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

时间:2023-11-21 22:52:09 阅读:305 作者:残缺的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考试结束后最害怕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考试成绩下来的那一刻,但更多人说的是害怕考试完开家长会。

为什么会害怕开家长会呢?因为优秀拔尖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的,多半的家长在会后,会各种指责孩子,这里问题,那里错误,这样的家长其实大多是在羡慕别人家孩子“真的很争气”的同时,恨铁不成钢地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所以一到开家长会,很多孩子都战战兢兢的,内心充满了焦虑。

可是,“别人家孩子”真的就比自己家孩子优秀吗?说好的同一起跑线起跑,为什么有的孩子坐起了奔驰?

01、起跑线能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期《极限挑战》,这期《极限挑战》的主题是知识改变命运。节目组到了上海一所高中,组织了一场高三学生的“高考冲刺誓师大会”。

极限男人帮走进学校,向参加誓师大会的高三同学们问了6个关于“人生起跑线”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跟父母有关的,如果题目里的情况符合就可以前进6步,回答“否”则原地不动。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第1张

第一问: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吗?

一部分学生自信地走出来,脸上挂着藏不住的微笑。

第二问:你的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又是一部分学生从起点向前走去,已经走到第二排的孩子又有人往前迈步。

第三问: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一个小姑娘看着身边的同学已经连着往前走了三排,而自己仍在原地一丝未动,看上去有些失落。

短短三题过后,学生们已经分布成了明显的几条线。

第四问: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拥有过一次出国旅行?

又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向前走,不过令人思考的是,这次前进的,没有一个是三问后还在起点的孩子。

第五问:你的父母是否承诺过你要送你出国留学?

一个绿衣服踏步向前。

第六问:从小到大你是不是父母心中的骄傲,他们是否一直在亲朋面前夸奖你?

六道问题问完,最终有一位女孩站到了最前,但仍有四位同学留在了起点。

从开始到结束,旁边的同学一个个跨步前行,而只剩几个一步没有动,呆呆的站着。不知道那个时刻他们的内心在思考些什么?又能思考些什么?

现场的学生们已经站成了“立”字型,梯队明显。有人一路领先,有人却停留原地。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第2张

如果按现在的距离为各自的起点,已经有不少学生比同龄人领先不少。然而这些领先的优势和这些孩子们并没有关系,他们之所以比别人站在前面靠的是父母创造的优势。

节目组随后宣布,按照现在的距离,请同学们奔跑至体育馆,只有前20名才能获得奖品。

从这样的起跑线开始向前,站在最前面的同时肯定是占着绝对的优势,然而,事实证明,很多跑进前20名的同学,起跑线并不是最前面的那个,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对手!

视频最后男人帮也接受同样的问询,出乎意料的是,黄渤、黄磊、王迅、罗志祥、孙红雷、张艺兴,这六位在娱乐圈都称得上功成名就的明星,都不是起跑线上的领先者——第五个问题结束,成员全部原地不动;所有问题问完,黄磊、黄渤、王迅都还停在原地。

他们都已经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在这条关于父母的起跑线上,他们几乎都留在原地,就连黄磊黄渤都迈不出半步。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第3张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会拼尽了全力去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越于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然而,父母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无论起跑线在哪,无论落后多久,孩子都能够咬紧牙关奋力向前,最终取得胜利。

02、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之前看过一部印度电视,名字就叫《起跑线》。影片用一句话概括了整部电视的主题,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电影里的主人公拉吉的妻子想通过上名校来让孩子在超越常人的起跑线上起跑,在她的心里是这样想的:“要是不上名校,那他长大就上不了名牌大学,如果不上名牌大学,那她就去不了外企上班;要是去公立学校,就会学坏,要是学坏了,就会吸毒。”

拉吉的妻子并不是个体,她代表着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焦虑的父母,很多人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就是好的起跑线,对父母而言是打破阶层不公的敲门砖,对孩子而言更是防止孩子人生下滑的兜底。

拉吉夫妻两个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不惜搬离原来的家、花重金给孩子报最好的补习班、行贿,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到最后不得不隐藏经济实力伪装成穷人,试图通过这个方式来得到贫穷孩子才有的“特殊名额”。

然而,这并不是结局,在经过这一系列辗转的过程后,虽然他们如愿以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是却又同时失去了很多更加宝贵的东西。

直到最后拉吉才明白了,这一路他们为了孩子上名校所经历的艰辛,只为了让他们重新发起对教育本质的探索、追寻和审视过程。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第4张

那么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为人父母的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也曾经以为拥有地位便拥有了一切。但我们却忘了,我们所渴望的、认定的“好地位”,对孩子来说适不适合。

我们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的环境,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教育本身并没有分层,往往是我们的执念,让我们看不清教育的本质。

比表面的层级更重要的,是孩子内在的价值观的取向,是孩子是否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那份真心,是孩子坦荡荡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份善良和磊落。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第5张

03、什么是真正的起跑线

童话大王郑渊洁写了篇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那么作为父母,真正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起跑线”呢?

一、给予孩子一定的“学前教育”

神经教育学、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研究发现,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但儿童发展不等于儿童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更不等于提前教小学的课程,而是父母用爱和陪伴来完成的亲子互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渐渐演变成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甚至提前学小学课程的口号,显然是被全社会误读了。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①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②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③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第6张

二、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过去30年的科学研究发现,婴儿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其实能观察,也懂得利用计算,进而理解外部事物。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其实和科学家很像,都是通过观察、模仿、探究、实验等方式,可以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作为父母,应该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作为他学习的老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与猜测,并陪同他们一起耐心地探索与发现,解开更多的秘密。要记住童心未泯是很重要的。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可贵的。那些问出来的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一起和孩子找出答案!对于孩子感到新奇的事物,我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干扰宝贝!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第7张

三、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

德国人抱孩子方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只胳膊上,红扑扑的小脸朝外,后背贴着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着,样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风中,“狠心”的父母不给小孩过多的遮盖,还走得不慌不忙。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认为孩子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控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抱孩子时孩子的脸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视野基本一样,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动,全身能充分地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环境,茁壮成长。

四、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

我所说的“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去给孩子制造难题,而是说当孩子感觉不如别人时,父母要给孩子的不是贬低和对比(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而更要无条件地陪伴在他们身边,甚至连一句教导的话都没有,只是那种坦然和接受,还是做孩子爱吃的东西,还是跟孩子开玩笑,一切没有什么改变。

然后,当孩子心情平复时,再与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或者讲一个故事,或者说:“下次如果你超过自己(或别人),那就更好了。”诣在要告诉孩子:“就算你通过努力没有达到目的,我们照样会一如继往地爱你”。

其实,孩子好不好,决不在于初期的成绩,也不在于是否名校,而是在于家庭影响,无数个案例已经证明,有些学历再高、成绩再好的,照样会因家庭和事业的挫折而一蹶不振,他们会被生活中的石头轻而易举地击倒。反过来,有些成绩并不太高,学校并不太好,甚至在高考时还落过榜的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后来的生活倒是充满精彩。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怎么办)-第8张

所以,比别人有更加优势起跑线的人,有父母遮风挡雨,不能不说是幸运。可人生长河里的狂风暴雨,永远需要自己去面对。那些命里注定要跌倒的跤、要接受的挑战,谁都无法逃避。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告诉孩子,无论起跑线在哪儿,无论自己落后多少,都要咬紧牙关,不管不顾勇敢向前,直到旭日东升,雨过天晴。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或者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