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

时间:2023-11-19 20:46:23 阅读:479 作者:村野匹夫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1张

贾谊《治安策》片段欣赏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盛世,那个时候的中国虽然战事不断,但是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之后对中国历史造成深远影响的儒家和道家等文化流派。而在战国末年,随着秦国的崛起,法家学说逐渐成为了主流,而之后的秦帝国也沿用了这一治国思想。但是秦朝过于严苛的刑罚让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也只持续了极短暂的时间。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2张

西汉名臣贾谊像

之后的汉帝国看到了民生凋敝的局面,便采用了提倡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而儒家文化不但受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打击,在西汉初年也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这让儒生们在西汉初年十分不受重视。

而贾谊就是在这个时候依靠自己的才华才让汉文帝对自己刮目相看。但是在他著名的《治安策》中,他根植于儒家思想的主张其实是隐藏得较深的,这一点也能从侧面显露出儒家文化在西汉初年的艰难处境。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3张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儒家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年少成名,锋芒毕露的儒家精英

贾谊是雒阳人,自小便对儒家文化十分感兴趣,对于《诗经》、《尚书》等经典典籍十分熟悉,并且能够将其中的内容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令其在家乡十分有名气。而且贾谊所处的时期儒家文化的经典还在整理的阶段,日后风行的新文经学还没有成为社会上的主流,贾谊对于《左传》等古文经学的典籍也有广泛的涉猎。这都让他对于儒家思想的内核有着更深的体悟,也培养了积极入仕的政治理想。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4张

《左传》书影

之后河南的地方长官吴公听说了贾谊的事情,并且也见到了其写作的文章,对他的才能十分喜爱,便将其召至门下,成为了自己的幕僚。而河南在吴公的治理下成为了全国最太平的地方,贾谊在其门下的时候也观察学习了吴公的政治方法,这对其之后的政治生涯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之后吴公被汉政府征为廷尉,在入朝之后,其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他认为贾谊博学多才,才思敏捷,又有着自己的想法,可以成为西汉政府的有效补充。汉文帝听后采纳了他的意见,授予了贾谊博士的官职。

当时的贾谊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其在众多博士中虽然年纪最轻,但却是表现得最抢眼的一位。当时每当朝廷颁布新的诏书或者下达新的议题的时候,贾谊总是最先给出自己的对策,而他的对策又能让在场的其他学士为之叹服。于是贾谊的才名在博士之中逐渐传播开来,汉文帝也听说了这件事,在当年便提拔贾谊做了太中大夫。这样的提拔在当时是违背正常制度的,而从汉文帝为贾谊破例一事足以看出其对贾谊的厚爱。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5张

汉文帝刘恒像

贾谊在升任太中大夫之后,便开始展露出自己的政治野心。作为儒生的贾谊并不认同当时的政治体制,他认为西汉政府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国民的生活条件和国家的实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现在是时候进行大的政治改革了。

而他的改革方针则完全是按照儒家文化的要求制定的,首先他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礼乐制度,因此制定新的礼制和更改百官名号是最重要的一点,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西汉政府还不具备改革的条件。而且当时政府中还有大量老臣,这些人都是道家学说的坚实拥护者,贾谊提出的改革方案未免太过仓促。不过除了整体的改革之外,在决定朝廷中的其他事务的过程中,贾谊还是十分有话语权的,因此汉文帝想提拔贾谊升任公卿。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6张

被贬长沙的贾谊对于屈原的遭遇有着极深的理解

可是这引起了朝中老臣们的不满,他们便暗地里诋毁贾谊,称他年少成名,身居高位就暴露出了这样的野心,之后一旦位居公卿,就会专权乱政。而汉文帝在听到了他们的议论之后也开始渐渐疏远贾谊,对于他的建议也不再采纳,不久之后他就被授予了长沙王太傅的职位,暂时远离了京城。此事在《汉书·贾谊传》中有如下记载: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这件事对于当时的贾谊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本以为依靠自己的才能可以很快赢得天子的信任,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却落得一个如此下场。在他去往长沙赴任的时候,路经湘水,这让他想起了与自己遭遇类似的屈原,因此他在这里做了一篇《离骚赋》来凭吊屈原,并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不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出贾谊并没有完全灰心,他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把自己比作翱翔于天空的凤凰,在遭遇了挫折之后暂时收敛了锋芒,不过待到时机成熟,日后一定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样的心态也是他和屈原最大的不同,当然这可能也是年轻人的天性所使然。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7张

贾谊过湘江凭吊屈原

贾谊早期的仕途相较于其他的儒生来说无疑是顺遂的,在入朝之后不久就收获了汉文帝的赏识,并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进入了政府的决策层。但是那时的贾谊还是太过年轻气盛,在得到权力之后太着急推进自己的政策,没有考虑到其他大臣的感受,落得一个被发往长沙的下场。这次打击虽然没有彻底熄灭贾谊的政治理想,但也让他收敛起了自己的锋芒,这也是当时儒家学子艰难处境的真实写照。即使你受到皇帝的青睐,但是在时代大背景的压力下,还是要将儒家文化的内核包装隐藏起来。

贾谊《治安策》在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在贾谊去往长沙几年之后,汉文帝开始想念贾谊,便将其再次征召入宫。但是朝中老臣对于贾谊的抵触态度还历历在目,汉文帝还不能直接授予其太高的官职,也不能直接与其讨论政治问题。在贾谊刚刚入宫的时候,汉文帝便召见了他并与其交谈到了深夜,不过两人议论的话题却是关于鬼神之事的。但即使这样,汉文帝也被贾谊的才学所震撼,认为自己与贾谊还有很大的差距。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8张

贾谊与汉文帝深夜交谈

不过贾谊在入京之后还是积极寻求向汉文帝表达自己政治意见的机会。当时西汉北方国境屡屡受到匈奴人的侵扰,而国内的诸侯王也不时发动叛乱,国家的形势一度十分混乱,贾谊便借此机会,向汉文帝呈上了自己的奏疏,阐释了自己对于政局的分析,这篇奏疏就是十分有名的《治安策》。

在这篇奏疏中,贾谊指出了现在国家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以及他的解决方法,他将国家遭遇的问题列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这三种分类表达了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在贾谊提出的解决办法中,无一不透露出其身为儒生的政治立场,下面我将为大家进行分析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9张

济北王刘兴在当时发动了叛乱

在这篇奏疏中,贾谊认为当时西汉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诸侯王的强盛与中央政府的相对弱势。他认为中央好比一个人,那么中央政府就是人的头脑,而诸侯就是人的四肢。现在的四肢已经过于肿大而运转不灵,一旦继续放任他们发展下去,那么国家就会进入到十分危险的境地,这是十分不利的。贾谊《治安策》中是这么形容西汉面临的最大问题的:

"天下之势方病大瘡。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瘡也,又苦跖盭。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瘡也,又苦跖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因此他希望汉文帝能够减少诸侯王的封地,他提议将藩王的封地分给其几个儿子,从而达到分散其力量的作用。这样的政治意见与后来晁错提出的削藩政策十分相似。而贾谊的这个政治意见其实也是出自儒家思想内核的。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10张

西汉名臣晁错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在政治方面的基本诉求就是恢复礼制,而恢复礼制的最重要前提是正名,这也是贾谊在担任太中大夫的时候就提到的政策。而正名的意义就是确定国家的统治秩序,天子之下,从诸侯到平民,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不能有僭越的行为。而想要约束这些人,就必须要对各个阶层的人的势力有所限制。因此贾谊在看到了西汉藩王势力强大之后,便希望能够削弱这些人从而保证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且他还提出现在的诸侯王都是皇室宗亲,汉文帝在一些时候还把他们当做家人看待,这是不太好的。作为天子和藩王,应该秉持君臣之节,这样的话藩王就会按照臣子的行事方式来要求自己,对君主产生敬畏,不会出现造反的想法了。这样的建议显然也是基于礼制的要求所提出的,贾谊的儒生本质在这件事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

而贾谊认为可以为之流涕的两件事其实都是基于匈奴问题的,当时西汉王朝的国力刚刚恢复,与匈奴开战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贾谊则认为西汉必须主动出击,与匈奴进行战斗,而他的出发点依然是儒家的礼制文化。

前面提到了在儒家政治体系中名分的重要性,而这也是贾谊认为西汉政府必须与匈奴开战的根本原因。他认为西汉作为天下共主,匈奴作为臣邦却屡屡进犯边境,西汉政府也要每年拿出不少财物来向他们求购和平,这犹如脚在头上,是倒悬之举,是不可忍受的。而西汉政府疆域广阔,人口众多,肯定能够战而胜之。贾谊甚至在文中主动请缨,要去政府匈奴,这无疑是理想主义的体现,因为我们知道即使到了国力鼎盛的汉武帝时期,也是基本耗空了国库才暂时缓解了匈奴的威胁。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11张

匈奴是西汉王朝面对的最大威胁

从贾谊对于国家大事的分析以及提出的解决办法中来看,其儒生的本色展现无遗。而他的提议虽然有着政治正确性,但是在汉文帝时期都有推行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因此都没有被汉文帝采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贾谊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并没有将儒家文化当做其理论的基础,这应该也是其在遭遇打击之后做出的改变,这也体现出了儒生在那个年代的挣扎。

贾谊对于儒家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除了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外,贾谊在《治安策》中还提出了几点国家应该注意的隐患,也就是他为之"长太息"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贾谊的儒家思想体现地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事情并非国家要务,因此适当展现自己的政治立场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12张

汉武帝时期的大儒董仲舒

贾谊指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当时社会已经严重偏离儒家的理想社会,其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是儒家的政治理念的集中体现。比如他提倡恢复严格的礼制和爵位系统,以此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定位,是为"正名"。之后便要求家庭中也要保证严格的礼制,让秦朝以来的剽悍民风重回淳朴,让国家趋于稳定。还有重视农业,抑制商人的提议,都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内核。

而在贾谊提出的这些建议中,有一条是被汉文帝直接采纳的,并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那就是他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对于太子的培养,为其寻找合适的儒生当老师,使他明白一些大道理,知道礼数并规范自己的行为。贾谊的这个建议在《治安策》中是这么说的:

"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曰书》:'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汉文帝也觉得对于继承人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便为诸皇子寻找了知名儒生做老师,而这个制度在西汉一直延续了下去。而这也让儒家文化逐渐走进了统治阶级内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汉武帝终于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文化作为国家的政治纲领,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从贾谊《治安策》后半段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儒家文化发展的期待。虽然他知道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自己的政治主张很难被采纳,但是他通过建议皇子学习儒家文化的方法为儒家找到了发展的机会,而这也是其对儒家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西汉初年的名儒贾谊(贾谊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吗)-第13张

提出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刘彻

结语

贾谊作为年少得志的代表人物,在刚刚进入仕途的时候就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这在当时是一件十分值得庆幸的事情。不过也是因为年纪尚轻,让贾谊没能看透朝堂之上的潜在威胁,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地位,激进的提出了太多改革意见。而这些意见又都是基于儒家思想的,这与当时主流的道家思想存在冲突,也让他被贬谪长沙。

在此之后,贾谊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儒生还不足以与朝中权贵正面抗衡,因此其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策略。在第二次进京之后,其针对国家面对的问题提出了《治安策》。在关于核心问题的阐述上,他把自己的思想内核隐藏起来,只针对讲解自己的处理思路,而不谈背后的思想价值。这也让他受到了更小的攻击。

不过在其他问题的建议里,贾谊还是亮出了自己儒生的身份,希望国家能够恢复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且建议皇子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而他的这个建议也是儒生们在那个艰难时代能够作出的最好选择。也正是他的这个提议,让包括汉武帝在内的西汉皇子们逐渐接受了儒家文化的倡导,为之后中国的历史奠定了基调,因此贾谊绝对称得上儒家文化夺取政治制高点的大功臣。


参考文献

1《汉书·贾谊传》

2《治安策》

3《资治通鉴》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