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

时间:2023-11-20 11:31:57 阅读:860 作者:羙目当年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张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2张

音频 | 严鼎

文稿 | 严鼎

送孟东野序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3张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4张

解说文稿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5张

孟东野即诗人孟郊,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孟浩然的孙子。现在的德清县城在杭州之北,离名胜莫干山很近。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没有找到机会,他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屡次参加考试,四十六岁才考取进士,登科后有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语“走马看花”由此而来。

孟郊作诗,很用心思,过程艰苦,他的题材也多半写人间的困苦,当时的人说他是“苦吟”,以“枯林朔吹,阴崖冻雪”形容他的风格。当时苦吟的诗人还有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李贺,他的母亲曾嗔怪道:“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孟郊和韩愈,是非常好的朋友。孟郊比韩愈大十八岁。贞元七年(791),两个人都去长安考试,因此订交。“那时候的长安,穷人和穷人玩儿,富人和富人玩儿,无论有钱没钱,都有自己的爱好。有钱人爱笙歌,穷人爱看书。我们跟他们比不了家产名望,只好比人品。” 韩愈当年赠孟郊的诗里这么说。

相识第二年,韩愈中了进士。同榜的都是才俊,人称“龙虎榜”。而孟郊,不在此列。

孟郊落第了。

进士出身的韩愈在京师继续考吏部,孟郊则去徐州找张建封。韩愈写诗送行,说他是江海之客,古貌古心,骑着驴子来到京城,想博取功名施展抱负,但京城关系网森严,孟郊又不肯低下高贵的头。

有个词叫“郊寒岛瘦”。孟郊诗“寒”。从一个“寒”字,就能看出孟郊的气质和境遇。孟郊最有名的诗还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而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很孝顺。对世间,对人,充满了爱。但孟郊的爱,是以孤僻耿介、落落寡合表现的。世间报以孟郊坎坷。

倏忽十年过去。从徐州回到京洛的韩愈已是壮年,孟郊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贞元十六年(800)冬,韩愈把家小安顿在洛阳,孤身经过飞雪的华山,再次踏上京师之旅。冬天吏部铨选,明年春出结果,韩愈还有两个孩子在家嗷嗷待哺。

孟郊也在京师。也来参加铨选。这次孟郊比韩愈运气好,选上了。韩愈落选了。但是,孟郊运气实在也好不到哪里。他被派到江苏溧阳当县尉,从九品下。很没意思。孟郊去了溧阳,也很失职,整天寄情山水,老是旷工。领导没办法,向上级汇报,另外找了个人代理县尉,孟郊工资扣发一半,因此更贫穷了。

孟郊去溧阳之前,韩愈写了篇文章送行,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送孟东野序》。


文章详解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6张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7张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8张

【译文】

一般说来各种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

先下论断,后说理由,判决书式的写法。

成语“不平则鸣”,由韩愈的这句话简化而来。有人批评韩愈的文章,质问“飞蝶无语,其亦为平乎?”但是从物理的角度来说,飞蝶的翅膀震动空气,是有声音的,只是我们的耳朵听不见而已。

以下所写的内容是以证据支持这一论断。证据对议论文很重要,描写和比喻只是辅助。证据要多,只有一个证据叫“孤证”,通常不能成立。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9张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0张

【注释】

激:阻遏水势。后世也用以称石堰之类的挡水建筑物为激。

炙:烤。这里指烧煮。

【译文】

草木本来没有声音,风摇动它就发出声响。水本来没有声音,风震荡它就发出声响。水浪腾涌,或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湍急,或是有东西阻塞了水道;水花沸腾,或是有火在烧煮它。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就发出音响。

草木和水都是“物”,挠、荡、激、梗都使它不平,于是草木和水都发出声音。

以上可视为一组证据,反映的是物理的不平,物体振动发声。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1张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2张

【译文】

人的语言也同样如此,往往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发言。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怀恋,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韩愈说:“人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人们哭泣是为寄托情怀,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都是因为其感觉到了不平!”这里的不平,可以作两种解释,一种是不公平,一种是不平静。原文前半段的“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所体现的是第二种,不平静则鸣。而结合到这篇文章是写给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孟郊的,也体现了第一种,不公平则鸣。而这里的“鸣”,除了唱歌,和哭泣,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鸣”。毕竟人们所发出的声音是短暂且微弱的,而可以寰球共享并流传千古的“鸣”只有一种,那就是像韩愈那样,写文章。

自古到今,都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现象,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就是例证。孔子在和弟子的对话中还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意思即是说《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诗经》里面有着大量的怨刺诗,不正是在说明心有不平、不满之事便一定要表达出来吗?表达这些不公平的诗文也是数不胜数,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杜甫的《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又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3张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4张

【注释】

假:借助。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指我国古代用这八种质料制成的各类乐器的总称,也称“八音”。如钟属金类,罄属石类,瑟属丝类,箫属竹类,笙属匏类,埙(xūn)属土类,鼓属革类,柷(zhù)属木类。

【译文】

音乐,是人们心中郁闷而抒发出来的心声,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来奏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乐器,是各类物质中发音最好的。

“声音不是音乐,声音里面的感情才是音乐。”这感情是人的感情,不是金、石、丝、竹的感情。不用语言文字直接说,假借别的工具,由起心动念到表达于外,中间有乐器帮忙。韩愈称乐器为物之“善鸣者”,音乐家为“假之鸣”者。

乐器分八类,称为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质制成乐器。如钟属金,磬属石,琴、瑟属丝,箫、笛属竹,笙属匏(一种葫芦,晒干之后从中剖开,可做管簧乐器,笙以匏为座)。埙(xūn),陶制,吹孔在顶端,双手捧着吹奏,属土。鼓用兽皮装造,属革。柷(chù)、敔(yǔ),都是打击乐器,以木制成。八类乐器各有特性,音质音色音量都有考究,所以“善鸣”。

音乐家表现内心的喜怒哀乐借助乐器,而乐器之“鸣”要经过音乐家演奏。心理物理合一,胡琴苍凉,江湖夜雨十年灯。唢呐喜庆热闹。军号,冲锋号紧张,熄灯号安静。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5张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6张

【注释】

推敚:推移。敚,同“夺”。

【译文】

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因此春天让百鸟啁啾,夏天让雷霆轰鸣,秋天让虫声唧唧,冬天让寒风呼啸。一年四季互相推移变化,也一定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由音乐说到“天”。但是,天何言哉,也只能找工具替他发声。天道难知,用推测的语气。由“不得其平则鸣”推测“鸣则知其不平”,前者为正定理,后者为逆定理。有烟的地方必有火,正定理;有火的地方必有烟,逆定理。

有时候正定理可以成立,逆定理未必能成立。“有恒心的人能取得成功”,但成功的人未必都有恒心,比如掠夺、侵占、投机和奇遇也可以速成。“优秀的老师都擅长表达”,但擅长表达的人不一定都是老师。韩愈说过一句“角者吾知其为牛”,就有人挑他的毛病,说牛的确有角,但有角的并非都是牛。

那么,韩愈在这里推断大自然不得其平则鸣,大家认为这样的推断合理吗?

写到后面,韩愈就转入文学创作为作家不平之鸣,这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7张

古文观止第17讲声音不是音乐(古文观止13讲)-第18张

严鼎中学语文荣誉出品

文稿 | 严鼎

音频 | 严鼎

排版 | 张金香

统筹 | 孟滕玲 张金香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