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线质是书法的核心(了解书法中的五体)

时间:2023-11-19 05:12:23 阅读:507 作者:遇到了最爱

书法对线条的要求特别高,可以概括为“韧、圆、留、重、变”五个字。

这是书法发展到相当成熟,我们总结前辈的经验和实践,得出的结论。

翻开书法史,我们会发现,甲骨文已是初步成熟的文字书体。

线质是书法的核心(了解书法中的五体)-第1张

说它是初步成熟,就是书法的线条感还不够,艺术性差,只是简单的刀刻痕迹,显然达不到“五字”要求。

金文的出现,书法的质感有了进步,因为是刻在青铜器上的缘故吧,线质圆厚沉稳多了,但韧劲、变化还不够

线质是书法的核心(了解书法中的五体)-第2张

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书同文,出现了小篆。

线质是书法的核心(了解书法中的五体)-第3张

我们发现,小篆不但规范了书体,更主要的是基本具备了书法的线性要求,“五字”中除了变,已都有体现,可以说为汉魏晋出现的新书体奠定了基础。

再以后出现的章草和东汉隶书,虽然书体不同,其实从线质上说,属于一个体系,离“五字”的要求越来越近了,有了章草和隶书的书法线质,王羲之今体书法时代的到来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成为书法历史的必然。

线质是书法的核心(了解书法中的五体)-第4张

书法发展到这个时候,我们说书法线质的“韧、圆、留、重、变”五字已经确立。

我们估算了一下,从甲骨文到王羲之时代,大约花去了二千年,才得以将书法线条修炼到如此完美,如此境界。

“五字”线质是书法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灵魂在文字书法上最直接的体现。

这个“五字”书法线质,一直影响到晋唐宋元明清,乃至今天。

物极必反。

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三国开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走到极致,必将向相反的方向走,然后走不通再回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条像盘山公路一样曲折环绕走向山顶,书法又何不如此?

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

当下的时代,社会大变革,文明大进步,带来的是文化大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利于文化艺术的发展,但是这个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看到是盘旋路,有停止不前,甚至有迂回倒退。而当我们知道是迂回倒退时,有识之士不应沉默,而应该举臂高呼,书法该回头了!

当下书法,就有一股风,不是取法乎上吗?越古越好,学甲骨文,学简牍帛书,学所谓的民间书法,学瓦当……。最流行一句“篆隶为本”,可是怎么个为本法呢?

我们的老祖宗,好不容易把书法从树枝划、刀刻发展到毛笔书写,好不容易形成了笔法体系,好不容易从古书法开创了今体书法,好不容易形成了完美的“五字”书法线质。

你却要回到“篆隶为本”。

我们说,如果我们临摹古书体、金文体、大篆系统的书体以及一些简牍帛书,坚持篆隶为本,学习它们那种书体的朴拙、圆厚沉稳、内敛静气,修炼那种古意,那是不错的学习方法。

然而,你写的是不篆不隶的自由体,只是借古人书体的外壳,甚至练外壳都不像,根本没有古人的笔法、笔意,这根本不是“篆隶为本”。

你写的是王羲之以来的今体书法,那就更不应该了,不好好掌握今体书法的笔法、笔力、笔势和笔意,却舍近求远地去认篆隶为本, 更是违背了“五字”书法线质的发展规律。

我们今天说坚持“篆隶为本”,应该比古人站的高,应该是在更高一个层次上的坚持,而不是模仿,必须坚持在今体书法的一个系统里,否则,不但回不到书法的原始状态,而且会是一去不复返的倒退路。

最近,齐白石的书法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是书法大师,名列现代十大书法家。

书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笔法传承,齐白石具备了书法线质“五字”要求了吗?显然没有,齐白石可以说没有在临帖上下过狠功夫,虽然临过一些秦汉碑刻和北碑,这本身是为了他画画增强笔力之需而学,并没有多深的造诣,取法也很有限,很低级,受明清之间碑学和金石考据学,以及扬州八怪影响,他只是运用简单的笔法,融入他刻印之刀法,运用画画的趣意画出来的字。大家普遍感到新奇、有味、有派。

线质是书法的核心(了解书法中的五体)-第5张

齐白石入选, 启功落选,暴露出书法欣赏理解有失偏颇,明白人一定能从中看出当下书法的误区。技巧、巧设、求趣都不是书法的核心。

很懂笔法,行吗?行的,充其量只能是临帖的模仿秀;

巧设、求趣行吗?行的,充其量只能是江湖水平,顶级的也是。

书法的核心就是“五字”。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