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脸歪的人在别人眼睛里(脸歪的人多吗)

时间:2023-05-06 19:28:07 阅读:87521 作者:3322

原始文章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的一切

比邻星写文章

镜子里的自己这么漂亮,为什么一拍照就翻车?

是摄影师的错。

用qpddg用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自拍时,情况也不一样。 (照片pix托架)

据说人在照镜子的时候,会有意识地“接受”自己,也就是自动忽略脸部的缺陷,用大脑来弥补其美丽的样子。 要消除这种心理因素,以及光线、摄影师、环境、妆容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必须接受——

镜子里照的不是你真实的脸,而是左右对称翻转的脸。 虽然不像样,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别人看你脸的样子。

不,脸不是左右对称的吗? 两只眼睛,两个鼻孔。 即使不完美对称,也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差异。 掉头影响大吗? 请试着这样做:

取出自己的一寸电子照片,用照片修改软件剪下左边的脸。 然后,复制水平翻转的左脸,将两张左脸连接在一起。 再做一张同样拼接在一起的右脸。 加上第一张照片,就会得到三张照片。 把那些放在一起。

中间是原来的照片,左侧和右侧分别是左右脸和左右脸。 (照片维基)

差别一定比你想象的大。

我们的身体和脸部大致对称,但只能说相对匀称。 完美对称的脸其实在人群中相当罕见。 在众多面部特征中,最容易出现不对称性特征的部位是下巴。

下巴是最容易出现脸部不对称性的部位(照片pixabay ) ) )。

虽然不明显,但是每个人的脸都有点歪。 这个事实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但有时会更加刺痛你的心。 婴儿肉嘟嘟的小脸其实对称性很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脸会越来越歪!

2018年,研究脸部结构的团队邀请了191名志愿者,拍摄了脸部的3D照片。 这些志愿者的年龄跨度很大,小到4个月,大到88岁。 在该研究中,设定判断脸部不对称性的基准,分别测量本人脸部和镜面脸部的各个位置的长度,计算均方根。 均方根值越高,表示脸部不对称性越高。

实验结果都在这张图上。

图中的各点表示志愿者,横轴为年龄,纵轴为面部不对称指数(图Linden .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不对称性越来越明显。 平均每10岁,均方根增加0.6mm。 通常,研究脸部结构的专家喜欢将脸部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对照

从上部发际的中间点到眉间(不包括眉毛) ) ) ) ) )。

中部伸向人群

从下面的人到下巴

如果不明白,请看芭比娃娃脸上分区的图像

(照片) pixabay分区标记:小编: (小编) ) () ) ) ) ) ) (图片) ) ) ) ) ) )但也就是说,这些分区标记中的每个分区标记都包括在内。

数据显示,不对称性的变化主要出现在脸部中央和下部,额头没有太大差异。 现实是如此残酷,岁月给你带来皱纹的同时,也给你送上扭曲的脸。

但是,如果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有两个

件事的诱因差不多。随着年龄增长,颌骨的骨质流失,这使得原本能被支撑起的面部皮肤开始没有了依靠。同时,软组织也有一部分退化,皮肤中的脂肪不够充盈且不能均匀分布,这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皮肤松弛。

“我脸皱么?”(图 unsplash)

但无论是发育还是退化,两边脸都不可能做到步调完全统一。前后的时间跨度越久,不统一的步调就会积累越多,所展现出来的差异也就越大。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人的下巴不对称,因为下颌骨的发育周期比较长,所以它所积累的发育阶段的差异更多。

除了不饶人的岁月,还有些能引起面部不对称的外因,你可以酌情考虑。另一个团队曾在2015年以147对双胞胎为研究对象,统计了不同生活习惯下的面不对称情况。他们整理出了这样几种诱因:

长期俯卧,或只朝某一边侧卧;

习惯于用一侧的牙齿咀嚼;

拔牙等牙齿治疗;

吸烟

长期吸烟的人,嘴更容易倾斜,眼角也更容易下垂。一项针对大鼠的研究发现,香烟中的尼古丁可能加剧口腔内齿槽骨的退化。

长期俯卧和侧卧都可能让脸不对称 (图 pixabay)

最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当我们谈论对称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你可能会说美。的确,平衡与对称是很多设计师需要遵循的准则,对称的脸往往从视觉上看起来更好看。不过下面这个小故事或许会给你些启示。

一位摄影师对脸的对称性很感兴趣,于是发起了一个项目,号召各位摄影师利用PS软件,将之前拍摄的模特肖像照分别做左脸对称和右脸对称的处理,按照这样的方式得到一组精妙对称的完美脸。这些完美脸被保存在专门的图库中。

这是其中的一组。

两张图分别是双左脸和双右脸

项目的发起人对这些绝对对称的脸的评价是:“我觉得它们毫无特色。美通常代表了某种个性或者特点,而不是好看的数据。有时,人的魅力体现在它无规律可循。”

所谓的完美脸,也许不一定是最美的。


长得好看:很有特色的面容呢

长得难看:这脸真歪

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网打尽!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