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时间:2024-01-05 12:00:01 阅读:425 作者:予你白鬓

在上一期文章中,居士我介绍了中国先秦道家的著作《道德经》,它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著,老子的本意是教导统治者如何像圣人一样治理天下,并将政治理论上升到了“道”的高度。所以《道德经》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是华夏文明传承了两千余年的一部奇书。它只有五千多字,放在今天也不过是一篇论文的长度,然而这部经典却言简意赅,蕴含着无穷深意,一直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是华夏民族的智慧源泉。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1张

老子的初衷虽然是写政治理论,但《道德经》却包罗万象,可以解读出哲学、文学、宗教、政治、兵法、权谋等种种思想,那么它的精髓是什么呢?

其实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字字精彩,没有一个空字,没有一句废话,是老子一生智慧的凝练。如果一定要找出《道德经》的精髓,居士我认为就是两个字:“”与“”,而这两个字都与“道”密切相关,描述了“道”的特性。只要读懂了这两个字,就读懂了《道德经》,也就掌握了老子的智慧。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2张

一、无

在《道德经》中,“无”是一个重要概念,因为无是道的别称,而《道德经》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道。《道德经》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起点。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又说道通过一、二、三这三个数字生成万事万物(详情请见下一篇文章),所以“无”就等于“道”。

那么,老子为什么认为宇宙的本原“道”是“无”呢?原来,这个“无”不是空无、虚无、什么都没有,老子的意思是,道没有具体的形象,没有特定的性质,无法用感官去观察。《道德经》第十四章中写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

老子说,道这个东西啊,你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没有什么形状,看上去似乎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这么神秘莫测。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3张

那么道为什么没有具体的形状与性质呢?

具体的事物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明有暗,有美有丑,有种种性质……这些些有具体形状、具体性质的东西,都是处于具体时空中的具体物件,有生有灭,并不永远存在。

但道却不是具体的物件,它恒常存在,不生不灭,无处不在。也就是说,道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所以没有具体的形状。道不仅没有具体的形状,甚至我们无法用语言去言说它。正如《道德经》第一章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4张

因为道是无,所以我们就得到了《道德经》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无为”。为什么老子要倡导无为呢?

道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以道为本,也就是以无为本。道没有具体的形状与属性,所以被称为“无”,而万物以无为本,则是没有特定的目的,它们的生长与发育都不依靠外力,而是自然而然地顺应各自本性,正所谓“道法自然”。

人在做事情时,也要顺应事物的本性,不强求,不妄为,这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无为”,无为=不妄为。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5张

居士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对于“无为”这一重要概念,通常人们存在两种相反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认为,《道德经》中说的“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这些人批评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太过消极,只能独善其身,不能兼济天下。

第二种看法是认为,老子说的“无为”,表面上是无所作为,实际上是无所不为。这些人认为《道德经》就是权谋之书,专门教人诡诈之术。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误解与曲解,违背了老子的本意。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6张

老子说的无为,指的是不妄为,即顺应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比如贤明的统治者(圣人)帮助黎民百姓自我发育,不用严刑峻法去约束百姓,也不用横征暴敛去侵扰百姓,如汉代的文帝景帝用老子的学说让百姓休养生息,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而那些失败的统治者们则恰恰相反,他们要么是什么都不做昏君,要么是胡作非为的暴君。

所以《道德经》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并不是教导人们无所不为。它的真实意思是:只要采取“无为”的态度,所有的事都会水到渠成。如果君主以“无为”治天下,那么就能“为无为,则无不治”。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7张

二、反

《道德经》中另一个重要的关键字是“反”。所谓“反”,在《道德经》中有两重含义:

1、反面

世界上每一种性质都有其对立面,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等。这些性质相互对立,却都是从道中产生的,因此它们相互成就,不可分离,如果离开其中一方,就不会有另一方了。比如我们说某物高,是因为有矮的东西和它相对,所以没有矮就没有高。《道德经》第二章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但是普通人在看待问题时,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看不到其反面。老子则认为,要全面的看待问题,执守事物反面所产生的作用可能要胜过事物正面的作用。

具体而言,世上每个人都争强好胜,想向上爬,所谓“人往高处走”,这就是只看到正面。老子认为,具有最高道德的人会像水一样,因为“水往低处流”。世人争强好胜,学道的人就要柔弱不争,正如第二十二章所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8张

2、返回

《道德经》中说,道是创生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中产生的,事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离道越来越远,最后又复归于道,形成了一个圆形的轨迹。正如第二十五章说: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能生成万物,它的作用广大无边,所以将道称为“大”。万物从道中生成后,周流不息的运动着,所以称为“逝”。万物在运动过程中离道越来越远,所以称为“远”。但是物极必反,万物远离道后,又会复归于道,所以称为“反”。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9张

天下纷纷纭纭的事物发展的最终归宿都是回到本原和起点,所以《道德经》第十六章说: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人也是万物之一,也要回到本原。那么人的本原是什么呢?显然是人生的起点——婴儿。所以学道之人要复归于婴儿《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人要回到婴儿状态,也就是回到柔弱、淳朴的状态。这也说明《道德经》中“反”字的两层含义是相辅相成的,回到事物的本原,也就是回到事物的反面去,甘愿处于柔弱卑下(雌)的状态,而不是逞强争上(雄)。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10张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两个字让你读懂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11张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