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

时间:2023-11-19 12:55:56 阅读:947 作者:对你的爱

对于《亮剑》这部电视剧,虽然在大多数人心中被奉为经典,但也免不了会有杠精找茬。许多人说《亮剑》其实也是抗日神剧,因为里面的一些战争细节处理,并不符合实际。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1张

比如李家坡一战,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利用3600颗手雷全歼日军的战绩,被认为是夸张的处理。单单就这个结果而言,确实李家坡之战中李云龙的土工作业加手榴弹战术,确实有些潦草,在历史上更找不到具体的战术实例。

尤其是李家坡之战这场战役的历史原型,乃是历史上著名的关家垴战斗。当时我军面对深入根据地的冈崎大队,动用了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最终却未能达到全歼敌人的战略目标,伤亡人数超过两千人,比冈崎大队的总兵力还要多。

而李家坡之战,却被李云龙如此“草率”的结束,颇有些对历史的不尊重。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2张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其实有些过分带入了。《亮剑》毕竟只是一部小说(优惠|详情),而不是史书,也没有打上纪实的标签儿,所以我们不应该完全的用真实历史去代入,如果这样的话。《三国演义》那不更是瞎编了。

不可否认,李家坡之战确实有着关家垴战斗的影子,但是两者并不能完全的混为一谈。相对于关家垴战斗,李家坡之战相对要简单许多。

首先,李家坡的地形并不如关家垴。关家垴的日军不仅居高临下,还能借助关家垴的民房窑洞搭建暗堡等工事,而且日军还强占了关家垴对面的高地,使得日军可以形成火力交叉网,阻止我军的进攻。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3张

而李家坡则是一个天然的“台型工事”,将茶杯扣在桌面上,我们会得到一个“台型”,这个台型便是李家坡的整体形状。山崎大队占据了李家坡的制高点,也就是台型顶部,而他有别出心裁的在圆台中心构筑工事,使其隐蔽效果最大化。

李家坡高地顶端是平面圆台,按常规,守备一方的工事位置。应构筑在山坡平台的棱线部,这样可以对进攻一方的动态一览无余,也便于居高临下发扬火力。可山崎偏偏把环形工事构筑在高地的平面圆台中心位置,攻击部队在坡下看不见守军,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迫击炮之类的曲射火力又极少。

在防守过程中,山崎大队拥有“曲线进攻”且破坏力强大的的迫击炮和“直线进攻”且效率极高的轻重机枪。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4张

迫击炮可以有效打击山脚下的八路军部队,轻重机枪针对向山顶冲锋的八路军部队能够造成致命性威胁。居高临下的日军对付山脚下的八路军部队简直易如反掌。第一批八路军部队采用“添油战术”,顶多只是在消耗山崎大队的弹药,结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不过话说回来,日军虽然居高临下,但李家坡的台型形状,使位于顶端的日军无法具体的观察到李云龙部队在山脚下的活动。而日军有没有关家垴战斗中的辅助高地,所以面对李云龙部队的土工作业,其实反制的能力相对比较有限。

而具备逆向思维的李云龙,很聪明的转被动为主动。选择了土工作业方式,利用坑道防御作用,逐渐缩短与山崎大队阵地的距离。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5张

简单来说,就是李云龙利用日军的视觉盲区,和386旅的炮火掩护,迷惑日军的眼睛,在日军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在山脚下挖掘“弹簧形”的坑道,利用坑道防御迫击炮的进攻和日军的观察。如同一条蟒蛇悄无声息的盘住猎物一般,待日军发现了李云龙的企图,李云龙的部队已经掐住了李家坡的咽喉。

李云龙的部队将坑道挖至距离山崎大队不到30米的山顶下方。如果说山崎大队站在李家坡的“头顶”,那么李云龙的部队就掐住了李家坡的“咽喉”,接下来便是投手榴弹了。

李云龙说:

“30米就算是个娘们都能扔过去!”

这句话倒是有些夸张了,当时边区造手榴弹的重量怎么也得半斤多。受过投弹训练的军人能将手榴弹投至30米左右的距离,经过长期训练的“兵王”(比如和尚)能将手榴弹投至更远距离。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6张

当然一般来讲,30米已经比较极限了。如果没有经过训练,普通的成年男子可能连20米都投不到,更别说“娘们”了。但考虑到李云龙的部队在攻打李家坡之前进行过投弹训练,所以大部分士兵们都应该能将手榴弹投至目标地点。

而手榴弹是一种利用弹片和爆炸冲击波造成伤害的范围杀伤性武器。“边区造手榴弹”的杀伤力较小,但是半径5米的杀伤范围还是能达到的。而李家坡的顶端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圆台,3600颗杀伤半径约5米的手榴弹,完全能够对盘踞在李家坡顶端的500名日军造成一定的杀伤。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定的杀伤。在日军有着坑道防御工事的掩护下,大部分的手榴弹如果是3600颗手榴弹就结束了战斗,那么这里面不合理的地方就很多了,比如旅长的炮火支援就会很突兀。当时日军发现李云龙在干坏事儿,所以主动出击,企图阻止独立团的土工作业。而这时旅长提供了炮火支援,将日军压在了阵地上。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7张

而前面说过,日军阵地是一个台型工事,虽然居高临下,但无法应对头顶的攻击,只要曲射火力足够,拿下他不成问题,如果李云龙的手榴弹能对日军造成杀伤,那么旅长的炮弹一样可以。那么之前为何不用呢?

事实上,386旅作为我军主力,有点重火力并不奇怪。其之所以不用,是因为在基数和口径有限的情况下,我军的炮火打击,无法对山崎大队造成实际性的打击。这一点在原著中有提到过。

而同理,李云龙的3600颗手榴弹,其实也达不到一个全歼日军的目的。但李云龙也从来没准备让这3600颗手榴弹去结束战斗,其更多的是迟滞日军的阻击,为大部队冲上日军阵地争取时间。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8张

当时李云龙准备了360人,一人十颗手榴弹,扔完后主力部队也差不多都冲上李家坡了。换句话讲,这其实就是因为当时我军重火力不足,改用手榴弹来充当炮火掩护的角色。

如果看了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李家坡之战最后的胜利可不是靠手榴弹结束的,而是靠着独立团全员上阵肉搏拿下的,连炊事班都上了。原本土工作业的坑道就缩短了冲锋距离,再加上3600颗手榴弹爆炸后的掩护,那冲上李家坡便不是太难了。而李家坡之战的关键就是如何减少冲锋距离,减少冲锋中的伤亡,从而一举拿下山顶平台。

所以,《亮剑》中,李云龙用3600颗手榴弹全歼日军完全就是没有看剧的杠精们瞎编。李家坡之战的精髓不在于那3600颗手榴弹,而是八路军老本行土工作业以及独立团一雪前耻的亮剑精神。

李云龙消灭山崎大队(亮剑李云龙用三千五百颗手榴弹)-第9张

总结来讲,《亮剑》中对于李家坡之战的描述,其实是符合常理的。当然,电视剧最大限度简化了战场形势,一方面让观众看得懂,一方面也表现出李云龙在军事指挥战术安排上的杰出才能。对于电视剧来说,这样的情节设定也是合理的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