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养老金全国统筹探析)

时间:2023-11-21 21:25:11 阅读:530 作者:哎呀你萌了

◎ 文 贾康

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全国统筹,在此时间节点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举措之一,体现了国家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决心。

基本养老金运行机制意义重大

10多年前,国家发展规划将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写入改革措施,这是中国改革推进过程中非常值得肯定的一项进步。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养老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养老金全国统筹探析)-第1张

河北燕郊的一家健康养护中心内,一对老人在散步 新华社

全国统筹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等。通过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实现筹资公平,通过统一计发基数、统一待遇项目及调整机制等实现待遇公平。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到手的养老金一样多,但执行标准统一后,各地养老金差距会缩小。

实施全国统筹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越高、参保人数越多,风险分散范围就越广,基金抗风险能力越强。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将得到调剂,困难地区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另一方面,全国统筹实施后,劳动者养老金权益不会再因流动就业受到影响。在全国统筹前,只要有工作变动,就要转移社保。全国统筹后,无论是社保资料的修改,还是手续转入转出都会简化,无需回原参保地填写各种表格,可有效节省劳动者时间和经济成本。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突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各地结余资金的再分配,也使各地负担得以均衡,但也会面临新问题。

基本养老金汇入一个“蓄水池”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从县级统筹起步,统筹层级逐步提高。过去,以省级统筹形成一个一个资金“蓄水池”,彼此之间互不联通,互济共济功能的发挥具有局限性。前些年,中国出现一些老工业基地区域。按照人口结构状态来看,由于退休人员占比相当高,这些地方的基本养老金已入不敷出。

在本地最高做到省级统筹情况下,互济共济无法解决上述困境,而其他地方的养老金结余没有任何可能性实现跨区域调剂发挥互济共济功能。比如在深圳,人口和就业人员的结构以年轻人为主,大量基本养老金缴纳进入“蓄水池”后,并不能使用出去,这个矛盾已在很多年前被人们注意。

最近,实现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改革步伐加快,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个制度机制进步。如果说全国把所有基本养老金汇入一个“蓄水池”,调剂功能升级,即可发挥互济共济的积极作用。

设想一下,年轻人居多的深圳,今后将本区域缴费资金汇入全国统筹“蓄水池”后,“蓄水池”里的“水位”上升,按照使用规则,首先可调剂资金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不过,要消除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可能造成“有的地方吃亏,有的地方占便宜”。其实,这确实不是吃亏或占便宜的问题。因为只要按照阳光化的规则,有先有后地取用资金解决养老问题,社会整体调剂能力就会上升。

如何处理不同费率矛盾?

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变成了所有行政区共用一个“蓄水池”。那么,其中的难点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是技术性的问题,即各地方原来提取养老金比例不太一样。据了解,南方地区提取比例最低可到16%,而辽宁已提高到22%。全国统筹后,有希望把提取比例归于一致,调剂能力和互济共济功能会明显提升,甚至可以考虑在精算基础上,降低基本养老金缴费标准。由于专业精算可保证实际上缴纳基本养老金费率合理性,在整个“蓄水池”功能明显提升后,因互济功能增强,费率量值反而有希望下调。

“蓄水池”功能提升后,降低缴费率,企业和职工将会减负。那么,原来的不同费率怎么办?笔者认为,处理这个问题,并不难,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条件下,统一全国市场标准化缴费率后,可根据数据库信息分段计算。在每人领取养老金时,对原来那些或高或低的缴费都予以承认,每个人缴纳的资金一清二楚。全国统筹之前的时段,差别化对应处理,统筹之后的时段,实行标准化。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2020年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2021年与刘薇合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书又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