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

时间:2024-03-29 23:00:01 阅读:795 作者:蓝胖子和我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第1张

撰写中医著作为国庆70周年和兰大110年校庆献礼 金奉乾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悬壶济世近70载,提出“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全国首创微型胃温度计诊断胃寒热证,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保护项目“中医脏腑辨证诊疗法”传承人……活到老,学到老,为患者服务到老,95岁高龄的他仍然为患者看病,笔耕不辍撰写中医理论专著。他,就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甘肃省名中医许自诚先生。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第2张

年过九旬坚持看病(兰大供图)

著书为国庆70周年和兰大110年校庆献礼

4月19日上午,当记者们来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家属院时,精神矍铄、慈祥和蔼的许自诚先生早已守候在门口,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欢迎记者们的到来。在老人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摞摞发黄的中医研究专著,一枚枚记录荣誉的奖牌,一幅幅陶冶心志的水墨画作,还有标满修改痕迹的一页页中医研究文稿……毋庸多言,这就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杏林春满的老中医许自诚近70载初心不改,医者仁心的真实写照。

许老依旧很健谈,落座不久,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我觉得,人老了不能闲呆着,要有点事儿做,思想上要有寄托,总结一下自己想要总结的东西,我当了几十年医生,当了几十年老师,研究了几十年中西医结合,总觉得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不够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我最近撰写了一本书,书名为《中医理论核心——脏腑论》,是我在医学、教学和研究方面几十年来的总结成果,我要用这本著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许老说着,从书房里拿来一沓用夹子夹着的著作底稿给记者们看。记者翻阅发现,几乎每页底稿上都有修改标注,可见这本研究著作倾注了许老大量心血。

夕阳余晖无迟暮,让人感动的是,95岁高龄的许老每日提笔不辍,坚持一定时间的伏案撰写,总结自己的治病经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规律和特点,经年积累的病案、论文,并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世,供后人借鉴。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第3张

1951年时的许自诚(兰大供图)

无偿献方、赠书泽被后世

“能当他的学生,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他不仅教给了我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我做人、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方向。”张炜是许老的学生,如今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管理科科长。说起恩师许自诚,他的话里充满了感激,“老师治学严谨,做人坦荡无私,他的身上充满了探索精神。多年来,他在行医看病、医学教学和研究中从不保守,读什么经典、用什么方剂,他都倾囊相授,就怕我们学不精。他常担心中医诊疗技术传承不下去,害怕我们学不会……”张炜说,老师总是说“我的这点儿经验,希望你们都能学去,好给人家瞧病”。

为人师表,博古纳今;淡泊名利,治学严谨。许老在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重视教书育人,手把手地在临床上传帮带,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中医、传承中医、实践中医的徒弟,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是甘肃乃至全国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骨干或中坚力量。许老一直主张先做人后做学问,做人胜于做学问,在带教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他爱国爱校爱院,对临床、科研、教学要求可以说极其严格,由他指导的学生论文每篇他都要修改多次,帮助提炼创新点,遣词用句、一字一句,一丝不苟,严格把关。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第4张

一生为医,编写了许多医学专著(兰大供图)

至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许多医生都记得,2013年8月31日在许自诚教授90寿辰庆典暨献方赠书仪式上,在场的嘉宾一一上台向许老敬献祝福花束、拥抱并敬送祝福。许自诚教授将凝聚着他心血和经验的“消滞胃安丸”、“温胃胆汁返流丸”、“清胃胆汁返流丸”、“食管返流丸”、“痤疮净”、“皮炎宁(片)”等六张经验良方无偿送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将潜心研究脏腑学说与伤寒、温热论等而成的新作《许自诚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治验集》和《六十年行医录》两本著述无私赠予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生。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第5张

担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中医委员聘书(兰大供图)

提出的“脏腑学说”成为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学术观点

许自诚,出生于1924年,甘肃省临洮县人。1950年大学毕业的许自诚,是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第一届毕业生。1958年9月,他到湖北武汉参加了在湖北中医学院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成为陇上西医学中医的第一人,从此开始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提出了“体表内脏相关学说”,《湖北日报》作了报道。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第6张

许自诚毕业证书(兰大供图)

许自诚主张中医辨证施治必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他研究制作的“胃康胶囊”“气滞胃安丸”“胃寒止痛丸”“皮炎宁片”等中成药对症治疗后效果显著。他提出的“脏腑学说”成为中医理论体系核心的学术观点,撰写的《从脏腑学说来看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一经发表马上引起全国医学界热议,196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摘要刊登此文,5月30日《健康报》全文转载。时至今日,“脏腑学说”已得到普遍认可,成为编写中医学院的教材,开展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被收入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近年来,许老继续对“脏腑学说”进行深入研究,编著出版了《脏腑学说与近代研究》《中医脏腑学说的研究与应用》《许自诚中西医结合治病经验选集》等10余部著作,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脏腑学说”,硕果累累。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近70年的临床实践中,许老主要从事肠胃病、皮肤病、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与治疗,尤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期病变的中医治疗,证明了中药具有阻断癌变的良好作用,并讨论疗效的现代机理,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低血压、过敏性皮肤病、银屑病、斑秃、硬皮病、妇女经痛、失眠等有显著疗效。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第7张

人民日报的报道(兰大供图)

国内用微型胃温度计诊断胃寒热证第一人

许老告诉记者,中医对一个疾病的认识,都要分清是寒证还是热证。西医治病以“病”为诊疗的单位,中医诊病以“证”为临床诊治的单位。对“证”治疗,合起来就是归入哪个脏腑或哪个经络。

“我本人重点研究的是胃肠病。中医有一个胃热证,胃寒证,这是传统中医的命名。但是现代科学上,到底怎么叫寒证、热证?它的指标是什么?有一天我到生理实验室,看到肛表,我受到启发。”许老说,如何采胃里的温度?当时他去找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介民同志谈了想法。能否研究一个小型温度计,下到胃里?下到胃里,不能让胃酸泡坏,而且要小,从下胃镜的管子下去。过了一段时间,王介民做了一个小温度计(微型温度计)。根据许自诚的思路,先采正常人胃的温度,通过胃镜的活检孔,把胃的温度分成几部分,做了十几个人。又选病人,分成两部分,寒证、热证……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最后得出结论:胃热证的人温度比胃寒证的人温度偏高;胃寒证的人偏低一点;正常人胃里的温度是31.193°C,不到32°C,最后写出专门的医学研究报告。“1982年,我去广州开会,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和老年病的会议,我在大会上做完报告后,微型胃温度计诊断胃寒热证被认为国内首创。”许自诚说。

许自诚悬壶济世,许自诚诗句-第8张

2004年许自诚获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名中医“称号(兰大供图)

活到老,学到老,为患者服务到老

如今,尽管无法每天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国家级名中医许自诚传承工作室坐诊,但是每当有患者慕名而来找他看病,许老总会穿上白大褂给患者把脉。他细心倾听患者描述症状,因年事已高,这一年来许老的听力有些下降,问诊时,他的学生偶尔会趴在老人耳朵旁当“传声筒”,而他仔细思考并查看病人带来的检查报告……整个门诊过程中,他总是尽可能地为病人节省开支,还会时不时和身后的年轻人讲解一番。当患者离开时,许老会掏给患者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或是注意事项或是下次诊疗时间。

许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年龄的患者均一视同仁,认真治疗,由于背熟、吃透了中医经典,每每临床遇到相关病人,他总是背起经典条文,然后遣方用药。遇到疑难危重病症时,会反复推敲,胆大心细,辄取良效。遇到贫困病人则免费诊治,对病人一心施治,不图回报。

“‘吃水不忘挖井人’,追溯我的知识来源,我感恩我的母校——兰州大学,感谢我的老师,他们诲人不倦,谆谆教导,给了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为我打下了较好的现代医学基础。‘古之学者必有师’,我也不例外。”许自诚说,“中医西医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国医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博大精深。在这个浩如烟海的伟大宝库面前,自己感觉知之甚少。虽然老了,但依然坚持学习,吸收新知识、充实自己。我的一生就是四个字:教书,看病。活到老,学到老,为患者服务到老……”

莫道夕阳余晖暮,晴空晚霞竞风流。这就是许自诚,一位悬壶济世近70载的医者。

(每日甘肃网 2019年4月24日)

内容来源 |【每日甘肃网】【共和国兰大人】

编辑:李兆秋

责任编辑:许文艳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