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

时间:2023-11-21 03:55:41 阅读:943 作者:蘫鵼澗

当地时间2012年12月7日,时年57岁的中国作家莫言登上瑞典学院讲坛,以《讲故事的人》为题发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讲。现任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见证了这一过程。12月7日,“大言莫言·诺奖十年”主题展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揭幕。回忆与莫言20多年的交往,这位资深出版人提到10年前的一个细节,“去斯德哥尔摩领奖的路上遇到罕见大雪,一行人只能在赫尔辛基机场的宾馆住下。当时宾馆爆满,穿羽绒服、戴鸭舌帽的莫言坐在台阶上等待。谁会想到这个东方来的农民大叔,就是第二天要去领奖的诺奖得主?”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1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2张

此次主题展设于上海图书馆东馆5楼中庭科技感十足的两座白色展馆内,展馆旁场地的展柜中展出《红高粱》仿真手稿、《太白若来》书法长卷等展品。展览分为8个板块,不仅梳理了莫言文学创作的线索,还展现了其文学初心、人生起落、与母亲的羁绊等心路历程。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3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4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5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6张

跟随精心设置的展线,读者可以看到莫言的童年、军旅生活、家庭照片,重要作品出版节点等,了解这个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作家,走向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背后的故事。在现场多媒体区,可以观看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影像及话剧《红高粱家族》相关视频。互动区域可以点击屏幕通过一段前往“高密东北乡”的文字冒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莫言作品。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7张

7楼书籍展示区设置“给莫言的信箱”,邀请读者给莫言手写一封信投递到现场信箱中。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在展览结束后将回收、整理这些信件转交给莫言,读者有机会收到莫言的回信。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8张

在为展览录制的视频中,莫言对未能来到现场与上海读者见面表示遗憾。他介绍现场展品,“从《红高粱》手稿可以看到那时我写字挺端正,现在上了年纪,眼睛也不行了,不能把字塞到这么小的格子里了。从手稿中,读者可以想象我当时的创作状态。”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9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10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11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12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13张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14张

“我最早读的莫言作品就是《红高粱》,这部作品奠定了莫言的文学地位,后来,他丰富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壮观的文学王国。”上海作协副主席孙甘露说,“莫言的写作一直被认为是汪洋恣肆的风格,今天看他的手稿,写得非常工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或许可以成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题目。”

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推荐莫言的戏剧作品《我们的荆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很多人知道,莫言的这个剧本是有一些颠覆的,带着他自己的人生体验。”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谈到莫言创作距今最近的长篇小说《蛙》,“从语言上来说,既有早期作品的肆意夸张,又有鲜明的风格转变,非常节制、讲究,读起来欲罢不能,是一个世界级作家对苍生的关注。”

从农民的儿子莫言的手稿(莫言书法合影)-第15张

1955年,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自1981年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至今,已有41个年头。2009年12月,长篇小说《蛙》出版,并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翌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得知自己获诺奖时,莫言正在故乡山东高密。这个从高密走出来的作家,在以自己的故事不断扩充“高密东北乡”的地图,也在这片沃土上迎来收获的季节。他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父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莫言是个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了奖之后依然是农民的儿子。”

莫言获诺贝尔奖之后的这十年中,莫言作品成体系地出版,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继续扩大,不少经典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和舞台剧。这十年,也是电商崛起、图书销售市场风云变幻的十年。今年10月以来,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京东、当当等线上购物平台进行大规模宣传,同时联合全国范围内30余家书店设立了莫言作品专柜。

曹元勇表示,如何将莫言的作品介绍给新一代读者,令其在新环境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是出版人的课题。这十年,很多新时代的年轻读者通过网络、视频等新途径认识莫言。莫言读书会、莫言公众号乃至莫言超话陆续上线,在B站及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的视频也获得大量关注和点赞,除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个标签之外,莫言幽默、可爱的形象也在年轻读者中深入人心。

此次主题展为期44天,还将举办专家对谈、读者夜读、莫言戏剧作品表演等活动。时代更替和阅读习惯的变化,不会改变文学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不论运用什么样的宣传方式、面对怎样的读者人群,好的作品始终是出版的基石。“正如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所说: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期望更多读者通过展出的图片、手稿、书法、图书,播放的影像资料以及形式多样的活动,走近莫言,了解莫言,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曹元勇说。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施晨露 摄

来源:作者:施晨露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