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潮汕民间独特的成人礼,出花园潮汕习俗

时间:2024-04-13 22:00:02 阅读:220 作者:遍地是伤

潮汕民间独特的成人礼,出花园潮汕习俗-第1张

  “出花园”当天的早餐,一般得凑齐8人吃“花园桌”。“出花园”者坐正位,咬鸡头,吃鱼、青菜、甜品等12道寓意好的菜肴。

潮汕民间独特的成人礼,出花园潮汕习俗-第2张

  石榴花是备受潮人青睐的吉祥植物,在“出花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潮汕民间独特的成人礼,出花园潮汕习俗-第3张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脚着外公外婆或舅舅送的新红木屐。

  在潮汕地区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到了15虚岁的这个年龄,父母就要给孩子筹办一个隆重而有趣的仪式——“出花园”。 “出花园”类似古代的冠笄礼,是保存在潮汕部分地区一种独有的民间成人礼俗。在潮人的传统观念中,小于15岁的孩子都生活在 “花园”里,受到公婆神(俗称“公婆母”)的庇护。因此,大部分家庭在孩子诞生后,都会在家里供奉“公婆母”(也有人兼供“司命公”),祈求孩子平安成长。当孩子满15虚岁时,父母就会为他们操办“出花园”仪式,感恩拜别“公婆母”,象征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走出繁花似锦的花园,可以自主地求学进取走向社会。

  七夕“出花园”

  寓意孩子百巧集身

  “出花园”仪式一般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这天,民间称为“七夕节”,也是民间的“乞巧节”。乞巧节是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乞求天上的神仙织女赠与聪明智慧,心灵手巧的日子。同时,也是民间的“婆生”。有些地方有“拜阿婆”的习俗。阿婆神位一般在孩子睡觉的眠床下,神位旁边放一粒象征胆子的鹅卵石和玩具。祭拜时在眠床中放一个竹编大箶,将阿婆神位抬上,用饭团、鱼肉、粿品、纸钱和纸衣等供奉。

  相传宋代真宗年间,潮汕有一位村妇,因其爱惜乡邻婴幼,并乐为左邻右舍的人家看管小孩,她在哺儿育女和调教有一套独特的方式,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远播,被尊称为“阿婆”。后来,这位和蔼可亲的阿婆年老去世,人们将其生日农历七月初七,定为“婆生”神日祭拜。民间一些家庭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便将阿婆的灵位请至家中,孩子睡觉眠床下供奉,潮汕民间俗称为“眠床脚婆”。

  选择农历七月初七这天为孩子举办“出花园”成人礼,意为孩子百巧集身,心灵手巧,聪明活泼,善于变通。

  筹办的物品

  满含对孩子成长成材的期待

  出花园成人礼举办之前,外公外婆或舅舅要为孩子送来新衣服、新鞋。旧时买双木屐,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穿红屐的习俗,传说起源于潮汕的文状元林大钦出花园的故事。在农历三月或六月,家长要按孩子的生辰八字,择日将新衣服带往佛祖或观音菩萨、慈悲娘娘等寺庙,请斋姑师傅读经,称“开光”,意示将此物穿戴在身上能保佑平安,驱邪化灾。亲戚邻居也会提前为孩子送来鸡蛋、“利是”以示祝贺,家长也会提前备好糖果等分送给亲朋好友,告知人们孩子已长大成人,并邀请人们一起来吃“花园桌”。

  随着日子的临近,孩子要提前理发。家里需备鸡鹅鸭等三牲、猪肉、猪肚、猪肝、鸡蛋等,做红桃粿、石榴花粿,煮好汤圆等。家长还要为孩子采摘十二种鲜花,通常是龙眼花、石榴花、橘子叶(即大吉)、青竹叶、仙草、榕树叶(即“成树”)各取二枝,总共十二样,俗称“十二色花”。“十二色花”带有着吉祥如意、成人成材之意。比如,石榴、龙眼象征着多子多福。青竹象征着有德,榕树叶象征着孩子像榕树一样坚忍不拔,总的饱含着长辈对孩子的无限祝福与期待。

  七月初六晚或七月初七清早,将十二色花放在洗浴水中,有的地方还要放入四粒煮熟染上“花红”的鸡蛋,让孩子在花卉芬芳中洗净贪玩调皮的孩子气。七月初七早上,穿上“开光”过的新衣服新鞋,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虔诚地拜别“公婆母”,感恩“公婆母”的守护。 旧时,孩子还要扎上母亲亲手缝制的腰兜,腰兜里压着桂圆及铜钱,寓意平安富贵。尽管出花园是大多潮汕人所共有,但各地所举行的仪式和礼节却不尽相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礼节”“仪式”也逐渐简化。

  花园桌

  “咬鸡头”寓意独占鳌头

  家里专门为孩子准备的“花园桌”菜肴很有讲究。在惠来,必须有红卵、双色甜圆、豆干等,“红卵”即染上“花红”鸡蛋,它在潮汕民俗中是一种特别尊贵的礼品,无论是款客馈友,还是自家喜庆,人们都备上这吉祥之物。甜圆圆满,豆干有官运亨通之意;有鱼,谐音为扶,意为孩子日后有贵人相助扶持,年年有余之意。鱼还要讲究选取名字吉利的,如红鱼、灵舌等,意为喜庆伶俐。蔬菜要选韭菜、厚合、青葱、芹菜等。韭菜是必不可少的蔬菜,韭菜,韭与久谐音,有长寿久远,厚合有厚道合人,青葱有通心,芹菜有勤奋之意。开席之前,出花园者要食二粒洗浴用的红卵,食二粒甜圆。还要准备猪肠、猪肚等让孩子吃,寓意让孩子换了肠肚,改正不良习性,今后明白事理跨入成年人的行列。在揭东一些地方,桌上必不可少要有“五碗头”,即是包括炒猪肝、蒸鲮鱼、蒸螃蟹、煮粉条、全鸡在内的五样菜品,还要准备韭菜、厚合、竹笋汤等。其中,竹笋汤寓意着孩子往后节节高升,成为有用之才。

  有共性的地方是,出花园的孩子在当天要坐主位,每一道菜都要由他先动筷子之后别人才能吃。桌上的全鸡要鸡头正对着他,让他“咬鸡头”,这个习俗相传也是起源于林大钦。传说林大钦有一天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旧时,“出花园”成人礼中,孩子吃完饭后要“跳胶掠”,即用一个竹编大箶,里面放着粿品、糖果、花生仁等,让孩子从大箶上面跳过,往返多次,以喻跳出花园墙,去开创美好的新天地。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