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民生保障提升百姓获得感(民生投入提升群众获得感)

时间:2023-11-21 22:25:06 阅读:868 作者:长裙依旧

民生保障提升百姓获得感(民生投入提升群众获得感)-第1张

为留守儿童们送去爱心和欢乐

民生保障提升百姓获得感(民生投入提升群众获得感)-第2张

保障性住房让群众住有所居

民生保障提升百姓获得感(民生投入提升群众获得感)-第3张

新建学校

民生保障提升百姓获得感(民生投入提升群众获得感)-第4张

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核心提示

每一程的幸福抵达,都源自一次目标明确的出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也是社会进步的试金石。

改革开放之初,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永城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贫困人口较多,面临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诸多难题;改革开放40年,随着永城民生事业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提高了、看病就医更方便了、社会保障更全面了,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每个家庭、每个人。

翻开历史的“民生答卷”:民生投入逐步增多,五年来永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195亿元,占全市总支出的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7元,增长10%;建成保障性住房9400余套;投入资金7.8亿元实施“八大工程”,招录教师1414名;新建7个市级卫生项目,改扩建23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737所……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温暖万家、传递幸福,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心和舒心。

改革开放满载期许。40年里,奔跑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永城,不断书写着民生发展新篇章,这是暖民心、惠民情、解民忧的幸福体验。

保障性住房圆了群众“安居梦”

2017年冬,天气异常寒冷,而永城市益民小区住户余秀丽一家却迎来了“最温暖的冬天”。

43岁的余秀丽婚后20余年都住在永城市西城区的一处老房子内,面积较小、环境较差,多年来一直想换个居住环境。但她是家庭主妇,丈夫也没有固定工作,经济上较为困难,也就断了买房的念头。

解决群众安居问题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好居”一直是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永城市委、市政府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圆安居梦,暖百姓心。2017年年初,永城市保障性住房项目益民小区对外公开销售,这一消息重新点燃了余秀丽的“安居梦”。报名、审核、公示、复核,5月1日,顺利拿到了益民小区房门钥匙;装修、打扫、添置、入住,3个月后,余秀丽一家住进了新房。如今,余秀丽在小区附近找到了一份工作,孩子获得了更好的教育条件,丈夫也能安心工作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余秀丽说:“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言语之间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永城,像余秀丽一样实现“安居梦”的人不在少数。永城市苗桥镇是神火集团新庄煤矿、葛店煤矿主采区,全镇20个行政村有18个行政村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为统筹解决采煤沉陷区群众的搬迁安置问题,苗桥镇党委、政府把采煤沉陷区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与神火集团联合规划建设了润桥社区,用以集中安置采煤沉陷区群众。陈书云是永城市苗桥镇杨楼村村民,2016年夏,陈书云就和村民们一起顺利拿到了润桥社区新家的钥匙。她高兴地告诉记者:“除去拆迁安置费,116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只需交10万元。搬来后,镇里还帮助我开了一家幼儿园,免收3年房租。这几年,我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生意也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永城市共建成保障性住房9400余套,其中经济适用房2100余套全部分配完毕,公租房7300余套,已完成分配80%。特别是近三年来,永城市进一步加大了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实施棚改项目37个共计2万余套,累计为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00多万元。此外,拓宽保障范围,将进城务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宿感大幅提升。

优质教育医疗惠及更多百姓

干净整洁的校园、标准化教学楼、宽敞时尚的塑胶操场……走进永城市黄口中学,这所按照高标准建成的现代化农村中学,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新景象。

多年前,这所中学还是另一番模样:校园内没有一块硬化场地,道路也都是泥土路。晴天,师生走在校园里,一脚踩出一个土窝,老师学生都是一身土;雨天,满地的泥泞,教室里沾满了泥脚印,宿舍里学生床单上也沾满了泥巴。

改革开放以来,永城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点工作,让偏远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在政策的指导下,黄口中学紧紧围绕“打造人民满意的魅力乡村校园”的办学目标,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修建校舍,实施楼体亮化,进行了道路硬化、护栏钢化、教学区绿化,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成为社会追捧的、有特色的“热点”中学。

黄口中学的“量变与质变”并非个例。近几年来,除管好用好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外,永城市财政投入资金7.8亿元,统一实施了城区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农村薄改工程、田径场建设工程、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农村初中食堂宿舍改造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图书仪器更新充实工程等“八大工程”,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实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

上世纪的人们大都经历过“缺医少药”的时代。时至今日,永城市十八里镇卫生院院长张书云依然清晰地记得35年前初回农村行医的那些经历。

“自1983年卫校毕业后,我先后在永城的8个乡镇卫生院上班,亲身感受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追忆往事,今年55岁的张书云显得有些激动,这种激动不仅仅来自一名基层医生的内心,更源于一名普通老百姓最朴实的感受。

上世纪末,永城各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不足15人,药物仅有十几种,医生看病诊疗仅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三大件”。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全市28个乡镇卫生院软硬件设施达标,功能齐全,其中5家被国家卫计委命名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经过多年发展,各乡镇卫生院均能够很好地提供本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病有所医,群众才会拥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更加关心农村老百姓的健康,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好了,医保的人均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逐年提高。2018年,永城市明确提出加快“健康永城”建设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疾病防控医疗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受益并共享新一轮医改成果。

社会保障体系托起民生底线

正值酷暑,太阳炙烤着大地。7月23日,永城市演集镇丁楼村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却充满欢声笑语,十几名留守儿童正在这里下象棋、垒积木、绘画、读书、玩彩泥、看电视,享受着快乐的暑期生活。

演集镇丁楼村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之家是永城市各乡镇儿童之家的一个代表。今年,永城启动“党晖温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陪伴行动”,要求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选址、分步实施的原则,参照有关标准,在全市各行政村(社区)设立儿童之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可靠、管理有序的活动场所,让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幸福快乐成长。

40年沧桑巨变。新时代,随着永城对民生保障方面的不断投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开始成为新的追求目标。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基本、最悠久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40年来,永城市建立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灾害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慈善救助“8 1”的社会救助格局,从而编密织牢了民生兜底保障网,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求。

“十二五”期间,永城连续5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照普遍调整和适当倾斜的方法,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每年增幅在10%左右。目前,60周岁以上老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月发放标准已提高到80元。全市每月发放养老金1600多万元,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100%。

有了“量”,还要兜住“底”。养老金高标准足额发放保障了一部分人的待遇,五保老人的福利同样不能忽视。目前,永城市共有五保对象9133人,集中入住敬老院4852人,集中供养率达52%。“十二五”以来,永城市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从年人均2300元提高到3800元,分散供养标准从年人均1320元提高到2800元。

五年来,全市敬老院达到54所,先后改扩建9所乡镇敬老院,共投入3025万元,实施“温暖工程”建设安装27所,共投入860万元。各敬老院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院办经济,以院养院,以副补院,在经费筹措机制上成功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永城模式”,先后两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在永城市苗桥镇敬老院,五保老人王思田高兴地说:“在这里,吃得好,住得舒服,生活得开心,我们感觉很幸福!”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难。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发展的成果、社会的进步、获得感的提升,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正如永城市委书记、市长李中华所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让民生指标和经济指标同步上扬”。相信秉承“永争一流、众志成城”精神的永城,一定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道路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记者手记

民生情怀照亮幸福之路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正如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把握民生脉动,解决民生问题,是永城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所向。收入多一点、生活好一点、看病不苦恼、出行更方便、天空蓝起来、河流清起来……这些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诉求,无不考验永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决心。

从生活难到增加收入,从住房难到住有所居,从上学难到学有所教,从看病难到病有所医……改革开放40年来,永城逐年增加民生支出,一系列民生政策和举措切实落地,步步推进,着力破解民生难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现了当初的预想目标。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新时代,永城对社会民生事业作出了新定位,确立了新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力求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公仆之心,民生情怀。相信永城在追求民生幸福之路上,步伐更加稳健,道路更加宽广。

本版图片均由永城市委宣传部提供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