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重阳话九九(重阳九九)

时间:2023-11-22 04:52:27 阅读:462 作者:风中的尘埃

重阳话九九(重阳九九)-第1张

茱萸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按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重阳日被定为节日,最早见于三国,而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的大约是从唐代开始,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清明节民间外出春游,称之为“踏青”,而重阳活动称之为“辞青”,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首诗,特别是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名句。这两首诗提到了茱萸和菊花,茱萸是一种植物,香气辛烈,可入药;汉族民间风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当时茱萸被称为“避邪翁”。而菊花则被称为“延寿客”,中医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因此备受养生爱好者的青睐。明代李时珍述之较详:“菊之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这大概就是菊花被称之为“延寿客”的原因。我们现在的人,很少见过和知道茱萸这种植物,也就谈不上重阳节佩茱萸了,反而重阳赏菊却是必不可少的活动。重阳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次赏菊,总被娇艳的菊花折服,应了蒲松龄的那句“如见良友,如对丽人,不可不物色之也。”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提到菊花和酒,重阳节赏菊与饮酒是不可或缺的。现在的人们只要说起菊花大概都会脱口而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优美的诗句令人充满遐想。孟浩然也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我国栽培菊花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现在菊花品种多样可达几千种以上,菊花的名字数不胜数,菊花名字的命名,大都是根据菊花的形状、姿态、和色泽,借用名景美人、奇花异兽的美名,或引用古诗名句来为菊花命名。按照传统的习惯,向来以雪象征白色,以金象征黄色,绿色则拟作涟漪碧玉。细瓣者丝、曲瓣者钩、平坦者盘、凹心者盏。花瓣疏落怒出则以飞舞名之,花瓣飘飘下垂则以绣带名之。细细品味那些命名,颇具雅趣,如:飞鸟美人、如意金钩、金牡丹、芙蓉托桂、玉盘托珠、赤金狮子、紫玉香珠、冰盘托桂、墨荷、笑靥、天鹅舞等等。友人甚至用菊花名称填了一首词,尽管词义表达不尽意,至少我觉得颇新颖,引录如下:《浪涛沙·观菊》

秋思九月黄,绿荷红巷。

霓裳飞舞玉满堂。

麻姑献寿金奎台,紫阁凝霜。

白鸥醉琼芳,风撵鸳鸯。

柔肌玉质巧梳妆。

十丈珠帘桃花面,龙凤呈祥。

重阳节人们除了登高、赏菊以“辞青”,另一重要活动即敬老。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敬老,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据《汉书》记载,汉文帝曾下诏:“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又说:“具为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这是说:老人要穿得暖一点,吃得好一点。今年年初,不断派人省视、问候长老,没有布帛酒肉赏赐,又怎能帮助天下子孙孝养其亲?要把这事写好规定。有关部门要下令县、道,八十以上赐米每人每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又赐帛一人二匹,絮三斤。看历史记载,这样的优抚条件,即使在物资极大丰富的今天,也是很难达到的,何况是劳动效率极端底下的两千年前。当然,当时的人口大约两千万多,八十、九十岁的老人数量可能极为稀少。唐太宗也对老人有赏赐,《新唐书》记载:“戊戌,赐孝义之家粟五斛,八十以上二斛,九十以上三斛,百岁加绢二匹,妇人正月以来产子者粟一斛。”从这些历史记载看,对老人进行抚恤是有历史渊源的。

重阳节既然是老年人的节日,老年人群体自有他们的心声,虽说重阳节与死亡没有一丝丝关联,但老年人的思想毕竟现实很多。“老了”这两个字有两重含义,一种含义是相较于年轻人,已经岁数大了,或者说进入老年时代了,一种含义是死去了的意思,如某某人“老了”,即某某人去世的意思。有道是人活七十古来稀,笔者已进入古稀之年,视重阳节为自己的节日,自觉当之无愧。《滕王阁序》里有这样一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天高地远感到宇宙之无穷,欢乐失去,悲哀来袭,知道万事万物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同龄人在一起,免不了谈到生老病死,因为常常听到某某老相识去世的消息。曾看到一个段子,一个老者嘱咐儿子,在他病危需要抢救时,他拒绝插管、用呼吸机求生,他说让他有尊严的活着,有尊严的死去。说实话这位老者的精神与观点我是赞成的,虽说呼吸机或插管曾救活无数人,但如果已经八、九十岁,且身体极端虚弱,即便救活也得承受极大痛苦,这样的抢救有必要吗?!看到台湾作家琼瑶的遗嘱有这样一段:“不论什麽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嚥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得快乐,我不要那样活著!”我也经常与儿子、儿媳说起类似的话题,人一生不在乎你活多大岁数,关键得活的有质量,如果卧床不起,不能自理,严重拖累孩子们的工作与生活,与其苟且活着,何如有尊严归去!

《说文解字》记:“命者天之令也。”我们能活多久是有天数的,生老病死都得遵循生物法则。《论语》里有这样一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就是说生死和富贵都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做些微改变。《庄子》是这样说的:“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已,皆物之情也。”意思是:“死与生都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犹如黑夜与白昼交替一样,完全出于自然。这是人力无法干预和改变的,这正是万物自身变化的实情。”对待生死儒家与道家的观点何其相似,孔子与庄子都距今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能有如此科学的生死观,足以令现代人汗颜。从字面看,孔子、庄子有些话按现在观点是唯心论、是封建迷信。随着现代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研究,发现以前很多认为是迷信的东西,实际上是有科学道理的,这就是万物都有他的自然规律,不可强求。琼瑶说得好:“‘活著’的起码条件,是要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爱懂爱、会笑会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动……到了这些都失去的时候,人就只有躯壳!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万一我失智失能了,帮我‘尊严死’就是你们(她的儿子、儿媳)的责任!”

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是“九九话重阳”,但重阳节与篇后论述的尊严死不相适宜,所以题目就改为“重阳话九九”了。九九是要归一的,九九归一虽然指的是“周而复始”或“归根到底”,但不是原地轮回,而是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螺旋式前进和发展的运动过程,它体现了人类对一切事物发展认识的辨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人一生也是要九九归一的,延长生命与延缓死亡这是决然不同的两个命题,延缓死亡,苟延残喘多活几天毫无意义。这里论述的“尊严死”并不是在讨论怎么死,而恰恰是讨论怎么活得有尊严,要读者在有生之年活得更有意义。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与其如此我们何不有尊严的活着,过好每一个“重阳节”,在我们即将老去时,请让我们有尊严的回归自然!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