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有实力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谁来了)

时间:2023-11-21 12:42:45 阅读:383 作者:天凉饮酒

最近有一部古装网剧出圈,自开播以来便广受关注,甚至被戏称“古装版《狂飙》”,那就是由马伯庸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改编,讲述了大明王朝一件真实的历史故事“徽州丝绢案”。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有实力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谁来了)-第1张

咱就是说看剧要看得明白,那必须理清三要素:时代背景、核心问题和冲突。

  • 首先,本剧的时代背景是张居正(即本剧的张首辅)改革时期,这个历史背景是本剧的暗线;
  • 第二,本剧的核心问题是财税问题(人丁丝绢税、土地测量与鱼鳞图册不符合均是财税制度的问题),缺口就是剧中多次提到的3530两;
  • 第三,本剧的核心冲突为改革派和地方豪强、保守派的博弈与斗法。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有实力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谁来了)-第2张

“王炸”就是将悬疑、历史、官场结合在一起,以男主帅家默的“算学”天分为引子,描述了他要纠正人丁丝绢税而引发的一系列案件。他和丰宝玉的友情,和程仁清之间的惺惺相惜,成为了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为何让大众纷纷共情、意犹未尽?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不再鸿篇巨制,历史剧中的微创新品

这是一场裹挟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巨大风波,暴露了明朝官场、赋税制度种种问题。开播的时候令不少观众想起多年前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

如果说《大明王朝 1566》是从宏观决策、朝廷决策者角度展现了「苦一苦百姓」,那么《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就是从地方以及草根基层角度,生动具体展示了「苦一苦百姓」的微操。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有实力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谁来了)-第3张

《丝绢案》全剧有且仅有14集,篇幅短小精悍,人物故事在剧情推进下逐步展开,直至结局。

需要承认的是,不论是从口碑还是热度来看,《丝绢案》的确少了点爆款意味。有人说说该剧口碑高开低走,并未利用好这段真实历史,在后半部分受累于喜剧元素与叙事节奏问题,未能满足观众对历史悬疑短剧精品化的期待。

但是,在当前的古装历史剧市场上,《丝绢案》不失为一部质量相对上乘的「新派历史剧」。或者至少可以说,它为当前的古装历史剧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有实力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谁来了)-第4张

小人物,大江湖

二、作者亲自操刀,剧情制作皆严谨考究

之前看过不少人说马伯庸的作品影视化都只有华丽的包装故事却晦涩乏味所以对这部戏多少有点抵触,但是几集下来意外觉得超乎想象的好看。

当堂审案时的程序和规矩、公文中语法和措辞的分寸、税目的腾挪和变局、档案查阅中的手续和流程等等经过编剧马伯庸和周荣扬的改写,这些抽象的文牍交锋变成了剧中人的当堂交锋,专业性和矛盾性兼具。

与以往的古风悬疑不同,用田亩计算和账簿引出一个长达百年的赋税错误后,又在整个过程中用算学解惑论证,从错误的根本原因上解决问题,从而看清时局人心,拨乱反正。

底层平民视角,有点复古又自然的画风,没有故作高深没有过度的渲染,剧情流畅节奏明快,服化古朴真实,整个就是一个舒服。戏剧冲突相当强还带点喜剧效果,一口气看到结局,意犹未尽,越看越有意思,公堂辩论每个人的戏都很精彩。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有实力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谁来了)-第5张

除此之外,许多画面呈现极具东方美学,不仅实景布置,构图也十分考究,光影色调的调配,会跟着人物心理的变化和剧情的推进不断变化。

配合背景音乐,远离磨皮滤镜,塑造真实平凡的氛围,还原最真实的小城平民生活,牵引观众的心跟随剧情进度此起彼伏。它的美和精致并不刻意,不会像部分古装悬疑剧一般有喧宾夺主和炫技之疑。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有实力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谁来了)-第6张

三、全员群像刻画,不再主角一个人狂欢

从第一集到最后两集,观众对帅家默真呆还是假呆,是不谙世事还是在扮猪吃老虎的议论一直未停。但其实帅家默什么都懂,只是很多时候不想去懂。由于太过执着投入,行为举止和神态表情的异处愈发凸显,因而被周围人当成了呆子。

此外,剧中人物塑造更是值得细品,就算是主角一派也都是各有各的小九九,在团结得表面下各取所需,看似是丰家姐弟再利用帅搏功名,其实帅也在利用丰家姐弟帮自己提诉。

除了主角,全员演技台词牛b症,台词内容好,演员念得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线特点(据说有半集没有字幕但完全不影响食用)。男主张若昀、男二王阳、众多老戏骨男n号都是演技实力派,连费启鸣这样的新人台词都过关。真的弱一点就会被其他人吊打,这样炫演技的剧请以后多来!将劣币赶出去!

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有实力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谁来了)-第7张

最后,《显微镜下的大明》从一次田亩测量与官方图册不符这一细微之处入手,逐渐引出明朝中后期财税制度混乱、土地兼并严重、吏治守旧松弛、社会矛盾愈发尖锐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又通过“人丁丝绢税”这一税收错漏的小事,描绘了以张首辅为中心的,黄知府和御史等改革派,同范家与八县同盟等地方豪强、保守势力的博弈。

本剧所剖析这些事件中,有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以往的古装剧往往落在耀眼的王朝和改变历史的大人物身上,但在这部剧中,我们能从普通的民众视角里感受明朝的时代风貌和基层生活。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换一个视角来看一些宏观历史决策与走向,小事往往更容易与观众共情。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明朝的社会变化和制度变革,起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