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醉眼中的朦胧以批判性思维(灵魂的创作感悟)

时间:2023-11-22 16:13:45 阅读:84 作者:空虚寂寞冷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走近鲁迅”栏目,今天我为你拆解鲁迅的作品《“醉眼”中的朦胧》。本文发表于1928年2月,针对一九二八年初创造社、太阳社对他的批评而写的。当时创造社批评和鲁迅的反驳,曾在革命文学阵营内部形成了一次以革命文学问题为中心的论争。这次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促进了文化界对革命文学问题的注意。但创造社、太阳社的某些成员,在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和文艺领域时,出现过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对鲁迅作了错误的分析,对他采取了排斥以至无原则的攻击的态度。后来他们改变了排斥鲁迅的立场,与鲁迅共同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醉眼中的朦胧以批判性思维(灵魂的创作感悟)-第1张

当然,今天在谈论这篇文章时,谁是谁非也不太重要了,但我们可以从本文中学到什么呢?就是学习鲁迅先生那种批判性思维,他的逻辑非常清晰,分析得有理有据,而且也没有带任何情绪的色彩,非常客观,让人无法辩驳,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我将会从以下的三个方面为大家拆解这篇文章。

1 若隐若现的“朦胧美”

在经历了1927年的“混乱”形势以后,1928年相对来说安稳一点,之前很多的作家都“闭嘴”了,到新的一年,都纷纷重出江湖开始写作,刷一下存在感。为什么作家们都要扎堆开始发文呢?因为他们都知道,“得粉丝者得天下”,这个时候还不迅速占领读者们的心智,还更待何时?有意思的是,他们写的主题都大同小异,都是向读者画饼,说“将来怎样怎样”。将来他们会做什么呢?不会出国,也不会进研究室闭关,而是为了“取得民众”。什么意思呢?我和大众都是在一起的!

醉眼中的朦胧以批判性思维(灵魂的创作感悟)-第2张

还有的是,这些作家的风格都大同小异,走的是“朦胧美”的路线。也就是说,看完以后,并没有表明什么立场,大家看了就有一个感觉“措辞很优美啊”,可是并没什么营养!为什么会这么写呢,凭什么可以收买大众呢?说白了,他们都是混口饭吃而已,大众喜欢他们的作品,至少饭碗就可以保住了。但是,别忘了谁给他们发工资的呢?他们的雇主啊。这些人是大众最反对的人物,但作家们怎么会得罪他们呢,饭碗不保了,还写什么美文给人看啊,对吧。

他们写作怎么朦胧呢?比如说:“事实上,社会各方面正受着乌云密布的势力支配……”就写到这里为止,也不敢明说下去。当然,明写下去的后果很严重,说不准哪天就会“领盒饭”了。抗争就是把乌云剥开,大家看了以后,深受鼓舞。是的,就把乌云剥开;但是,这只是说说而已,他们主子也很满意,因为“乌云”也不是在说他们啊。两头不得罪,既满足大众要求,而且也不违规,妙不可言啊!所以,他们真的是在为民请命吗?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仅此而已。

2 谁为“革命文学”买单

为了获得大众们的认可,以成仿吾为首的“创造社”可是费尽了心思,揭起“革命文学”的大旗,许诺给革命文学家保障 “最后的胜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收买人心。他们也深知,得粉丝者得天下。可是,大众并不傻,你说跟我们站在一起就是这样了吗?你还记不记得,去年的时候,还怎么忽悠我们的?说是为民说话,其实都是为那些有钱的土豪们代言。真当大家智商为负值,或者健忘啊?所以,大众并不买账。

醉眼中的朦胧以批判性思维(灵魂的创作感悟)-第3张

作者提出质疑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干,是因为觉得现在是“劳动者”的天下,所以就去笼络这类人群了,真可谓“精准营销”。我不知道你什么目的,但我只想问一句:假如无产者这场仗是不能获得胜利的,还要不要作革命文学?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鲁迅的“上游思维”,能把问题看得这么透彻,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伙人还还不会坚持下来,真不确定。

但是,另一个作家就接下了鲁迅的这个问题,就是李初梨,他给自己明确地提出,我是专门为无产者服务的,只生产“抗争文学”。李初梨虽然是提出了自己的定位,把自己地位抬得高高的,却把鲁迅批判下去,说鲁迅的作品是“以趣味为中心”的。以趣味为中心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呢?不是给革命者看的,而是给“闲暇”分子看的。何谓闲暇,就是指那些“有钱有闲”的资产阶级。

面对这样的抹黑,我们看看鲁迅是怎么反驳的,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鲁迅的批判性思维如此厉害。他就说到,假设我的文章是给闲暇的人看,得粉丝者得天下,我也过上了有钱有闲的生活,挤进了资产阶级。现在,我想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可以吗?可以,只要审查动机就行。如果通不过,那就有问题了,不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吗?要是说通过了,那更有问题,有资产阶级倾向的人,怎么能够有无产阶级意识呢?再转念想一下,要是把获得大众看作是资产阶级,那么你们不也是资产阶级吗,怎么可以说自己有无产阶级意识呢?

说白了,你要创作革命文学,当然是可以;但问题是谁买单?要反对资产阶级,来做无产阶级文学,最终还是由资产阶级的人买单,真的有点可笑至极。

3 离目的地,永远只差一丢丢

谈到创造派的革命文学,最经典的slogan就是“由艺术的武器,到武器的艺术”。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他们的创作,是为了把文字变成反抗现状的武器,然后在不久的将来胜利以后,就会大谈“幸亏有我这样的文章,当初在反抗的路上功不可没呢!”但是,真的是如此吗?当他们真正实践起来,就变成了从原来写文章批判,到批判自己的文章,也就是说“由批判的武器,到用武器的批判”。就这样批判来批判去,何时是个头啊?永远就差这么一丢丢,就是到不了目的地。也许,到目的地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因为到了以后反而没啥好写的,还不如一直就差这么一丢丢还好点。

醉眼中的朦胧以批判性思维(灵魂的创作感悟)-第4张

最后,作者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老子不跟你玩了!虽然说,你认为我是“不革命”,尽管如此,我依然可以获得大众的青睐,这样不香吗?打破了他们这些“革命文学”的美梦以后,作者重新造了一个梦,其实他们认为“不革命”的人,也是在实实在在的革命,这才是将来应该有的样子,当这种新的风气形成以后,离目的地相差的一丢丢,就有望到达。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鲁迅《“醉眼”中的朦胧》这篇文章的拆解,也许有什么拆解的不够好的地方,也敬请大家在留言区多多指正。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我是@狂人先生,明天我们继续相约“走近鲁迅”不见不散。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