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

时间:2024-04-30 01:00:01 阅读:714 作者:被故事折服

中国传统手艺以经验积累见长,而艺术又不唯经验和年纪大小而论。建盏江湖,小生林杰不容小觑。

师从许家有大师的林杰,原本是学机械设计的,却因为骨子里对建盏深深的喜欢,而在这个传统手艺里一头扎了下来。

一做就是几年,在福建建阳的茶盏江湖,逐渐声名鹊起,成为崭露头角的少侠。

从小生长在建盏的故乡,窑址周围的山头全是宋代建盏残片。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1张

成山的建盏,小时候便是林杰的玩具与陪伴,而周围匠人制作建盏的技艺,也成了林杰后来学习机械设计的最初源头。

看着老师傅们每天与瓷土开展的繁重工作,林杰便萌生了改良技术设备,让机械代替部分人工粗重劳力的的想法。

84年出生的林杰,青少年时期时值中国改革开放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大学报考专业时,选择了机械设计。

林杰学习期间,因家乡条件的便利,常到建盏制作的窑厂观摩、研究。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2张

因父亲与建盏大师许家有先生的世交关系,林杰去得最多的就是许老先生的制作厂。

从小的耳濡目染,建盏伴随他一路相生相长,对建盏的的感情与生俱来。

看到那些熟悉的建盏,越看越觉得好像少了什么,林杰说,“缺少的应该是本应属于建盏的人文,或者说是灵性”。

做建盏多年,在传统技艺上不断探索的许老先生也极赞成林杰的想法。

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林杰知道建盏最核心的灵魂是传统技艺的保持,包括瓷土选用,釉料选择,拉坯,烧制,上料等工艺,但仅仅是按照这些工艺日复一日的重复,是不会有带有灵气的精品出现的。

从此他毅然放弃了原来的机械设计专业,与建盏结缘,决心烧制出有古韵有个性有灵气的建盏。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3张

说到建盏,又不得不说到与它同生,被日本奉为至宝的姐妹天目盏。

它其实是建盏的仿制品。今天日本、台湾仍然管这样的建盏叫天目盏。

而产自古建宁府瓯宁县,闻名于世的建盏,瓷土一定是产自建窑周边流传下来含铁量较高的红土为胎底,釉料一定是选用建窑周边山上的含铁量较高的矿石,按照严格的配方比例,经过1300多度高温烧制而成。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4张

制作一个与古建盏韵色接近的建盏,受到4个关键因素的制约:坯的制约、釉的制约、温度的制约、还原气氛的制约。

这四个要素,足以看出从原料到工艺、传统技法、氛围,对建盏制作都是极为苛刻的要求。

基于原料及氛围的原生不可复制,除建窑以外的茶盏便不能称之为建盏。

即便是贵为天尊至宝的天目盏,虽是仿制改造建盏最成功的一次结果,但经专家论证,两者为不同的茶盏概念。

在建盏人及茶人心中,建盏永远是取建阳原窑之土,配古色之釉,承古法之制,现朴灼之悠的那一种古韵茶盏。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5张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6张

创新改变,也须是在保持其胎质与釉色的灵魂与骨架基础上的改良,比如为适应现代人喝茶方式和审美观而稍作调整的器形,薄厚,大小等。

为了使这个核心灵魂在市场经济中,不受利益驱使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保持最纯正传统的工艺,林杰没有给自己的建盏设计制作工作取炫酷花哨的名称,而是遵从内心一直以来的想法,取名“守艺建盏”。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7张

林杰兼具理性缜密思维和感性的文化领悟,对每一只杯盏在制作前,脑海里已勾勒出要达到的效果。

如金庸小说里的女子黄蓉、小龙女、王语嫣、赵敏,或聪颖灵慧,或仙气飘然,或温婉绰约、或侠骨泠然,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

为使每一只杯盏能充分的表达出制作者对她的期许,和本身内涵的释放,林杰在选瓷土、用料多少、配比,淘洗、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的每一步都有严苛的要求,一旦定了目标型体和效果,制作时就会极尽缜密结合机械工艺的定量定值标准,来协助完成每件作品。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8张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9张

林杰的建盏出品量很少,机器每天都出一窑,他手工烧制的建盏一个月最多也就七窑,一窑就20多个杯盏。

林杰说:“很简单的一只斗笠盏,想要把握住它大小和高度的比例,需要的则是一次一次的尝试,一次一次的调整。”

工艺的苛求和为他赢得了好的口碑和市场。

学机械设计设计的年轻人,烧制建盏师傅的排名-第10张

物之兴衰如江河山月,时盛时兴时敝,而不管经历怎样的世事变幻,岁月沧桑,器物所投射出的一国政治经济繁荣,已成为不灭的文化流淌于中国人的心中。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很慢,也很满足。

在现代工艺与传统技艺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可以坚守一生去做。

这就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坚守与传承。

作者:霁蓝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