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乡情散文家乡的狗肉(散文老家的野菜)

时间:2023-11-20 06:20:26 阅读:410 作者:愛菗瘋

乡情散文家乡的狗肉(散文老家的野菜)-第1张

乡情散文:家乡的狗肉

文:孔雀河

  “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家乡的狗肉闻名遐迩,到家乡去的人如果没吃到狗肉,一定怨声载道,算是白去了;而出门在外带土特产走亲访友,如果不带点狗肉,亲朋都会不乐的,算是白来了。    

  家乡的狗肉之所以那么令人回味不止、羡慕不已,除了“肉呈棕红色,色泽鲜亮,气味浓香,味道鲜美,入口韧而不挺,烂而不腻,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又有助消化的药用功能”外;而且在吃法上也与众不同,它都不用刀切,而是用手撕成条状;更吸引人的是它有一段动人的传世佳话呢。    

  家乡的狗肉,历史悠久,距今已两千多年。它的成名归功于秦末汉初的家乡两个名人——刘邦和樊哙。    

  《沛县志人物传》载:樊哙(前242—前189年),汉族,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豯、韩信等,为大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一心腹,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是一位大汉名将。封舞阳侯,谥武侯。    

  据传:樊哙年少家穷,没有田地好耕,就以屠狗为业。可惜,在流经沛县的泗水河西住着一个无赖,他就是后来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没有发迹的刘邦游手好闲,四处骗吃骗喝。刘邦特别喜欢吃狗肉,几乎天天都要去吃樊哙的狗肉,吃了就赊帐,常赊不还。樊哙是小本经营,像刘邦这样他怎么吃得消呢,但又拉不下面子和刘邦闹翻。只好悄悄地将狗肉摊搬到河东。刘邦一连三天到樊哙原来设摊的地方都没吃到狗肉,一打听才知道樊哙搬到河对岸了。刘邦走向河边渡口,想乘摆渡的木船到河东去。谁知船主因刘邦没带钱,以前还欠着帐,便不让他上。刘邦急得口水都流了出来,正巧一只老鼋游来,刘邦不顾一切地跳到老鼋背上,游到了河东。刘邦见到樊哙,寒喧了几句,便迫不及待地坐下来吃狗肉。

  樊哙搬到河东三天,因新设摊,狗肉卖不出去,刘邦这一吃,众人都抢着来买,三天积存的狗肉很快就卖完了。此后,只要有空,刘邦就让老鼋驮过河来白吃狗肉。樊哙见躲不过刘邦,恨死那只老鼋,就把老鼋偷偷地杀了,与狗肉一起煮,没想到这狗肉变得更鲜了。刘邦没有老鼋驮他过渡,便不能经常吃到樊哙的狗肉,心里很不痛快。不久,他当了泗水亭长,便借口樊哙脾气暴躁,把樊哙的切肉刀给没收了。樊啥没有刀,只好把狗肉烧得更熟烂,用手撕着卖给食客。谁知这酥烂的狗肉撕着吃更具风味。因此,樊哙就成了家乡狗肉的鼻祖了。    

  明嘉靖本《沛县志》有古沛八景诗曰:“微山雪霁景堪吟,泗水澄波耀日金。射戟台空遗旧址,歌风碑古咏新音。烟迷樊巷云埋树,月照虺城风满林。璃井清泉汲碧影,昭阳活水浚源深。”而诗中的“烟迷樊巷云埋树”就是“樊巷晓烟”,当然指的就是刘邦的好朋友以卖狗肉为生的樊哙家早晨烹煮狗肉飘出的带有肉香的灶烟了。    

  如今,家乡的狗肉名扬四海,而崔寨的王摊狗肉、城北的樊氏狗肉、小张寨张吉亮狗肉、城西胡庙的房家狗肉等较为叫响四方。    

  途径崔寨丁字路口,你会发现拐角两间门面前,闻香下车吃王摊狗肉的络绎不绝,虽然就餐环境不雅,但食客还是耐心地等,其他摊子只能等王摊狗肉卖完,才能吆喝上市;而在汽车站,发往外地的多以房家狗肉居多;至于作为礼物送朋友的,张吉亮的狗肉要事先预约了;而各大超市里上架的,多为正宗老牌樊氏狗肉。    

  小时候,很难也没钱吃到狗肉。也许是家贫如洗,只有等到生病时候,嘴巴里实在没有味觉了,父母才从鸡屁股眼里抠出几个毛票,到街上买一绺狗肉,并且用荷叶或青麻叶包着。到家后手撕成一丝丝棕红色肉丝,放进嘴巴里,进嘴就化,一嘴喷香。如今想起那段往事,也忍俊不禁,肉香沉淀于心海脑髓了。    

  常记得小时候张吉亮来寨子收狗的情形。印象中,个矮脸黑的张吉亮嘴歪眼斜腿又瘸,骑着一辆破旧的加重自行车,车杠上用葝坯子系着夹狗的家伙——木把夹子,前头是用铁做的环状如同老虎钳的家伙。张吉亮一走一撅,脸上的肌肉拉扯着下巴,似笑非笑。嘴巴上叼着烟,有时候也把烟别在耳朵上,不知什么缘故,再凶的狗见了他就躲。别看他是个半残,但干起活来却手脚麻利。每次收狗,惹得满寨子鸡飞狗跳,小孩子又哭又叫。但大家还是受不了他烹煮的狗肉香味的诱惑,倘若谁家的孩子不舍得卖狗,他就从车篮子里撕一丁点狗肉逗你,直到你被狗肉的香味吸引的口水直流,消除了先前的苦恼敌对,他就笑呵呵地给你撕一绺狗肉填在你的嘴巴里。    

  往事已成烟云,如今四海为家的我们,人在异乡为异客,穿行在生活的高速路上,应酬于宴席酒桌小吃间,品食过天南海北的美味佳肴后,总在心海脑髓里跳动着家乡的那一丝一绺的狗肉香。    

  是对家乡狗肉的念念不忘吗?是对过往的贫寒交加的岁月的斤斤计较吗?我想,不全是,也不能全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了,漂泊在外的我,之所以对家乡的狗肉耿耿于怀难以释然,大致与故乡情结归根意识有关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