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实施整村授信的实践与思考(整村授信成功案例)

时间:2023-11-20 13:40:17 阅读:523 作者:絾洤偝叛

整村授信成功案例? 近年来,整村授信工程作为农村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在广大农村遍地开花,整村授信已成为县域金融机构业务增长的新动能整村授信工程解决了农户贷款准入难、贷款难、担保难、贷款贵等“痛点”“难点”问题,夯实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切实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便利性、可得性和满意度但在实施整村授信过程中还存在着梗阻和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基于对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系统(以下简称黄河银行)实施整村授信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整村授信成功案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实施整村授信的实践与思考(整村授信成功案例)-第1张

整村授信成功案例

近年来,整村授信工程作为农村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在广大农村遍地开花,整村授信已成为县域金融机构业务增长的新动能。整村授信工程解决了农户贷款准入难、贷款难、担保难、贷款贵等“痛点”“难点”问题,夯实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切实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便利性、可得性和满意度。但在实施整村授信过程中还存在着梗阻和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基于对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系统(以下简称黄河银行)实施整村授信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实施整村授信工程的背景。黄河银行在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政策的基础上,将金融支持重心逐步由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变、金融支持重点逐步由支持脱贫人口向支持脱贫人口与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重转变,持续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创新了整村授信金融服务模式,对金融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服务乡村振兴进行了生动实践。

(二)整村授信的基本内涵。整村授信是黄河银行为乡村百姓开展的一项惠民举措,是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主线,以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础,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反欺诈模型等风控技术,将宁夏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纳入整村授信范围之中,以批量集中签约的形式建立农村信用共同体,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为农户发放30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低利率贷款,有效解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产业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让乡村振兴插上信用的翅膀。

(三)整村授信工作总体思路。黄河银行把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金融服务“三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立足县域,回归本源,本着“做小、做散、做精、做优”的原则,自2020年3月1日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区2116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充分发挥小微移动平板和移动背夹移动办公优势,通过现场采集信息、现场评级授信、现场发放贷款,把柜台搬到百姓家中,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贷多贷少和利率定价权交由农户的信用决定,让农户的信用变资源、资源变资金、资金变收益,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整村授信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黄河银行成立了以各机构董事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包片负责、靠前指挥、督促指导,机关部门对口包点、下沉一线、组织推进,营业网点划定网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客户经理逐村逐组、宣传推广、上门服务,各机构制定了激励有效、约束严格的考核机制,将整村授信工作纳入机构履职评价和年度绩效考核,系统上下勠力同心下好整村授信“一盘棋”。一是金融服务“零距离”。黄河银行全系统的20家县区机构,指导下辖的204个涉农网点主动与乡镇政府和村两委沟通对接,组织1200余名客户经理与村组负责人联合,逐村逐组逐户开展整村授信宣传及信息采集工作。主动对接行政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创业能手,对无法线上申请信用贷款的农户主动送贷上门、现场办结,力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9月末,黄河银行已完成了宁夏全区1505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工作,覆盖面达到71%;已完成整村授信户数49.7万户,授信率达到59%,授信金额425.7亿元;农户用信户数38.3万户,用信率达到76.9%,用信金额340.6亿元。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行村村入网、人人进格、以格定责的新型服务方式,将行政村划分为若干网格,将网格内的农户、创业人员、种养殖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全部纳入整村授信范围,以黄河e贷、兴农e贷、富农贷、创业贷、黄河丰年信用卡等产品和介质为抓手,以黄河银行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为支撑,为农村各类经济主体提供集信贷融资、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精准度高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9月末,黄河银行已在全区196个乡(镇)的2116个行政村,建设便民金融服务点2259个,彻底解决偏远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的盲区和空白点,农民可就近办理2000元以下现金存取、转账汇款、缴费、领取各类补贴、贷款用信及还贷等十余种业务。三是建立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协调建立农村各类经济主体信息档案动态管理、动态调整制度,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和信息互联共享,发挥信用杠杆对整村授信的调节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持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截至2021年9月末,黄河银行已在全区评定信用乡(镇)38个、信用村434个、信用农户49.7万户。对21.5万户非恶意逃废债的“黑名单”农户进行分类释放;实施“信用重建”,为符合贷款条件的1.4万户重新评级授信,发放贷款31.1亿元。四是提高整村授信质效。通过“点对点”“面对面”采集农户信息、开展评级授信,“手把手”指导农户注册手机银行,开展自助申贷、自助用信、自助还款,为农户提供7×24小时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9月末,已有15.9万户农户自助办理黄河e贷线上贷款98.5亿元,有4.2万户农户自助办理兴农e贷贷款8.1亿元。黄河银行对通过整村授信申请的信用贷款,实行一次核定、三年有效、随用随贷、次数不限、周转使用,用一天贷款付一天利息,不用不计息,让农户少花“冤枉钱”、不跑“冤枉路”。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末,黄河银行已为21.2万户农户让利近1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整村授信信息采集难度大。整村授信的基础工作是农户家庭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农户的户籍、家庭成员、资产负债等信息属于个人隐私,相关部门和村委不予提供,因此采集信息主要靠客户经理逐村逐户上门调查。黄河银行客户经理人均包片近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平均有6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平均约有90户,客户经理每天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大约完成20户信息采集,完成一个村大约需要30天,并且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实行双人复核制,相当于2个人要完成6个行政村信息采集工作。加之目前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人口老龄化的“新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行政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子女进城定居、人口老龄化等户数占本村农户数的60%以上,导致客户经理在采集信息时往往无法一次性全部获取农户信息,多次往返上门一定程度加剧了信息采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二)多头授信导致整村授信风险大。近年来,国家政策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乡村产业方兴未艾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涌向“三农”市场跑马圈地,金融机构同质化产品导致多家金融机构对同一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农户授信,部分地区出现了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等现象。在整村授信过程中,通过查看人民银行征信报告(部分村镇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批发贷款未上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走访农户发现,有70%-80%的农户在两家及以上银行获得贷款,50%左右的农户在三家及以上银行获得贷款,20%左右的农户在四家银行获得贷款。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导致部分农户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转移借款用途,部分农户因承贷能力有限、经营收入不稳定,存在高负债经营的情况,贷款到期后无法偿还,加剧了信贷资金投入和金融风险防控的矛盾。

(三)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在推进整村授信工程中发现,部分农户信用意识不强,对信用体系建设参与度不高;诸如农村承包土地、水电费缴纳、通信记录、公安户籍、司法处理等相关数据信息碎片化,收集、整理、核准、评估、查询信用信息没有形成共享机制;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性保险等机制尚不健全,与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要求错位;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登记、流转、交易等平台建设不规范、不完善,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征信体系建设涉及的诸多环节还不尽完善,对失信行为的制裁“合力”不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奖惩与保障机制;农村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信用评级标准不规范,信用评定权威性不高,信用评级结果综合运用有限。一旦信用贷款形成不良,后续处置难度加大,即使依法诉讼也无法取得好的清收效果。

(四)农业产业政策和资源共享不平衡。各级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及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重点领域资金安排等关键产业政策信息发布不及时;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造成政策碎片化,重点资金撒胡椒面,对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各类创业人员政策及资金支持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也没有形成很好的协调联动效应。宁夏辖区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经营规模普遍不大、自有资本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贷款发生风险后处置程序复杂,执行步履维艰。

三、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

深入贯彻中央及自治区关于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大“三农”服务力度的重大决定,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推进普惠金融的着力点,构建农村普惠金融新生态,倾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一)多管齐下疏通信息梗阻。建议由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社会各方参与,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工商税务、社保、公检法等多部门社会信用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农户、种养殖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联手农业科技部门,组建整村授信宣传小分队,逐村、组举办“金融夜校”,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送“农业科技知识”上门等活动,切实提高农户对整村授信的认知度和参与的积极性。切实转变作风,推动金融服务由“等客上门”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纯管贷”向“综合服务”转变,切实解决银行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整村授信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二)多措并举防控信用贷款风险。在全面推广整村授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合“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三农”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一是金融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贷款主体生产经营情况合理测算信用等级、授信额度,根据农业产业生产经营周期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对带动农户发展人数较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适当利率优惠。二是建立风险分担或补偿机制。建议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县区政府整合各类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和专项资金,建立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或补偿机制,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产品有效嫁接,提高普惠金融受益面,防范信用贷款风险。三是建立保险增信机制。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涉农保险政策,提高地方特色产业的保险保障覆盖面。鼓励保险机构,推动以保成本向保产量、保收入、保价格转变,提升保险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增信作用。

(三)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诚信农民建设为基础、农业信贷投入为纽带、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携手打造政府推动力强、农村诚信环境良好、经济和金融良性发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完善信用评价与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促进农村信息信用信贷联动。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维护农村信用体系的长效机制。建议各家金融机构通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信贷、保险、理财等服务,建立健全确权登记、价值评估、交易流转、处置变现等配套机制,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防范整村授信信用贷款风险。

(四)打造金融服务链、延伸产业链。坚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小农户、种养殖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生产,实施集约化经营等环节,大力推广以整村授信为基础的信用贷款,实行免担保免抵押、批量签约、集中授信,提高农户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户参与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围绕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生产要素环节,打造政府 银行 经营主体 担保 保险的“五位一体”模式,支持建立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及物联网建设,打造“金融支持生产标准化示范村”“金融支持产业优化升级示范镇”,支持建立农村信用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多种生产要素货币化、市场化、社会化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推动、金融撬动、保险联动、经营主体带动、农户互动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

(宁夏‬黄河‬农商银行‬ 马春玲‬)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