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外包公司面试容易通过,bpo外包

时间:2023-05-04 18:25:23 阅读:18492 作者:1417

谈及外包的经验,我的第一次外包在头两年的某一天,和她一起去商场的时候,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大项目。 需求少,钱少,难度低,口气不小,我很心动,想赚easy money。 稍后再看,这次外包踩了大小坑,想好好记录。

前期沟通

电话第二天,与外包项目的用户轻松联系后,他们寄来了十几张App接口的样品。 也许是软硬件结合,通过App接口展示硬件信息和数据统计,以及相关信息的CRUDDemo。 功能不少,但开发时间有限,要求月底前完成App Demo和后台系统,参与会议展示。 对方多次强调项目的优势。 正好处于风口,资源配置各方面都很齐全。 除了没有软件技术团队外,目前只有硬件团队。 软件方面零星只有两三个,但不能再利用。

Tips:

在这里我犯了第一个错误。 我以为只是Demo结束了,但它背后完全是一个巨大的项目。 由于项目的大小、类型和复杂性的错误评估,我很好地控制了整体,没有考虑整个项目的详细情况。 结果,后来引起了很多问题。

在评估项目时,我们通常会低估项目的复杂性,高估我们处理琐碎细节的能力。

组成队伍

要推进项目,一个人是做不到的。 因为每个最终APP、Web和后台都有关系,所以我首先找了可靠的后台开发朋友。 然后,在项目正式开始之前,一起寻找并确定其他合作伙伴。

Tips:

在外包合作过程中,优先寻找可靠、技术过硬、有责任感的人。 虽然外包项目大多技术不复杂,但由于合作方式的特殊性,经常异地异步工作,需要有较强责任感的人。 否则,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果找不到人,或者交流没有反馈,就会变得被动。

项目报价

关于项目必然是谈钱,但是关于报价,对方开放有两种合作方式。 一种是技术入股方式,另一种是外包方式报价。 因为是第一次合作,所以我认为采用第二种方式是最安全的,但最终还是把袋子掉了比较安全。

因为是第一次外包,所以很兴奋。 我马上在网上查了外包的报价方法和注意事项,最终决定根据团队成员的工作日薪乘以系数进行报告。 没想到,他们觉得高了,整个合作都僵在那里。 介绍项目的朋友答应去调解,之后.接下来就没有了。

Tips:

根据外包项目的公司、项目背景,遇到技术准入必须慎重。 当然现在外包平台很多,一切都基本上是流程化、规范化的,直接是项目和钱的交易,这样的问题也越来越少。

按照故事的正常节奏,我的外包在第一次体验中夭折了。 两周左右,转机来了,对方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说要我们当面沟通。 然后,技术负责人和社长一起来,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公司、技术团队的情况半天。 我意识到这个项目不仅仅是Demo。 最后,我们承诺找时间详细传达需求,评估报价。

olor:rgb(51,51,51); font-size:16px">等到沟通完需求要报价的时候,对方想要一个打包价格,而不管每人每天的算法,又扯到这个项目很大,会分几期开发交付,第一期想让双方以磨合的姿态来合作。意思是你们也别想着开高价了,我们第一次合作先便宜点,磨合一下摸摸底,觉得不错的话后面合作再谈。

因为我也是第一次接外包,缺乏经验,在这个磨价的过程中,脑子一热不小心就答应了对方的要求。等到协商完毕确定好报价,发现只有第一次给出的每人每天报价的一半,才意识到我们还是图样图森破。

Tips:

这里是第二个错误,报价过程中要尽可能坚持自己的报价条件和底限,如果对方说出最低价格这种话,绝不能给出一个自以为的最低报价,不然就容易弄成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最终会被磨的和自己预期差距很远,可以跟对方认真沟通,谈钱一定不能图省事。价格贵也是质量的保证,可以象征性地少一些,但务必控制范围。

签订合同

不管怎么说,既然给出了报价,本着学习涨姿势的态度,咱就干吧。需要拟订合同时,没看到合适的,最终在网上找了一个软件外包开发合同模板,大致改了一下,将就用着。

关于外包合同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就只简单说一点:合同的条款一定要一条条地过,确保自己能完全掌握和理解每一条的内容及背后的含义,确保不要对自己埋有坑,当然也最好不要坑对方。

Tips:

当然现在外包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外包流程和项目也越来越规范,也诞生了像云沃客这种成熟的众包平台,甚至不再需要合作双方私下签订协议,服务方和需求方都能把精力专注于项目上,而把背后的一些琐碎之事和问题交由平台来规范管理,省心很多。

签合同远赴对方公司,中午正热时坐了个顺风车过去,下了车一看太阳都快下山了,高楼不见了,眼见之处都是低矮的民房,大爷大妈懒洋洋地支起了小吃摊,第一感觉是从深圳到县城了。对方是一个传统的公司/工厂,这意味着什么互联网、软件开发等等都可能是对牛弹琴,如果对方没有一个专业懂行的对接人员,这个项目的进展将会非常艰难,后面的事情也正出乎我所料。

Tips:

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对方公司、项目情况及相关人员背景,如果出现对接人员素质与项目不相符的情况,尽早向合作方提出疑问,把问题抛向对方,不要让这种问题影响项目的进度和后续工作的开展。

合同签完,需要再次详细沟通需求和评估开发计划,我和团队同伴远赴对方公司开会。沟通需求的过程中对方少不了加需求,甚至是一个独立的模块,相当于工作量莫名就多了几分之一。对方含糊其词,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没有这个模块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当初以为这是默认大家知道的事情云云。好在先前拟订合同的时候,我把主要功能和相关模块都写在了合同的开发内容一款里面,赶忙把合同拿给对方看,对方哑口无言,后面继续沟通是加时间、加人力还是精简功能。

Tips:

拟订合同时,一定要写清楚开发内容和主要功能,尽可能详细准确,避免后续因为添功能、改功能扯皮,毕竟口说无凭、白纸黑字才是硬道理。

项目开始

合同签完,按照合同约定对方需要先支付 30% 的项目款作为一期款,因为这些都是明确写到合同里,整个付款过程中很利索,唯一的问题是对方需要提供发票,后面找了朋友公司代开搞定。

软件增值税票税点一般是 6%,税费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最好在报价时沟通好税费及发票相关事宜。

Tips:

最好等到预付款 or 第一期项目款到账后再启动项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报价时将税费和发票考虑进去。现在众包平台也大多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户不必再操心这个。

项目准备

等到相关流程都走完,需要对方提供产品原型的时候,对方硬是石滚碾不出个屁来,憋了很久什么东西也提供不出来,我们艰难地跟他们普及了设计稿和原型稿的区别后,他们疑惑地表示:这种东西不是应该由你们来搞定吗。只好边跟他们说清楚,边给对方提供几个原型示例和原型工具。

回过头看看,整个项目过程中对方除了给出一个非常粗糙的概念需求文档,任何文档输出都没有,在前面沟通需求时提出让对方把相关需求文档整理给我们,他们表示这种东西都在自己脑子里没有时间整理。

没有输出的文档,后续的工作便没有了依据,而所有的依据,也只是在详细沟通需求的时候,我们自己整理的需求列表文档。

Tips:

文档的输出非常重要,详细的需求文档与设计文档是后续项目开发中的必备利器,没有这些,整个项目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这些也会是项目开发完毕验收的标准之一。

项目前期

项目还没正式开始,对方又出幺蛾子了,对方对接人员由技术主管变更为另一个下级技术负责人,估计他们内部都没有仔细沟通过,就直接让我们和他对接,上来第一句便是找个时间沟通下需求,这边不太清楚细节。拜托,细节都在你们老大那里了,求我们心理阴影面积...

所有的输出文档只有在我和第一任对接人沟通需求时,整理的需求列表文档,这意味着它是经过第一任对接人陈述并由我们消化整理的,而第二任对接人如果再以它为参照的话,这里面的需求理解因人而异,项目变数更多、前景堪忧。想到这些,我们只好再次奔赴过去详细沟通需求。

Tips:

项目对接人的变更算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也更显前面所述的文档的重要性。越快越早地形成详细清晰的文档直接决定了项目后续的走势和进度。

在等原型的这段时间,风雨飘摇的项目又出了新纰漏:原本协商好的我们只需要负责软件系统开发(包含各端 App、Web 管理系统、后台系统),对方负责硬件生产及硬件系统开发,后来他们硬件开发人员离职,想把硬件系统开发这一块也交由我们。我们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Tips:

尽管接下硬件这块又有钱赚了,但这不是我们团队的强项,需要另找专业人员,相当于给团队和项目增加风险和不确定性。专注于做自己擅长的一面,不为团队和项目累加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是一种责任心。

写在最后

还没写到项目正式开始,就已经罗罗嗦嗦一大篇了,后续记录一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坑和教训,未完待续,欢迎交流。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