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

时间:2024-03-16 17:00:01 阅读:734 作者:鉨卟乖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张

(重庆万盛出土的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手柄镜,为重庆馆藏文物镇馆之宝

  • 令狐克强 张平念

1999年2月,重庆市万盛区万东南路东林一村路段敷设下水管道时,地下惊现一批宋代窖藏青铜器。其中一件特殊的器件:“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手柄镜,在业内引起了轰动。

经过市区两级文物专家认真清理、甄别,确定这一批青铜器包含形制、尺寸一样的铜瓶13件、铜勺8件、铜筷9双,还有铜罩、铜钹、铜镜等物,共计达到数十件之多。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2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3张

这些器物为何人所藏?为何会藏于此?是否兼具巴蜀文化、夜郎文化乃至中原文化因素……至今还给我们留下许多有待深入、继续研究的课题。

据资料表明,北宋靖康二年,已经取代契丹人(辽)的金,攻陷卞京,宋徽、宋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后,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四处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流民。同时,大批落难、失意的王族、官员、士民随动涌向南方,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4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5张

再据之前1994年万盛区万东镇新民村境内出土的《宋太夫人陈氏墓铭》记载:“河北磁州进士武思永避靖康之乱,迎侍南来,飘寓南平荣懿”,说明万盛早期的移民从宋朝就开始了。墓志铭中涉及的三个进士都是北方人,不是本地土著居民,武思永来自河北磁州(今磁县,括今邯郸市地区),赵棠来自濬州(今河南浚县),龚道㬰来自永兴军(今陕西省东部地区)。可以推断,当时迁入今万盛区境内者是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6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7张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在万盛出土的青铜器物,极有可能就是早期外来移民带到万盛的!

2015年7月,万盛文物管理所特意邀请重庆市文博行业专家白九江、方刚、武仙竹等一行对区文管所馆藏青铜器、陶器、瓷器、化石类藏品进行认定、分类并指导定名。同时,对区文管所的馆藏的93件/套文物进行鉴定。通过此次鉴定,共有三级文物7件,一般文物61件/套,珍贵古生物化石1件/套,一般化石标本24件。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8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9张

(与湖州镜同时出土的其它珍贵青铜器)

其中,文章开头提到的一款背铸“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的手柄镜,经过专家认真、反复甄别和定级,因价值特别重大,2019年入选重庆市馆藏文物镇馆之宝。

“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这个青铜器件名字,给人印象怪怪的,也晦涩难懂,那么,它到底蕴藏着什么内容和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对此予以四考——

一、姓名忌讳考

古代铜镜造型多样、纹饰繁多、寓意吉祥。有圆铜镜、方铜镜、菱花铜镜、手柄铜镜等,铜镜背后的图饰更是千奇百怪,琳琅满目。“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本来是它们自带的商标,但它们为什么不叫“镜子”,而叫“照子”呢?据考证,这是宋代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讳(敬镜同音),将“镜”字改为“照”或“鉴”,故称铜镜为“照子”或“铜鉴”。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0张

(宋钦宗像)

如今全国叫“国庆”、“雨涵”、“欣怡”等的人无计其数。姓名相同是常见的事,并没什么是非,可在古时,姓名“相同”,会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非。如果与帝王的姓名相同,那怕是同一个字,或是一个字同音,都是不许可的,往往会受帝王讳名引来杀身之祸。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1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2张

《容斋随笔·讳名》中曰:“帝王讳名,自周世始有此制,然只避之于本庙中耳。”避讳,初时,范围很小,只避于本宗庙。可自秦始皇后,帝王讳名,渐渐风起云涌。《容斋随笔·帝王讳名》曰:“唯秦始皇以父庄襄王名楚,称楚曰荆,其名曰政,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秦始皇父名“楚”,为避讳,改“楚地”为“荆地”。秦始皇名蠃政,“政”字与“正”字同音,所以,秦始皇自避讳,把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正月改为一月。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3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4张

不可一世的帝王如此避讳,大臣、草民谁敢不避讳?“讳害”之风因此越吹越凶。大臣、草民与皇帝姓名相同,就得马上避讳改过来,不然,“吏民犯者有刑”。后来,讳名之害不断扩大化,“讳害”扩大到皇室、皇事,扩大到“同音”。

唐后大朝乃宋,宋承唐业,亦承唐讳。北宋大臣文彦博,先祖本姓敬,因避石敬瑭讳,其祖父改姓文。至后汉,复姓敬。但到了北宋,又因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讳,其祖父又不得不改姓文,敬字虽好,奈何“敬讳”难违呀!与文彦博腥腥相惜的同朝匡姓,为避赵匡胤讳而姓了主,不料宋徽宗又觉得老百姓姓主似嫌不敬,硬将主改为康。幸好宋朝坐龙庭时日有限,康姓后裔才能得以姓归原主。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5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6张

皇上是真龙天子,喜则百花盛开,皇恩浩荡;怒则天动地摇,哀鸿遍野。若是龙颜不悦,什么缺德事都做得出来。据传月中嫦娥,本名姮娥,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就有“白兔秋复春,姮娥与许邻”之句,道尽姮娥寂清之衰怨。宋真宗赵恒继位后,文人墨客向玉兔上了讨伐书,逼姮娥改名嫦娥。那怕你是阆苑仙芭,也要拉下来恪守人间规矩。

二、铜镜发展考

在更遥远的历史时期,镜子并非是用来照容的,它经历了神器、礼器、法器、贡器、赏器、实用器等历史阶段,在战国至秦代只有贵族才能享用。到北宋时,才算是真正开始实用化并走向民间。

《旧唐书·魏征传》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见镜子在古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镜,古称鉴。古人所用的镜子是青铜制作的。它的出现改变了上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的生活方式。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7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8张

中国铜镜发展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在镜背素地上标有铸镜字号的商标铭文镜。

当时的湖州制镜产业非常发达,产品远销广东、四川、内蒙古等地,甚至朝鲜、日本也有湖州镜流传。

在当时最为流行的就是湖州镜,字号商标铭文镜中,有铸家名号的,又以石家镜为多。石家镜中,有铸家排行的,尤以“念二叔”铭镜为最多。因此,搞清“念二叔”商标铭文镜,显然有助于对石家镜、湖州镜乃至宋镜,以及万盛在两宋之交就开始移民的研究。

因至今为止,缺乏足够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故此“念二叔”确切的生卒年代不甚明了。但据考古发掘,从浙江衢州清水乡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蔡汉模墓出土的“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1980年在江苏泰县姜埝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陈天若墓出土的“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日本福冈县柏屋郡须惠町佐谷经冢出土的“湖州真石念二叔家照子”(墓中伴出日本天治二年,即公元1125年的铭褐釉经筒),故可知“念二叔”活动和铸镜的年代上限不会晚于北宋晚期。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19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20张

也有学者认为:以石家镜为主的湖州镜铸造,起始于北宋中期,到北宋晚期后更为流行。

三、“念二”发音考

“念”,在《辞海》中解释有“廿的大写体”之用。在今江浙沪吴方言中“念”读作“nai”作二十讲。“念”作为“廿”,据《韵鹤轩笔谈》载:五代时,吴王多子女,其排行二十的女儿即取名“二十”,百姓因此就不能将“二十”念本音“er shi”,一律改读或改写成“念”。  据宋代陶谷(秀实)《清异录·器具》中认为:“博徒隐语以骰子为‘惺惺二十一’”,因骰子六面点状的星合计为二十一点。成语“孤注一掷”指用仅剩的赌注作最后一搏,喻无视后果的拼命行为。在今江浙沪一带的吴方言中,在“念”(nai)后的“二”既不念“er”,也不读“liang”,而读“ni”,这当与“二”的古音有关。“二”字在古代即读“li”,音与“丽”同。商代甲骨文中“丽”是两鹿,意也为二鹿,古代送礼送上两张兽皮,谓之“‘丽’皮”,“丽”即“二”。

湖州镜中铭文“念”作为“二十”的铭文戳记屡见不鲜,诸如:“湖州真石家念五郎照子”、“湖州石念四郎真炼白铜照子”、“湖州真正石念二郎青铜照子”、“湖州真石家念九叔照子”等。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21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22张

按说,“念二”仅为吴方言中就“二十二”的一种读法。方言为仅在某一特定区域流行的地方语言。湖州石家本不应在打广告品牌时,而又去选用有一定局限性的方言入镜铭,这应当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常将经济发达地区的通用语作为流行语的语言规律有关。

宋靖康南迁之后,建都临安,偏安一隅,南方经济再次得以开发和发展,社会生产受战争破坏也不大,较之于战火频仍的北方,经济远为发达,浙北已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促使吴方言得以流行起来,并且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铜镜背面。

宋代商标铭文镜均在镜背刻铸铸镜作坊和业主姓名等内容,湖州石家作为一代铸镜大家,家族中铸镜工匠自然绝非一人,镜铭中“某某叔”“某某郎”等前面的数字应是家族中同宗同辈按长幼次序排行的。因至今未发现浙江湖州石氏家族的家谱,故“念二叔”的家族及后代中的铸镜工匠,只能从出土发掘和存世的铜镜镜铭中,推知石家“念二叔”的同辈和后代传承。

湖州石家镜创始于何代何人,目前尚无法考证,但湖州博物馆藏有一面“真正承父王石家三叔”镜,说明“叔”辈并非石家镜的创业鼻祖,其上至少尚有一代“父王”,只是到了“叔”辈又将石家镜发扬光大而已。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23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24张

四、铸镜世家考

作为宋代铸镜世家,念二叔家子承父业,世代传艺,从浙江金华曾发现的“湖州石念二叔男十八郎照子”的铜镜铭文,可知“念二叔”有子十八郎、念七郎承继了父业。

2018年,笔者之一阖家去杭州旅游时,曾在博物馆见过一面“湖州石念二叔孙男五一郎照子”,想必应是有铜镜铭文确定的念二叔之孙所铸之镜。

由此数来,湖州石家铸镜至少传承了“父王”、“叔”、“郎”、“孙男”四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铸镜世家,恐怕也是中国铜镜史上唯一的、确切的铸镜四世之家了。

湖州石家念二叔铜镜店铺所在处所,根据现已发现和存世的铭文即可予以确定。据铭文“湖州仪凤桥南酒楼相对石家真青铜照子记”和日本宽政七年(1795年)在福冈县北九州市足立山顶出土的一面“湖州仪凤桥酒楼相对石念二叔男念七郎镜”,可知石家念二叔铜镜店铺即在湖州仪凤桥南。

据嘉泰《吴兴志》载:“仪凤桥在湖州府治西南,唐仪凤中置,因年号名也。宋天圣三年知州事高慎重建……绍熙三年,居民遗火延燎,易名绍熙。旧有画栋朱栏,与骆驼桥相望。”仪凤桥在宋时已为湖州的闹市区。

湖州镜,其中主要是石家镜的产量很高,销路甚广,不仅江浙一带,远在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广东、福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也都曾发现。在当时,还被金人带到北方,刻上官府花押,或注明“南人作”而被通用。即使隔海相望的日本,湖州镜,其中主要是石家镜,念二叔镜又是石家镜的主要镜种,屡见不鲜,数量甚多。

湖州镜对日本铜镜的发展乃至和镜的最终形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日本羽黑山遗址出土的湖州镜中,其中背面有飞天蝶纹、飞云蜻蜓纹、草花纹镜子,在中国未见出土。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为日本在湖州石家老铺定制的特种湖州镜,或者是日本制作的仿湖州镜。镜上也有“湖州石家念二照子”,铭文边框上下有明代铜镜铭文边框上常见的云顶和花托。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25张

仍照衣冠---万盛出土,丹阳真人归葬记拓片-第26张

换句通俗的话来概括,“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的手柄镜,意思就是——

在南宋湖州(今浙江吴兴)有一个以铸造铜镜见长、姓石的念二叔(念二叔指辈分)。他号称自家铸造的铜镜最好最真,就像今天的店家号称自己是最正宗一个意思。照子,镜子的古称。手柄镜,就是有一个把手,可以方便人们使用。

“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镜作为一代名镜,出之于名匠之手,产自于中国唯一的铜镜四代世家,且以方言入镜铭,对内对外产生的巨大文化光芒,至今还在熠熠生辉。

  • 作者链接:

令狐克强,当过南桐矿务局鱼田堡煤矿工人,后为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首任博物馆馆长,曾经被区政府命名为“十大民间艺术家”和“十佳文化工作者”,是万盛知名的篆刻家、收藏家、民俗和考古专家,也是中国“黄葛瓶景”的创始人。退居二线后,被万盛经开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局聘为“万盛文博工作顾问”。几十年来,他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在美术、书法、收藏、金石篆刻、灯谜、文博、历史、新闻等诸方面建树颇多。

张平念,原为南桐矿务局东林煤矿工人,后为南桐矿务局《南桐矿工报》编辑、记者,南桐矿务局电视台长、《万盛报》编辑、记者,万盛区委宣传部宣传科长,万盛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万盛文化行政执法大队长,万盛文广新局副局长兼万盛电视台台长、綦江区文广新局副局长等。三十多年来,在新闻、电视脚本、小说、诗歌、散文、收藏等领域多有涉及,小有建树。现为万盛经开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局调研员。

合作于2021年10月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