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解读闲适诗鲁山山行,乱峰深处云居路全诗解析

时间:2024-02-24 14:00:01 阅读:151 作者:皒昰頭牜

解读闲适诗鲁山山行,乱峰深处云居路全诗解析-第1张

一、诗之大意

与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相吻合,心中无比惬意: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好山峰也迎合人的心意,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移步换景,拟人的修辞手法)。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互文见义)。我问自己,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此时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二、解析诗歌

山景图,动静结合。

“好峰”之“好”即是千山高复低之峰,给诗人美感,又与“诗人喜野情惬契合,见人在“千山”中行,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径”“幽”,“行”“独”,容易“迷”路,更令诗人迷恋,正合了诗人的“野情”。

山行者眼中的野景,蕴含着山行者的“野情”,喜爱之情。很是闲适,野趣盎然,其心情之闲静愉悦,溢于言外。如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

自问:哪里有人家呢?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这远处鸡叫声,告诉我很远很远。

正如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

自问:哪里有人家呢?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这远处鸡叫声,告诉我很远很远。好呀,眼前只有自然界的动、植物,物我相忘,没人打扰我的清静。

三、阅读《鲁山山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答: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深秋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2)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答: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四、阅读思维训练

1.首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首联写鲁山内合情趣,外有好景,表达作者热爱自然野趣之情。

2.简要说明颔联中“改”和“迷”的妙处

“改"是因为移步换景,应和了“山行"的行,照应诗题,动静结合。“迷”是因为独自行走,无人指引,迷失了方向,照应独行,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迷人景色,令他忘我。把一个人独自游山的体验逼真的表现了出来。

3.颈联写什么?如何动静结合?

颈联是互文,写霜落林空,熊爬树,野鹿在溪边饮水。霜落林空,点明了时令季节,抓住了秋日景物特征。

这一联勾画出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熊爬树,鹿饮水,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这子心是动中有静的写法。

4.尾联的妙处?

尾联自问自答,人迹罕致,所以诗人心中自问,诗人在沉思时,听得远处云处传来鸡鸣声,意味深长,“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令人遐想。

解读闲适诗鲁山山行,乱峰深处云居路全诗解析-第2张

我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育丘小云,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