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怎么了(我国经济三驾马车)

时间:2023-11-19 18:20:38 阅读:339 作者:放生灵魂

我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三辆马车的拉动,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出口其实是海外消费,也属于消费的一环。

今天就来分别讲一下,现阶段这三驾马车的现状。

投资

我们先说投资,通常指的是三方面:

1、政府基建投资

2、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为主)

3、实体企业扩张投资

目前的现状是企业无扩张意愿,投资信心坍塌;房地产投资更别指望了,直接腰折,有些地区的土拍不是国企撑着,根本就没房企入场,能指望的就是基建了。

每当经济不景气,就会是基建大年,政府躬身下场,花钱拉动投资。

而此次的基建投资方向有两大亮点:

第一个是县域基建投资,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关于这个方向,于5月6号高层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有详细指出。

总的来讲,就是通过“基建下乡”,帮助一些人口流出县城承接产业,增加县城就业

关于这方面的分析,我前几篇文章都有讲过,主要是房地产过剩产能都集中在三四线小城市,而刚需未购房人口也多数集中在“农二代”群体上,搞城乡基建拉动产业落地,提升就业,帮助他们安家县城,能够稳住地产,带动楼市消费。

第二个方向,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和冷链物流等。

我们都知道,印度这个国家耕地条件、耕地面积和雨水量等自然条件要比我国好得多,我们是典型的人多地少,降雨量不够充沛的地区,但是印度产粮总量却干不过我们,为啥?

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怎么了(我国经济三驾马车)-第1张

就是因为他们一无良种,二无水利,严重影响到粮食产出。

印度虽然湿润多雨,种粮可以一年三熟,但是它不同季节里总是洪灾旱灾轮番出,洪灾时候,爆水冲,旱灾时候,田干旱,完全的靠天吃饭。

但新中国自建立开始,就很重视修建各种水利灌溉系统,用各种手段留存夏季雨水,干旱时节用以调控。政府这方面的钱,花得非常到位,投资农业设施,增加粮食产量的动力,我国一直很足。

当然了,除了这两个方向,还有个大头就是新基建领域了,关于新基建这块主要集中在风电能源,信息科技等板块上,这一块就不多述了。

而对于企业投资这一块呢,其实国家配套的也有动作,主要是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举个例子:碳减排支持贷款,支小再贷款等一系列信贷产品。

这类产品和传统的降息降准有什么区别呢?

降息代表银行资金使用成本更低了,相当于钱便宜了;降准是央行又给力商业银行一大笔钱,银行内部的资金更充足了,相当于钱更多了。

最后出现了什么结果呢——竟然是M2与M1出现剪刀差。

M2代表社会货币总量,可简要理解为:金融系统内货币量 市场流动货币量

M1可以直接理解为:市场内流动货币量。

国家放水,M2增速达到9.7%,而M1增速只有4.7%。

也就是说,一大部分水想放没有放出来,全在金融系统内空转着呢。

不仅没放出来,信贷质量也不高,主要是一些以贷养贷的企业高息贷款,还有一些压根不缺钱的企业帮助银行完成任务,低息贷款之后转手又存进去,算是冲个任务。

所以,信贷量少,高质量贷款更少。

这说明银行里不缺钱,降准降息调控的效果并不好。

核心关键还是市场方面缺乏信心,企业不愿意通过借贷花钱,没什么投资扩张意愿。

企业不愿意投资扩张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当然是在疫情反复影响之下,贷款投资风险大,主要还是觉得利率高,怕挣的钱还不够还利息的,白辛苦一场,而且额度也不够大,小规模贷款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产生不了规模资本效应。

所以,信贷额度低和利息高是堵点。

这时候怎么办?

利用定向放贷工具,例如碳减排贷款工具定向放水,一边拉高额度,一边降低利率,多给你钱,少收你利息,借不?

额度再给你上调50%,利息再给你减30个基点,够猛不?

定向放水,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还避免了美元加息大周期下,国内全面放水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相当于是,即把水放高效了,还能稳住物价,稳住汇率,可谓一举双得。

消费

这里的消费主要指居民消费,包括社会零消和大宗消费(房子为主)。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消费需求一直被压抑着,各种生产资料也都是国家的,整体生产效率不高。在改开之后,掀起了几波国企改私企的潮流,说白了就是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那些反应快的,拿到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较多,慢慢发展成了企业家,那些跑的慢的就成了打工者,给手握生产资料的企业家们打工挣钱投入消费。

后来中国更多地融入国际分工之中,结合中国最大的优势,也就是人口红利,工业化进程进入加速通道。

中国人口红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供给端的廉价劳动力,适合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

一个是巨大的潜在需求,人口在那里放着,即使那时候中国人穷,但是随着经济增长造富,国民消费力慢慢也就能起来了。

按照西方国家的产业链设计,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我们只需要做生产劳动,并把产出的东西装进集装箱,一船一船的拉到西方去。

至于我们挣的钱,那就唉国内再建厂再雇劳力再生产,当然还是代加工之类的低端生产,因为整个产业链条里最挣钱最关键的部分肯定还是留在西方,比如说能源类,粮食类,科技类,核心部件等等,这些是不会进入中国的,中国拿着外汇去买也会受到各种限制。

就好比中国纺织业转移到越南,但是印染行业仍留在国内,使得越南纺织业常被江浙一带的印染大佬们按在地上摩擦,因为印染对于纺织制造,就像是科技产业中的芯片一般,至关重要。

改开后好些年的时间里,中国都只是挣个就业岗位费,原材料利润大头和成品利润大头都在西方国家那边。这就导致我们缺少资本研发创新,也买不到高端技术和设备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市场都充斥着洋货,国民吃穿用都是国外品牌,丰田,肯德基,麦当劳,百事可乐,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索尼相机,西门子冰箱等等。

国内劳动都造富海外企业了,我们经济GDP怎么上去?国内企业何时才能崛起?

时机说到就到了,城市化进程推动的房子造富运动开始了。

从结果上看,自从我国开启了房地产挖掘刺激居民消费以来,居民储蓄大幅度变成了支出,不仅储蓄花了,连未来30年的收入都花了,消费拉动效果很好,同时居民杠杆也从08年的18%,激增到现在的62%。

我国经济结构终于不再完全是出口带动了,消费和国内投资开始上行。

然而,到了现阶段,国内金融严重脱实就虚,原本房产产业链的造富运动还能反哺实业,因为提高了税收了么,为大基建提供了财源,这属于给实体经济搭台子。现如今,却是不断的把原本可以流向实业的金融资本,都吸到房子泡沫上了,实体经济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房子不断的挖掘国民的消费力,咱们普通人除了日常基础消费支出外,又开始人人节衣缩食,每月按时还房贷的同时,还要顶着医疗,教育两座大山,搞得我们不敢消费,也不去消费(压根没钱)。伴随着的甚至还有价值观的扭曲——比如拼团名媛的诞生,各种炫富短视频的爆火,一夜爆单暴富的成功学仍在抖音上蔓延。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最经常出现的经济波动就是产能过剩,因为海外需求的不确定性太大,而资本又是盲目的,一旦有个产业有利润,一股脑的就都过去了,直到出现产能过剩,才会逐渐退出,这是自由市场制度下,自带的经济运行BUG。

所以,这些年来,我国反复出现的就是产能过剩。

刺激国内消费是我们的一大利器。

而每次这种情况时,我们也是依据凯恩斯主义的循环理论去应对,凯恩斯主义,主张产能过剩时候要增加支出,让货币和商品流动起来,也就是扩大信贷,刺激消费。

所以我们在08年全球危机时,采用的就是刺激信贷,增加支出。

而支出主要是三个部门,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还有一个是居民。

政府好说,搞基建,这个我们划分到投资里面了。

企业支出则是由居民支出带动的,居民花钱买房火热,企业投资房地产建设也就跟着火热了。

而政府那块搞基建用的钱,却是通过撬动土地财政获得的。面上是地方政府发债推动基建,究其本源,最终杠杆却是通过土地拍卖—房产开发—市场购买,最终转移到居民头上了。

看似是政府花钱,财政并没有怎么发力,中国独有的土地财政依靠的是货币政策发力,从居民端加大信贷支出,刺激居民消费。

最终,还是我们普通人,承担了所有。

这与凯恩斯主义的本义是不同的,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货币政策(居民信贷)与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赤字,主要是政府加杠杆)同时发力,以财政政策为主,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过度透支居民的消费力,为未来留足口粮。

然而在过去十几年,我国刺激消费的手段主要以货币政策为主,降准降息刺激居民信贷扩张,最终债务扩张速度过快,居民未来三十年的财富都被房子吸走了,国内消费彻底不行了。

这样一来,实体经济更加没利润了,加上疫情和俄乌危机影响,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实体企业更加悲催,薪资就业更加无法保障,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陷入了恶性循环,或者说陷入了债务危机的边缘。

应对债务危机(无消费,有负债),我国有不少良药:

1、做大蛋糕。

提升生产力带动更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消化危机,目前这个不靠谱,需要时间

2、以新债养旧债,也就是传说中的旁氏借贷。

目前降息降准不是来了?碳减排货币工具不是来了?加大财政赤字,这个属于政府加大负债,也在以债养债的范畴内,还有央行上缴一万亿不是来了?这个1万亿也属于财政加大支出,明眼可见的财政支持力度变大了。

还有原定5月份国债发行也被叫回了,主要就是因为市场消费力本来就低,市场内货币流动性本来就差,还要国债吸收市场内的货币?让这些货币去消费领域不更好?

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怎么了(我国经济三驾马车)-第2张

旁氏借贷,便是拖时间的法子。

一边吃药续命,一边进行自我改革,动手术切肿瘤,为将来做大蛋糕腾空间。

自我革新有这几大招:

1、给房地产去金融化。

对房企设置融资三条红线,对购房者设置贷款限制,最后的成果大家也看到了,房企大规模暴雷,房地产行业崩溃一片,都快稳不住了,目前国家的目标就是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住就是胜利,“去金融化”、“房住不炒”是一定的了。

对于2022年的房地产而言,“守住不跌”就是胜利。

怎么样才能不跌,县城楼市一大堆过剩房源,仅是存货都快够去化5年了,没有客户消化,那不是要房企原地爆炸,剩下一堆烂尾房?

解决方案还得是靠消费拉动。

怎么样才能提高县城消费,这又绕到我们上文说的投资上了,国家发力县城基建,承接低端产业转移,给农二代们提供就业,人口进去了,房子自然就被消化了,房价也就能守住了,消费也上来了。

2、减少居民刚性支出。

比如说教育和医疗,居民手里就那么多钱,全民课外教培除了无效内卷有什么用?献祭掉教培行业,就是削减无效支出,把这部分钱省出来给效费用,提高居民生活水准不是更好?

3、税收改革。

之前一直提的房地产税,因为奥密克戎被搁置了,但是共同富裕的基调不会变,那么,对高收入群体的追逃税,一定会持续剧烈和0容忍。

在享受到时代发展和分配红利的基础上,高收入群体还想通过各种方式规避税收义务,指望着一般收入的工薪阶层调补亏空的心思不能再有了,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查税的引入,今年会比以往严厉的多。

但是税改,属于重新分蛋糕,动既得利益群体的蛋糕阻力会有多大可想而知,我这边有一组图,显得有些冲突:居民存款和居民杠杆率同时上升。

很明显的是:富人存钱保值,穷人负债消费。

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怎么了(我国经济三驾马车)-第3张

4、全国大市场的推进。

这个是从供给端降成本,刺激内需的,简单的例子,买烟酒之类的物质,非本省市的是不是买不到?或者买到的是假货和高价货?

打破城市间贸易壁垒之后,成本要素会更有优势,带动终端消费品更价廉质优,从而促进消费。

总得来讲,消费端的主力,也就是基层老百姓手里缺钱了,买房子太多抑制了消费,已经处于“要时刻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时期,减少居民刚需支出,稳住物价保障民生,提高生产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是稳住消费力的核心手段。

出口

疫情刚爆发那会,得益于我们防疫反应迅速果断,很快回复了产业链,在世界其他制造业国家相继沦陷的时候,我们抓住了窗口期,对内对外经济恢复强劲,尤其是出口,爆发式增长,换取了大量外汇。

然而,疫情这只黑天鹅反复打断生产的稳定性,物流反复受到阻断,供应产业链七零八碎的同时,赶上世界各国货币进入紧缩周期,尤其是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更是影响着全球经济,它的收缩使得海外消费迅速降温。

关于美元加息的原因咱们做过分析,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大政府支持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疫情之下,美国与病毒共存的同时需要保持住流动性,而且美国经过这次的大放水资产泡沫极高,加息很容易弄崩经济,美国政要们也是口嗨超过实际行动。

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其实和社会稳定的两个原则有关系:

第一个原则是富裕阶层财富保值增值得到保障;

第二个是底层群众日常消费,也就是基础物资供应有保障。

简单说就是富人财富稳定,穷人吃喝不愁。

这样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就不会出大乱子。

得益于美元是世界货币,本身是消费国,且有着定价权,超印的美元可以廉价进口保障底层群众日常消费,而对于资本阶层,超发货币本身就会最先流入他们的资产领域或金融领域,推高他们的资产价格,可以说是穷人生活有保障,富人资产有升值,两者兼得。

现在是富裕阶层与平民阶层利益有分歧了。

主要原因是疫情打断了制造国的供应链,供应端产品少了,廉价产能跟不上了,原油,粮食等大宗物品价格也大幅走高,原油是通胀之母,它价格一涨,啥都跟着涨,叠加上美元放水,更多钱随着资本方流入这些基础生产资料里,价格居高不下,本来美元收紧,大宗物价应该往下走一走的,结果又被俄乌危机给顶上去了。

现在“世界工厂”中国疫情尚未看到拐点,大城市抗疫还在持续,上海封城对供应链影响有多大不用说了吧,别说什么越南,印度能顶上,很多产业品类他们是没有的,供给端对国内外的冲击仍旧很严峻。

美国富裕阶层资产仍在升值走高,但是美国底层群众只能通胀消费了,加上中美贸易战中的高关税助推,钱又从美国平民手里变成税收又流到美国财政里面去了,赚了一圈,花了个寂寞。

然而,现在美元加息却对通胀抑制效果有限。因为美国通胀主要是疫情下的供应端冲击,叠加俄乌危机下能源等原材料价格飙升传导过去的,属于典型的供给端冲击型通胀,而美国加息,是从消费端,减少美元供应,减少市场上美元的数量和流动性。

但是美元少了,制造国的生产成本并没有降低,制造国的产业链并没有恢复,“世界工厂”中国的产能受到极大限制,应该说全世界各国的产业链恢复都是错位的,病毒还有变异的可能,供应链和物流堵点仍然存在······

难道美国加息使得美元变少,就可以白嫖制造国了?

美元少了,制造国产品就会降价了?

恐怕只会使得美国进口更加价升量减吧?

这样一来,海外需求又收缩了

而且美国是世界通用货币,很多经济体会跟随着美元一同进入货币收缩周期,全球货币减少,这意味着全球需求都进入收缩通道

除了以上原因,国内仍在与疫情博弈,东南亚产能开始恢复,一部分海外订单流向越南等国,这又进一步减少我国出口量

而且,在这一块,也少不了西方国家的主动引导,因为他们一直称中国用强劲的生产力“绑架”、“讹诈”了他们。在西方眼里,中国的产业链发展太迅速了,如果放任下去,制造国强大的产能,那些实打实的工业品就会剥夺他们躺赢的权利了。

西方想要“逆全球化”,或者说“去中国化”,前几年川普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引导制造业回流等等,核心目的都是攻击中国的出口,从消费收缩这一块打击中国,2016-2019年间,从刚开始的摩擦到正式打响贸易战,我国企业冲大极大冲击,后来赶上疫情爆发,反倒给我们创造了窗口期。

西方既然有不想跟我们玩下去的心思,那么出口这一块的不确定性就很大了,所以,我们提出了“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双循环战略。

还有一带一路协助去化产能,可是这一块也被疫情和俄乌危机打断了,因为一带一路附近国家都被美元搞的通胀,买粮食和能源都有问题,更别提帮中国消耗一些工业品了。

在美国重新拉群培养新的制造业基地的时候,我们也在培养我们的海外消费地,同时用我们挣得外汇去援建非洲,很多朋友不懂我们为啥要拿辛苦挣得外汇援建它国,其实所谓外汇,也就是美国开的白条,咱们外汇太多了,相关外汇及美元债等知识可以点击我这篇文章: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楚啥是美元债、啥是中美利差倒挂。总得来讲,就是我们想买一些核心技术设备也买不到,放着不花就是被美国放水收割,不如去非洲建个港口,拉动一些国企企业去投资,还能传播下中国文化,顺带与非洲那边互惠贸易一下呢。

综上,我们把国内投资,消费和出口的问题,以及国内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大概梳理了一遍。目前三驾马车各有各的困难,但我们也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国家也给予了很明确的定性:“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分享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观众席上的阿景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