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

时间:2023-11-21 16:16:28 阅读:1000 作者:千秦相思

“郎官”这个名字其实在战国时期就存在了,是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重要官员的统一称呼。到了唐朝时期,用“郎”取名字的官职范围又逐渐扩大至员外郎、著作郎、起居郎、秘书郎、校书郎等等官职。

偏偏在唐代几乎所有的士人都对“郎官”这个官职十分热衷,那么为什么唐代的士人群体有如此统一的郎官意识?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1张

“郎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1. “郎官”可以满足士人的政治理想

郎官在唐代并不是很重要的官职,按照当时的官阶来算的话,就是一个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官职,那么为什么唐代几乎所有的士人都对此官职如此热情?其实,这个官职代表了当时普遍文人的一个美好的政治理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凭借着自己的政治优势,将朝廷中的各个重要官职进行了全方位的垄断,使得大多数寒门出身的能力者根本没有机会为朝廷服务,贡献自己的价值。隋唐时期,官府正式改变之前的选官标准,以分科考试的科举制代替了世家控制的九品中正制,使得社会上阶层可以正常流动,不具有凝滞性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2张

这个时期的士人的主要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价值观,主要是高贵的世家身份,闲云流水的隐居生活,和高深莫测的玄学等,这些成为评判一个人究竟是否是一个优秀士子的标准,若被一些名家评判优秀的话,那么这样的人绝对会在士族中出名,并且备受人们的尊重。

但唐朝时期的价值观并不是如此,唐朝由于文化的包容和多样性,对于门第并没有太过苛刻的要求,反而在文学上和诗词的创作上有极高的要求。一个人有多少才能成为评判这个人是否是一位优秀士人的主要标准,当然这已经是极高的要求了。但是这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士人要求是能够在政治和自己的学术上都能够有所造诣,所以最高的士人要求就是——郎官。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3张

唐代的士人都是学经学,学儒家思想出身,自然脑子里面奉承的也是儒家的一些学说。儒家学说认为,人要积极地入仕,但在入仕的过程中要保持自己内心一定的修养,既要为朝廷做事情,为国家做贡献,也不能在政治的俗世纷争中,忘记自己的本心和基本的君子修养,故要求士人,学子应该“仕”和“隐”兼得,“仕”就是用自己的才能为国家造福,为社会做贡献,“隐”就是要在家里频繁阅览藏书和一些重要的文书,保证自己心灵上的纯洁,保持基本的君子修养。

所以在当时的士人群体看来,郎官就是实现最好的理想的官职,因为郎官的官职并不大,可以参与国家的日常事务中去,不必像宰辅那样深陷政治漩涡,最终在政治的混乱中,丧失了之前入仕的初心,以及丢掉了君子基本品质,并且不大的官职可以使自己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览儒家经典,在书中找回自己的本心,净化俗世中的一切,守住君子的道德修养。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4张

所以在当时的士人群体看来这就是最好的官职,当然,这样的想法,多多少少带点儒家文人属性的。不过后来“郎官”为何如此抢手,也就可以理解了。

2.郎官备受当时人们的尊敬,社会地位极高

郎官不仅仅是文人,同样也是政治参与的一份子。一般看来,郎官是才子的标志,比较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如张说、张九龄、王维、岑参、韦应物、李益、韩愈、张籍、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元稹、李德裕、杜牧等,都有担任过郎官经历,并且成为郎官之中的佼佼者,使之当时人们对于郎官的印象就是清新脱俗的士人形象。

如果当时的士人能够当上郎官这个官职,一定非常开心和自豪,因为这个职位在别人眼中是地位和才学的象征,这个与普通的书生不同,学识与政治兼得总要比只有学识的人来得强,在当时人们的心中也是这样。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5张

卢照邻在《同崔录事哭郑员外》中说:“文学秋天远,郎官星位尊。伊人表时彦,飞誉满司存;杜甫“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项斯说“为郎名更重”,郑谷说“礼部郎官人所重,省中别占好窠名”;杜甫说“刺史诸侯贵,郎官列宿应”。

由此可见当时世人对于郎官的评价还是很高的,甚至可以占据星座来说担任郎官之人的伟大性,把郎官当作神来看待,形容是拱卫在天帝身边的星宿,这个评价在古代以神为圣的时代已经足够高了。

其实这样的评价也无可厚非,因为郎官的确在当时的要求还是蛮苛刻的,毕竟世人都知道这个官职的重要性。所以除去科举的考试要考很久,就算考上了,有些考试是三年才有一次,时间上容易错过,再者,这个官职要求才美兼得才行,有才没有美也不行(这个美肯定要年轻呀,老了去考上了没有用,照样选不上郎官,所以担任郎官的一般都是年轻有为的人)。所以这样苛刻的条件下,能够担任郎官,也的确是有能力的,的确值得受到人们的尊敬。

郎官在政治利益上可以选择,是要成为人上人还是“中隐”都是自己的选择
  1. 在获得郎官这个官职以后,政治场上可以顺风顺水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6张

郎官虽然官不大,但至少是在中央核心机关里工作的,接触的人大多是皇帝或者宰辅这样的人,自然了解的政治情况,实际的民生,以及朝廷未来的发展之路等等这些重要信息都是轻而易举的,这些信息毫无疑问一定会对郎官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因为知道朝廷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且清楚朝廷未来发展的目标,故在“走捷径”的这条路上自然要比别人快得多。

不仅扩大了政治才能,而且时时刻刻在皇帝和宰辅这些重要大臣的身边,学到的东西肯定是外面学不到的,书中读不到的,对于郎官的个人发展也是有所裨益的(还有在与这些高官日常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会给这些人留下印象,一般郎官在这些人的眼中都是比较好的印象,因为当时都认为郎官是才美兼得的代表,所以高官会因为感到国家未来有希望,而多多帮助这些郎官,其中也包括到国家有实权的地方去做事)。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7张

加上在这些人的身边,如果郎官真的有能力的话,是能够被轻而易举地发现的。相较一些有能力,但又始终苦于没有仕途的士子来说,是要幸运得多。

岑参《送任郎中出守明州》诗中说“罢起郎官草,初封刺史符”;袁求贤的《早春送郎官出宰》“仙郎今出宰,圣主下忧民。”;孟浩然的《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一诗:“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

这些例子都是可以说明,当时郎官都是容易被授予要职的。再者《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天门暗辟玉琤鍧,昼送中枢晓禁清。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奁御印篆分明。冲街不避将军令,跋敕兼题宰相名。南省郎官谁待诏,与君将向世间行。骑着马不避将军令,经常可以携带皇帝的手令,诏书或者宰辅的一些手书,这是何等的荣耀,就算不为实际的政治仕途考虑,就这一份的荣耀也足以让当时的士人动心了。

2.如果真的不对政治官场感兴趣或者不适合官场,郎官也是很好的躲避点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8张

有的士人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又讨厌官场上的作风,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这一部分士人并不愿意涉足较深的官场。对于他们来说郎官或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郎官的数量一般会很多,一些监察使的人数都是控制在5人,但郎官这个官职的人数竟然达到65人之多,就算这个官职方便“往上爬”,也不可能这65人全部都“爬的上”那制高点。

所以本来官位不大的郎官对于那些不乐意官场的,或者不适合官场的人来说,他们会一直呆在这个职位上,因为他们的政治理想已经实现,就是帮助国家处理日常事务,自己也可以不用管官场上的操心事,毕竟官阶不是很大。

白居易《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可见,做官也有做官人自己的态度,并不都是想要成为人上人的人。郎官这个官阶不高的官职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

为何唐代的士人群体对(唐代散官制度)-第9张

士人本就比其他人更具有政治属性和文人属性,对于政治和文化学识的要求自然不同于其他人,所以这个群体的郎官意识会比其他人更深厚,因为郎官所提供给他们的一切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所需的,在这一点上士人群体的认识总是这么清晰。

参考文献:

《隋唐史》《新唐书》《旧唐书》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