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老兵的独家记忆边防线上的纸短情长,一个边防哨所见证了几代人的付出

时间:2024-02-20 00:00:02 阅读:159 作者:黯然消魂

来源: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杨明月 张照杰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怀着满心不舍,从军16年的四级军士长赵仁湖退伍了。

被他带走并珍藏的,是一本本边防日记。

这些由他亲笔写下的文字,记录着边防线上的日升月落和云卷云舒,也记录着一名普通边防军人的苦乐冷暖和情深意长。

这是他用最珍贵的青春,在哨所留下的最美记忆。

老兵的独家记忆边防线上的纸短情长,一个边防哨所见证了几代人的付出-第1张

记录的开始,并不是日记,而是书信。

16年前,赵仁湖参军入伍,来到西藏山南。彼时,他和爱人杨兴波刚刚谈起恋爱。

在交通受阻的年代,横亘在赵仁湖和杨兴波之间的是上千公里的山川河流,是动辄两个月的书信辗转。

“我的班长叫唐波,他看起来比较严肃,对新兵们要求很严格。”

“新兵连的训练结束后,我们要扛着行李被褥,徒步爬山到连队去。班长说,必须得先把体能练扎实了……”

在写给杨兴波的信中,赵仁湖向她描述了新鲜的军营生活,并袒露心声:“我很喜欢部队的生活,我想留下来好好发展,像我的班长一样。”

老兵的独家记忆边防线上的纸短情长,一个边防哨所见证了几代人的付出-第2张

在新兵连,日子过得很快。5个月后,赵仁湖被分到了拉丁拉哨所。

尽管“翻了一座又一座山,拐了一个又一个弯”,来到了更加艰苦的边防哨所,但赵仁湖与爱人的鸿雁传书并没有中断。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七八封往来的书信,杨兴波还给赵仁湖寄过纸叠的星星、千纸鹤和自己的照片。这些承载着女孩心意的信物,不仅为爱人带来了陪伴与温暖,也为哨所的其他战士带来了亲切的问候。

后来,赵仁湖用上了“小灵通”手机。他和爱人的联系方式由寄送书信变成了发短信。每次发短信之前,他都会在心里打腹稿,斟酌好每字每句,再小心翼翼地发送。

2012年,他们的大儿子赵明辉出生。常年和家人两地分居的赵仁湖再次拿起笔,写起了日记。他希望儿子以后能知道,缺席了自己成长的父亲,到底在做些什么。

为了提高自己的日记“质量”,赵仁湖成了连队图书室的“常客”,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查阅字典;碰到不清楚的表述,他就请教战友。

哨所的“时钟”走得很慢,而赵仁湖的日记本却越来越厚。

“要把生产班的蔬菜种好;要进行温室检查;要对水源进行维修、清理,做好冬天防冻准备……”

这则日记写于2014年12月。

老兵的独家记忆边防线上的纸短情长,一个边防哨所见证了几代人的付出-第3张

每年冬天,遇到大雪封山,赵仁湖和战友们在哨所一待就是好几个月。早些年,在哨所上过冬,生活保障是大事。一到冬天,官兵就要经常维修清理水源点,避免保障用水被冻住。后来,哨所建起了阳光棚,官兵不仅可以吃上自己种的蔬菜,还可以在阳光棚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2018年,海拔3500多米的拉丁拉哨所,终于实现了通电。

从千里传信到电子通联,从食宿简陋到通网通电,赵仁湖的日记本里记下的,除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还有日新月异的戍边生活。翻开他的日记,就像翻开了拉丁拉哨所这些年来的变迁史。

今年12月1日,赵仁湖正式退役,在发表离别感言时,他向战友们说了一段话,这也成为了他边防日记中的最后部分:“同志们,我要与你们告别了。有难过,有不舍,更多的是感恩。感谢大家的帮助,让我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兵。祝愿我的单位蒸蒸日上,我的连队永葆生机。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永远不会忘记,我是一名拉丁拉哨所的兵。”

(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