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边际成本和沉没成本(边际成本一定是机会成本)

时间:2023-05-04 04:06:05 阅读:87778 作者:950

理性,就是凡事只看利弊,绝对不跟着感觉走。

在经济学里,所有的利弊都是用钱来衡量的。

所以,理性人应该是只干赚钱的事,绝不干亏钱的事。

是赚是亏,这取决于你对成本和收益的认知。认清收益很简单,直接看看到手了多少钱 或者得到了什么东西就行。但认清成本就没那么简单了。

经济学里有三种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

用家常话说,就是为了获得一样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举个例子:

我在地里摘了个西瓜捧着回家,路上又发现个更大的,于是我扔了手里的,抱着那个大西瓜回家了。我为了拿大西瓜就扔了小西瓜,所以获得这个大西瓜的成本就是小西瓜。

我想喝那瓶啤酒,就必须放弃5块钱。所以喝这瓶酒的机会成本就是5块。其实东西的价格就是获取它的机会成本。

我找你借钱:我们是朋友当然不能算利息啦。你斜了我一眼:那借给你还不如放银行吃利息呢。在这里,你借钱给我的机会成本就是银行利息。

我为了娶斯嘉丽就必须放弃娶林志玲,因为法律规定只能一夫一妻。林志玲就是我娶斯嘉丽的机会成本。

好了好了不做梦了,我啪啪一巴掌抽醒自己。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

为了看世界杯直播,我鸽了和zxdgk的烛光晚餐。到现在我还单身。

为了在家带孩子,我放弃了20万年薪的工作。

为了跟你结婚,我都放弃去哈佛读川菜研究生的机会了。。。哼!

从上面的例子能看出来,机会成本就是被放弃的那个机会的价值。

不过除了2选1,有没有多选多或多选1的情况呢?

没有。

比如彪壮的超短裙逛街看上了8个玩具,但他妈说只能买一个,你猜彪壮的超短裙会怎么选?肯定是在心里先把8个玩具按喜欢程度排个顺序,然后就开始纠结到底选第一喜欢和第二喜欢呢。。。

那如果他妈说可以选俩呢?那彪壮的超短裙肯定先选第一喜欢的,然后开始在第二喜欢和第三喜欢之间纠结。

所以,面对机会,只存在单选。每个机会都是有价值的(不然你干嘛想选他),所以放弃它是有成本的。

这也就是机会成本的真正定义:

面对多个机会可以选择时,你的机会成本就是:被你放弃的其他机会中 价值最大的那个机会。

►被忽视的机会成本

这么看来,貌似面对机会成本是不会犯晕的。但也不全是,有的时候人也会忽略了机会成本。

举个例子:

你在步行街有个店铺,租金2万,同时你还有个1万的工作。但你受够了给别人打工,于是你辞职了,自己拿那个店铺开了个奶茶店。卖奶茶每月利润2万。那么,你辞职开店这波操作,实际上算起来到底是赔是赚?

不用看,大部分人肯定一拍脑门:必须是赚了啊,卖奶茶的利润就是2万一个月啊。

但其实你亏了1万。因为你忘了算开奶茶店的机会成本:你自己用了店,就不能租给别人,你辞了原来的工作,也就没了那份工资。

所以你开奶茶店的机会成本是:原租金2万+原工资1万=3万,但你卖奶茶每月才赚2万,所以亏了1万。

其实仔细想想,哪有开店不用房租的?哪有员工不要工资的?所以,就算店铺是自己的,员工也是自己,那也得算在成本里。

再换个角度想,开店前我的总收入是:收房租2万+工资1万=3万。开店后我的总收入是:卖奶茶2万。明显比之前少了1万。

这两个角度虽然和机会成本的概念没什么关系,但足以说明机会成本是绝对不能无视的,不然就会亏钱。

最理性的看待机会成本的思维是:

想清楚选择前我有什么,选择后我有什么,前后一对比就知道这个选择该不该做了。

►被搞晕的机会成本

面对投资赚钱这类操作,像老板、投资人这些受过专业磨练的人是不可能犯晕的。

但没人能一直理性,如果一个决策的成本和收益很难用钱来计算,人就会犯晕。商人和资本家也不例外。

举个例子,健康:

吃的糖和脂肪过多(主要是垃圾食品),不但会胖,还会生出其他病来。改吃健康食品明显收益巨大。但又有多少人愿意改吃健康的东西呢?少的可怜,看看欧美的肥胖比例就知道了(中国在追赶的路上也是来势汹汹)。

来算一下改吃健康食品的成本和收益。

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垃圾食品的代价。好像没什么金钱上的代价吧,所以是0。

额外成本:就是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的差价。新鲜的肉蛋果菜不比垃圾食品贵多少,甚至还更便宜,所以额外成本是0。

再看收益:改吃健康食品后,身体好了,身材秀了,人缘也好了,生活更丰富精彩了,可能医药费也省了,也告别单身狗了。。。

很明显,只算钱的话,这是一个0成本高收益的机会。

但刚才还高傲的理性人居然选择跟着感觉放飞自我。这很随缘,简直佛系理性。

类似的犯晕还有死扛熬夜刷手机打游戏,不惜跑坏半月板也要争个朋友圈公里数第一,等等等等。。。。

是因为人压根不在意健康不怕生病吗?明显不是。不然保健品公司和医院早倒闭光了。

那为什么还是保持高调作死?因为健康和健康带来的其他收益 没法换算成钱。没有钱的概念人就没法算账,那还怎么做理性选择?跟着感觉走呗,佛系理性。

如果有医生和经济学家说:改吃健康食品后未来10年的持续收益可高达50万,肯定会有不少人动心的。

但这还不足以让人行动。人还有个天性,对已经拥有 且习以为常的东西,会忘了它是有价值的,直到失去。比如自己店铺的租金、健康、另一半等等。你直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才意识到健康原来如此奢侈,直到彻底无法再联系时才发现那个人是如此不可或缺。

这就是人在面对选择时,会被搞晕的机会成本:

收益无法准确的换成钱的。

机会成本是已经拥有且习以为常的。

►边际成本

家常话说,就是再生产一个商品还要花多少钱。

举个例子:

你买煎饼果子的时候,跟老板聊了几句:老板你这一个成本多钱啊?老板说不摊房租啥的话,成本1块2。你俩聊的就是边际成本。

老板恨不得把我绑在公司的桌子上加班,因为他算了一下:反正工资是月付,加班费不给也没人管,我工作只用电脑就行了,那加班的话只要几度电就行,这么便宜不用白不用。看,老板就是基于边际成本让我死命加班的。996就是对边际成本精确实践。

时装一过季就放血打折,那为什么不少生产一点呢?因为老板算了下,生产一件衣服只要100块(物料、电费、机器损耗费等),吊牌价1000,当季卖能赚900,过季了打2折还能赚100,实在不行就全场2折第二件0元,还能清货回本。看,基于边际成本来盘算生意多精明。

电费专门设计成阶梯的,用的越多1度电就越贵。就是故意提高你用电的边际成本 来逼你节约用电的。

这就是边际成本:

为了做一件事情还需要再付出的成本。只要本次的收益比成本高,那就值得去做。

当然,现实商业中的边际成本要复杂的多,除了物料、水电等,还有渠道、广告、税收等很多成本要考虑。

人在面对单纯的边际成本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理性的,就好像本能一样。

但如果再带上沉没成本,那就又要跟着感觉佛系理性了。

►沉没成本

就是指已经投入、已经付出的那些成本。覆水难收、生米已成熟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举个例子:

我打算开个奶茶店,前期一次性需要投入:一年房租24万,设备、配方、加盟费20万,这两笔就是沉没成本。相对的以后每做一杯奶茶需要:奶茶粉1块+杯子1块+纸袋5毛+外卖分佣5毛=3块,这是每做一杯奶茶的边际成本。

你年终奖拿了30万,开心的去买了个30万的车。结果第二个月公司搬到你家隔壁了,这新车基本用不上了。你想卖掉车,车商说现在只能卖25万。不管你卖不卖,这亏掉的5万就是沉没成本,因为已成定局。

沉没成本很容易认清,但却经常骑虎难下,被它拖累的做出最差选择。这货是个魔鬼。

►执着于沉没成本

做决策时只看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无视沉没成本,这才是经济学里说的真正的理性人。

做到前两个容易,但无视沉没成本,就有难度了。

举个例子:

继续刚才的卖车例子。你肯定舍不得卖,新车才买了一个月就亏5万,我不如留着自用。又过了几个月,你发现根本没机会开这车。你又找到车商,他说现在只能卖23万了。很明显,车会越来越贬值。但你始终纠结亏掉的那部分差价(新车和二手车的),不愿意卖,结果越亏越多。如果你够理性,无视差价这个沉没成本的话,早25万就卖了。

你10年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和一个同学都发现微商很赚钱。他直接去做了,而你觉得:我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却跑去做一个小学毕业都能干的微商?那我这大学不是白考了么?于是你成为了一个工资2千的实习生。其实如果只是想尽快赚点钱的话,何必沉迷大学毕业这个沉没成本呢?

周末你和朋友去吃农家乐(很远),老板说吃1千送200代金券,虽然不是很好吃,但你们还是火力全开的拿到了200代金券。过了一个月,你无意间从口袋摸出了这张券,一看剩3天就到期了,于是你们花了200路费又去了吃了那家农家乐,回来时又有一张200元的代金券。既然不好吃,干嘛沉迷代金券这个沉没成本呢?路费不要钱吗?

类似的还有很多:

被家暴的人说:都在一起这么多年了哪能说离就离呢。

赌博老司机说:我都输了那么多钱进去了,不继续赌的话怎么赢回来?

买了张电影票进去后发现非常难看,但还是觉得 反正钱都花了 就硬忍着把它看完了。等等等等。。。。

说了这么多,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其实很好理解,在生活中也很容易对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沉没成本绝对是个坑货,有时候是被它坑了都不知道,有时候是明知道它是坑都要跳。

关于沉没成本这个坑货,行为经济学还专门研究了它的好多亲戚,没有最坑只有更坑。这个以后再聊。

最后,记住那句话:

真正的理性人,无视沉没成本。

--------------------------------

我是易z

一个喜欢拆掉门槛去理解知识的人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