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诏安外江戏与闽西汉剧(福建汉剧)

时间:2023-11-22 08:37:45 阅读:227 作者:罘愿清醒

诏安外江戏与闽西汉剧(福建汉剧)-第1张

"外江戏"乃是长江流域的一个戏曲剧种,是湖南祁县的楚南戏,又称为祁剧。主要声腔属于弹腔南北路(二簧,西皮),又称为乱弹。由于是外省流入的剧种,故称为"外冮戏"。对这个戏曲剧种人们似乎感到陌生,其实这个流传在闽南一带而如今己将消逝的"诏安外江戏"(含东山,云肖,平和一带)是与《闽西汉剧》和《广东汉剧》是同源同根的,因为广东汉剧与闽西汉剧以前都称外冮戏。由于和武汉汉剧有重迭之嫌,20世纪50年代未闽西外江戏改名《闽西汉剧》,广东外江戏也于58年改名为《广东汉剧》。

一 外江戏流入各地的时间

1.闽西汉剧, 清乾隆(1736年)的寒食节,湖南祁剧新喜堂班在宁化一带演出,并招收三科学生,

2,广东汉剧,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广州归德门魁星巷己有外江梨园会馆。

3,诏安外江戏,椐老一辈回忆,县前街"玄天庙"建于咸丰元年,落成庆典时,就清"外江戏来演出,这说明清咸丰以前,外江戏己在诏安流行。

二 角色行当

广东汉剧的角色有生(小生),旦,丑,公(老生)婆,红净,乌净七大行,还有单,杂(行杂),俗称小行。大行中可分为各当,如“公"行中分白须,惨白须,乌须老生,武老生等,"生"行中分文生,武生,娃娃生,“旦;分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彩旦,“丑"行分官袍丑,方市丑,短衣丑,武丑童丑,女丑等。

闽西汉剧分七大行,生,旦,净丑四门和生(小生)旦,丑,公(老公),婆(老旦),’红净〈红脸)乌净。(又称"黑头”“大花),小生又分文小生,武小生,娃娃生四大类,文小生包括蟒袍生,褶子生,穷生等,武小生包括靠把生,箭衣生,短打生,旦又分青衣,花旦,正旦,刀马旦(彩旦),老生又分白须生,掺须老生,乌须老生和武老生,丑又分官袍丑,方巾丑,短衣丑,武丑,童子丑,各行当表演有不同规格要求。

从以上两地行当对比,闽西汉剧在角色行当上比广东汉剧分的比较细,但大致皆分七大行四小门。

.诏安汉剧醉玉外江馆现存剧本上角色行当分类比较接近闽西汉剧。如闻仲回朝,闻仲为大花,尤浑为二花。南塘救驾刘母行当为"婆"。这在称呼上与广东汉剧略有差异。

三音腔与 器乐伴奏

闽西汉剧:以西皮(北路),二黄〈南路)为主,并有昆腔,罗罗腔,高腔,吹腔,佛院等多种声腔。西反包括慢板,马龙头,,二板,散板,倒板,大板等。伴奏乐器文场有头弦,月琴,三弦,古筝,扬琴,二胡,提胡,武场有板,夾板,大钹,小钹,大锣,小锣,碗锣,大苏锣。

广东汉剧:唱腔分为二黄,西皮,大板和曲牌,杂调四大类,皮黄板包括导板,头板,二板,三板,二六板,马龙头,叠板,滚板,二黄曲调平稳,宽广大方,优雅持重,善于抒发感情,西皮曲调灵活,高亢激昂,流曲且悠扬。大板旧称“=黄平板"轻松灵活,曲调杂调包括一些曲牌,民间小调等。音乐伴奏整套锣鼓经,唢呐曲牌一百多首。文场伴奏二胡,三弦,横箫,大唢呐,小唢呐,扬琴,提胡,杂琴,月琴,瑟琶,芦苼等。武场有战鼓,大鼓,边鼓,大苏锣,小锣,碗锣,檀板,号头,大钹,小钹涛。头弦与大苏锣是广东汉剧特有伴奏乐曲。

诏安外冮戏,唱腔也分二黄,西皮基本一样,常见在剧本中带用头板,=板,三板,马龙(灵)头,滚板等。伴奏乐器基本相同,关于古筝本人尚未见“外江馆"有此乐器。由于诏安外江戏受闽西汉剧和广东汉剧的影响,在唱腔乐器上几乎无不相问。差异之处即在唱词与说白中大量使用方言(土话),如"班师回朝"土话为“颁师回朝","该"土音为个“皆",“立即","立马","说起来"说成"讲将起来","乱讲"为"乱广"等等,也许这是诏安一带当时地处偏僻,语言交流不畅所造成。但这种大量使用方言也成为诏安外江戏一个独有的特色,并且成为"闽西汉剧","广东汉剧"的唯一差异。因此把诏安外江戏"称为"闽南汉剧"并非空穴来风,无根之源。

四 剧目保存

闽西汉剧:现存剧目483个。

广东汉剧:原传统剧目有872个,现存完整本只有328个。

诏安外江戏,现存剧目近200个。

五 外江戏流入诏安时间

外冮戏自清道光在诏安演出活动已逐显频繁。据沈汝准先生考证:到了清未民初,老三多班,老福顺班,荣天彩班更是常来诏安演出。受其影响,诏安也先后办起了三个外江戏曲馆。设在城内的有"醉玉馆","楚南馆“原设立在玉墩头村,后移至北关,"醉玉馆"与"楚南馆"自成一派。到了民国九年,南关也创办了"三玉馆",属醉玉派系。而后楚,玉两派各向农村沿伸发展。全县属玉派的乡村有:含英,西坑,竂仔,莱园埔,山宝雷〈山河)等。属楚派的有:大布,美营,龙坑,上陈,沈寨,溪南,埔上,上湖等村。

与醉玉,楚南戏馆成立后不久,梅州村吴源顺也创办"元春外江戏班"后改名为“如天彩",该戏班抗战时散班。

关于这些外江戏曲馆皆属业余爱好,平常空闲之时请师傅授曲传节,逢年过节或有集会,戏馆多有清唱演出。三十年代后,两派都有组织上台演出,剧目有《郭巨埋儿》,《辕门射戟》,《斩左慈》巜辕门斩子》,《高玉过关》,巜斩王莾》巜崔杼刺齐君》《山狗精吐珠》《三气周瑜》《三打王英》《庵堂会》《女斩》,巜凤仪亭》等,此外,曾插有昆曲,小调节目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楚南外冮馆改名为《楚南业余汉剧团》,醉玉外江馆由当时县长姚金孝改名为《新声业余汉剧团》。v

演出的到目增加了巜荆柯刺秦王》巜空城计》《收柳树精》巜幸南天》《三娘敎子》巜百里奚》《严兰贞》《蓝继子》《揭阳案》〈木兰从军》《开封府》巜大名府》《智取威虎山》《抢伞》巜剑武》等。

1956年,楚,玉两个业余汉剧团都参加龙溪地区汇演,受到好评。涂少漠先生为《新声汉剧团》创作的《选婿》还荣获龙溪地区“剧目奖"与"演员奖。"赢得了如此殊茶,更起各界人士的重视,特别是广东汉剧团来诏安演出时,著名演员黄桂珠,黄磷传等先生也多次到"新声汉剧团"和"楚南汉剧团"进行指导,并举行联欢,黄桂珠女士与黄磷传先生还向新声汉剧团赠送一些衣袍。

由于外江戏的唱念均用中原音中州音,早期群众文化水平较低,一般的群众难以接受,外江戏这个剧种也逐渐在诏安消逝,现在恐难再恢复了。

综上所述,诏安外江戏界于《闽西汉剧》与《广东汉剧》之中,究竟源于何处,难以抉择。说是巜闽西汉剧》可身上流淌的是《广东汉剧》的血液,说是源于《广东汉剧》骨子里都是《闽西汉剧》的精髓,为了认祖宗,我们不妨将《诏安外江戏》称为巜闽南汉剧》。因为从时间流入,角色行当,器乐的组成,以及现存戏剧剧目都基本相同。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与专家深入调研,给予确认,并拯救这一即将灭绝的剧种。因为据我了解,十多年前秀篆陈龙村经常有外江戏清唱活动,如今未知有否传人,尚未可知。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