作者愁苦的状态、原因及程度。词人将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衰老上。每次照镜,他都要为此惊叹。剩下唯一的解脱方式就是频频高举“芳尊”(“尊”即“樽”),借酒消愁。然而,只恐“举杯浇愁愁更愁”。依据词人眼前的心境,读者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语尽意未尽,绵绵愁意溢于言外。词人虽写愁苦之意,但与五代时期的词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词中没有那种绝望哀痛的没落感与沉重感,钱惟演只是平常叙述而来,毕竟词人生活在一个平和的年代。

深得宋真宗赏识的钱惟演(钱钟书讲宋诗十四首)-第6张

此篇词句到这里,已经到了尾声。不由得让人感受到一个人的人生迟暮。作者晚年的落寞,正如上句经典的话,酒不是他的追求,但他在酒中却能体会到昔日的美好,又或者是以往所没有实现的和体会到的美好。《东方朔传》中说到:“销忧者莫若酒。”

深得宋真宗赏识的钱惟演(钱钟书讲宋诗十四首)-第7张

怎么理解酒呢?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似乎都可以。它可以让人变得最粗俗,也可以让人表现得更为高雅,甚至能让人成“仙”,如李白,这一切皆因切入的角度不同。

正如这首词中所展现的,虽然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晚年的凄凉和悲切,但是,如果懂得换位思考,能够从正确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生命和人生,一切都可以改变,变得美好起来。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