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正确解读道德经第一章(三分钟看懂道德经十六章)

时间:2023-11-20 20:42:16 阅读:998 作者:宝儿小乖

通常我的睡眠还算正常,但一个月里总有那么一两个早上醒得较早,这时候脑子里会很活跃,今早也是如此,不知怎的《道德经》第一章老在脑子里一直绕,突然发现我对这一章有了新的认识,我发现学习《道德经》近二十年,最清晰地领悟到老子其实是唯心主义者,不要一说唯心主义就是不好,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唯心主义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辩法思想,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给我们带来深刻地思考。

正确解读道德经第一章(三分钟看懂道德经十六章)-第1张

现在人们爱谈论“道”,纠缠在“道”是什么这个终极问题上?虽然都知道五千言《道德经》是老子写的,但从“道”来源上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老子本人,所以解来解去,很难自圆其说。

在老子之前没有“道”这一说,“道”是老子第一个系统地说出来的,“道”其实就是老子,老子就是”道”,“道”就是老子的世界观,是老子对世界的主观认识,因此“道”是心,是精神、是意识;“道”是老子的心,是老子的精神、意识。在老子看来,“道”是“有”和“无”,“有”、“无”是在一念间。

哲学的解释,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反映。

为此,我感到很兴奋,这样,我就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经》了,第一章也就好理解了。后来我一查,原来毛主席也说老子是唯心主义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百度去查一查。

正确解读道德经第一章(三分钟看懂道德经十六章)-第2张

下面是我对《道德经》第一章的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我,老子)心中的“道”是可以说出来的,但说出来的“道”难以完全反映我心中的“道”。

名可名,非常名:

(我,老子)可以给心中的“有和无”命名,但一旦给出了名字就不是我心中的“有和无”了。

进一步解读:宇宙出现前,有和无是叠加态的,如同薛定谔的猫,在盒子打开之前,在观察前,其死活是叠加态的,是不确定的。在盒子打开后,在观察后,其死活才是确定的,现代量子力学已经解释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老子)姑且将心中的天地之始前那一刻,名(称之为):无。姑且将心中出现万物的那一刻,名(称之为):有。

进一步解读:老子认为,形成天地万物之前的“道”名:无名,即无。形成了包括天地的万物后的“道”名:万物之母,即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我,老子)在闭目塞听(清静无为)不观察时,在心中想象天地始分前那个阶段可以了解那个阶段的全貌轮廓。

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交代了他此刻的感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故常有欲,以观其徼:(我,老子)在开放感官有为观察时,打量天地分开后出现的万物之母,以了解其具体细节。

老子在第二十一章交代了他此刻的感受: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因此(我,老子)认为:无和有是同一个体两个面,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叠加在一起),它们都很深奥,说得清楚又说不清楚,但它们是一切的源头。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唯心。

至此,我们知道了老子的《道德经》是唯心论的,道是老子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