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

时间:2023-11-22 09:36:26 阅读:196 作者:莪偲绪夌乱

▍作者 左岸

站在通州与燕郊接壤的界河潮白河右堤上,但见河的东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十里繁华,活脱脱的现代都市景象;而河的西岸宋庄,绿树掩映,疏篱民居,小桥流水,一派田园风光。一个是河北,一个是北京,反差之大,让笔者有一种恍惚隔世的感觉。

燕郊近些年的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因为交通便利,房价较低,涌入大量的“北漂”,高峰时人口近百万,虽然名义上是个小城镇,但是其规模比很多三四线的地级市都要大,都要繁华。不过因为燕郊地处河北省,虽距离北京一河之隔,也给无数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1张

迁移到燕郊公园内的燕郊“区徽”飞燕标志塔 摄影 左岸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很多燕郊人都有个北京梦。燕郊还有可能划归北京吗?笔者不敢妄言。不过,在近2200 年间,燕郊一直为潞县、通州、通县所属,在1950年2月才划出今通州区域,归三河县辖域。通州著名文史专家周良曾说:“倘若1939年北运河不夺漒漒河而走变成现在潮白河,燕郊一带82村也不会以潮白河为界由通县划出而入三河县”,这段历史,给了很多人无限的遐想,这是怎么回事?

【“燕郊”源于燕都之郊】

说起燕郊,先得从通州和三河的历史谈起。

在过去,通州三河就像哥俩,密不可分。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通州是从西汉始置路县开始的,那时,三河是路县的一部分。后来王莽改路县为通路亭。东汉改“路县”为“潞县”,三河地域均隶之,当时的县政府一度是现在三河市的城子村。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唐朝,唐开元四年(716年),析潞县东部置三河县。开元十八年(730年),改隶于蓟州。

金天德三年(1151年),升潞县为通州,三河作为县又重新隶之。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改燕京为中都路,置大兴府,三河均属大兴府通州。就这样,历经了元、明、清近600年的时间,一直到雍正六年(1728年)改三河、武清、宝坻三县直属顺天府,通州遂为散州,不再领县,通州和三河这才从一家人变成邻居。

不过在两地合合分分的整个过程中,燕郊作为一个镇,基本上是在如今通州的辖区范围内。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2张

光绪《通州志》中的疆界图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3张

光绪《通州志》中的“市集”篇

燕郊也称烟郊、烟郊店,据传说是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今北京)的城郊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通州的一个重镇。据光绪《通州志》载:“烟郊店,<方舆纪要>云:烟郊店、召里店、高丽庄、大黄庄皆官巡哨处也。旧志云:在州东二十里。按:烟郊,旧名燕郊。今考其地,居民稠密,车马辐辏如城市云。”在《通州志》“市集”篇,还记载了燕郊集场的开集时间,“逢一、四、六、九日集期。”遥想当年的热闹繁华程度,不输于如今。

【皇帝东巡建行宫】

真正能够让古燕郊闻名遐迩的,是清康熙年间,在燕郊修建的皇帝东巡首站的行宫,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的美称。

清朝历代皇帝有出巡、狩猎、祭祖的惯例。清帝拜谒东陵的路线,亦称东御道,自京师出东华门,走朝阳门,经大兴县(今东城、朝阳)、通州、三河县(市)、蓟州至遵化直隶州的马兰峪东陵,全程约270余里。按照一天六十里地左右的路程,沿途设行宫4处:从北京东华门算起,东行67里至燕郊行宫,东行72里至蓟州白涧行宫,东行53里至桃花寺行宫,东北行61里至隆福寺行宫,再东北行20余里至陵区。

皇帝东巡的路线基本和今天的京榆公路重合,燕郊行宫位于今天的燕郊镇行宫村。从通州白庙顺着102国道向东,一过潮白河桥,向东两公里马路北侧的行宫市场,就是燕郊行宫的遗址所在地。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4张

燕郊市场南门 摄影 左岸

据记载,燕郊行宫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80亩,仿故宫格局。建有三大殿和偏殿99间半。宫门两侧各有深25米、直径1.5米水井1眼,称“龙眼”。门外左右各建一座朝房,宫墙四角建有4座更房,西北角有5层晀望楼,宫外东侧有御膳房。建筑材料均为汉白玉、蓝砖、琉璃瓦,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从康熙九年(1670)到道光九年(1829)的近160年间,皇帝共有11次“东巡”,其中7次都是自北京至通州东巡,然后驻跸燕郊行宫。皇帝们晚上吃饱了没事干,就爱写个诗,其中,仅光绪版《通州志》刊登乾隆皇帝在燕郊行宫“晚坐”“偶作”“夜作”的诗就有9首。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5张

光绪《通州志》中刊登的乾隆皇帝诗作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行宫也随之败落。1929年被拆,守宫官兵解甲归田,原地务农,形成了如今的行宫村。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6张

燕郊京榆大街街景。 摄影 左岸

京榆公路应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道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9条驿道,其中的蓟襄驰道,从古燕国国都蓟城(今北京)向东出发,大体沿着今天的通惠河北侧到通州古城,然后至燕郊、夏垫继续向东至如今的山海关附近。历史上曹操北征乌桓,李世民出兵东征,都走过这条路线。应该说,燕郊是见证了近2000年中国历史的古镇。

【从小河潺潺到大河奔流】

燕郊在近代划到三河,与潮白河改道有直接原因。

历史上,燕郊西的潮白河,不叫潮白河,而是叫做漒漒河。

漒漒河也叫箭杆河、箭杵河,也称作窝头河,发源于顺义区北部,光绪版《通州志》记载:“牛家务河:旧志云一名绛河,在州城东潞邑二乡。源出牛栏山,经西赵村过绛桥至王家渡……按此即漒漒河,今亦名箭杵河”。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7张

通州平家疃村西的中坝河曾是潮白河故道 摄影 左岸

潮白河本来是北运河的上游,由白河、潮河两个主要支流组成,明嘉靖后在密云河槽村合流后称为潮白河。然后经过顺义的牛栏山、李遂后西折,经过通州顺义交界处的平家疃,向南沿着今天的中坝河汇入北运河。

最初,潮白河与漒漒河分别南流,相互并不干扰。清代中后期,潮白河开始向东摆动,顺义至通州段,不断决口泛溢,河水频频流入漒漒河。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8张

顺义潮白河段民国苏庄闸遗址。 摄影 左岸

1912年,潮白河在顺义李遂镇附近改道夺漒漒河道,1917年北洋政府成立顺直水利委员会,1925年建成北运河挽归故道工程,在顺义李遂南的苏庄建设排水闸和引水闸,通过建一条新的引河将水引回北运河,并将洪水排进漒漒河。1939年,一个更大的洪灾将其冲毁,从此,潮白河彻底改道。

【燕郊划入三河】

原来的漒漒河在当地人眼里,是条温柔的小河。据张九江《逍遥流沙自在河》一文所述,这条河流老年间(110年开外)水流虽急,河道却很窄、很浅,有的河段把大柳条筐扔在河心,即可迈脚踏过河。更窄处人可用力蹦过去。上游赵庄与沮沟村(两村南即是东、西牛家府遗址)间,据村老说仅在河道上铺搭一挂旧的木质马车架便当桥用。

而潮白河与其正好相反,沿线几个地区的志书都记载:“白河泛滥,溃决无定,有自在河之称。”自从其鸠占鹊巢,夺了漒漒河河道以后,水势汹涌,河面宽度350—500米,最宽水面达800多米,河底均宽200米,平均深度2.5米,形成了一道地理屏障。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9张

冰封潮白河之一 摄影 左岸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10张

冰封潮白河之二 摄影 左岸

潮白河改道正逢抗日战争期间,1935年11月25日,大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三河、唐山等22县两市,天灾加上人祸,冀东地区民不聊生。为了把侵略者赶出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抗日政权一直在敌后坚持战斗。

1945年日寇投降后,红色政权率先占领了三河县,后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拉锯战,而通州城在国民党控制下,据1988年出版的《三河县志》记载:“解放前夕,燕郊镇所辖村庄,旧政权大部分属通县,小部分属三河县五区,新政权小部分属通县,大部分属三河县二区。” 潮白河这个天然屏障起了很大作用。

古今行政区划本就有“山川形便”的原则,根据山川的分布、河流的走势,划分行政区域界限。1949年8月1日,三河县属于河北省通县专区,1950年2月,燕郊镇被正式从通县划归三河县。1958年4月,中央决定撤销河北通县专区并将通县划入北京市,三河县改隶于河北唐山专区,燕郊从此留在了河北省。

【燕郊“加速度”】

一晃儿70年过去了,通州变了,变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市委市政府也搬到了过来,燕郊也在紧追慢赶。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中央的宏观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已成大局。“北三县”乃至燕郊何时融入北京?只有加速度,没有时间表。这其中最大的断想,是承认差别,这是问题的主要矛盾,没有了差别,地域也就没有意义。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11张

一个月前的2022年12月30日,京唐城际铁路开通运营,燕郊站是京唐城际铁路出京后的第一站,燕郊到北京的时间,由原先的40分钟缩短至30分钟。

对于住在燕郊的人来说,又多了一条便捷的进京通勤之路,而对于燕郊来说,这就是加速度,这预示着它正一点点地向城市副中心靠拢。燕郊的未来不会太差,只是需要时间。

燕郊东去源于一场大水(三河燕郊发大水事件)-第12张

燕郊的网红地标——福禄寿大厦。 摄影 左岸

编辑 柒玖陆十三

邮箱:547842807@qq.com

— END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