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二期(宋诗10000篇大全集)

时间:2023-11-20 04:05:42 阅读:869 作者:绝版幽帝

瓯江精灵——舴艋船

江南

四月瓯江,水天茫茫、烟波浩浩、一叶叶舴艋船儿从碧绿的瓯江上飞驰而过,许不得让你多看它几眼,便披晚霞,从浅滩划向深潭,从一个埠头使向另一条码道,只剩船桨划开水面剩下的细波,向岸边荡漾……

三十年前的瓯江两岸,帆影片片、鹭影翩翩、处处是景,人在岸边走,船在江上游。秀山、丽水、帆影、船佬大共同描摹着秀丽的瓯江山水画卷。虽美景已一去不复返,但此情此景却时常在梦里浮现。令人我们遐想联篇,令我们回味无穷的是那瓯江的舴艋船儿!

第一百七十二期(宋诗10000篇大全集)-第1张

舴艋船儿,浙南地区独有的一种小船。千百年来,它担负着处州与温州段瓯江水域的运输任务。我们可以形象地将瓯江比成母亲,那么舴艋船儿就是她那个勤劳的孩子。瓯江造就了舴艋船儿,而精灵般的舴艋船儿和勤劳的船佬大在瓯江上开辟出了古代“陶瓷之路”。舴艋船儿长约11米,大约用料2立方米多,打造一条舴艋船儿须耗费40工左右。整船中间宽,两头尖,呈梭形,这种轻盈的造型,最大限度减少水对船的阻力。从远处看很像一只蚱蜢,所以瓯江两岸人都管它叫:舴艋船儿。船儿除马腿为樟木,底板为松木,前后兜金用柏树制作外其它部位全为杉木。船两头向上翘起的部位是兜金,它的作用除了使船儿看上去美观外,如遇台风船佬大可抱着它不让船摇摆,或遇浅滩放船时,佬大们可以抱着它缓缓往前行,防止溪里石头撞船事件的发生。船头有千金板儿,千金板儿中间钻孔,插上“站人柴”,站人柴的高度与人不相上下,但高度必须得高过箬篷,让站在船尾的佬大能认准船头方向,不至于偏离航道。站人柴后一点立有桅杆,桅杆高度为8米左右,杆上配皮带篷。皮带篷宽度一般为1.2米左右。船身共有4对马腿分别立于船中两侧,马腿的作用如同人身上的肋骨,承受外力对船的撞击力。船舷(内侧为浪槽身,外侧为浪槽皮)从船底向上,用10余米的山杉木制作而成,从下到上一共分五片板,依次称为:转水、二鸟、三鸟、四鸟、五鸟。船身中间最宽处约6尺5寸,船中部有拱形的竹箬篷遮风挡雨,竹箬篷的制作是由专业打篷人完成,先将竹子劈成宽蔑,编织成内外两面竹篱,再在中间均匀铺上箬叶,再压平扎实。船篷分三档,中间段为固定不动叫“娘篷”,后段叫推篷,前面叫头篷,头篷还有篷头掩,夜晚佬大睡觉时,把篷头掩遮好,并在推篷处放一把雨伞,那么里面就非常暖和了。篷下配有两根篷撑,夏天热时,用篷撑撑起头篷,使篷内通风加快,人在篷下就凉爽许多。娘篷下有被铺、米桶、碗筷等日常生活用品。船尾有踏脚板儿,“缸灶饭儿好吃,三粒板儿难踏”就是指船尾踏脚板儿。踏脚板儿前面一点舱门上配有缸灶等做饭器具。整条舴艋船儿分五舱,前三舱为装货舱,后二舱主要为船佬大生活用舱。整条船儿最大运输能力为4000斤左右,它空船时吃水浅,转向灵,非常适宜在多礁多湾时深时浅的瓯江及支流中航行。

第一百七十二期(宋诗10000篇大全集)-第2张

舴艋船儿在《辞海》的解释为:舴艋又叫“蚱蜢”,是一种小船。《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则更加简略,舴艋即“小船”,舴艋系书面语。《广雅·释水》:“舴艋,舟也。” 《广雅》成书于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年),由此推算,舴艋船儿应该在一千八百年前就已经出现。到了唐宋时期,很多诗人的诗作中已经大量使用舴艋一词。但最著名的还是李清照《武陵春》里的这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以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流传千古,吟诵至今。再如,明刘基 《发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诗中:朝原思脊令,夜船梦萱草。这里的船就是指舴艋船儿。

悠悠瓯江水,延绵八百路。由于中上游与下游地区分处山乡与海隅,沿江人们在生计方面自然形成:靠水吃水的现象。民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瓯江上的舴艋船儿一度达到鼎盛,舴艋船儿担起着了处州与温州二市十五县的客与货运输的重任。当时瓯江上大约有5000多只舴艋船儿,从事与舴艋船儿相关行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当时在龙泉航运社注册船支有1000多支,青田大约也有1000多支。当时有名的船帮有:龙泉帮、青田温溪帮、云和石浦帮。

从龙泉下港到温州,沿江都是佬大居住与舴艋船儿停靠的集中地,其中温溪一带的佬大与舴艋船儿最多。最主要的原因有:

1、温溪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为瓯江潮只能涨到温溪,从温州到温溪,如能赶上涨潮,几个小时就到温溪;

2、温溪当时有7条埠头供舴艋船儿停靠,其中船停靠最多的在打铁块与石板埠一带;

3、温溪是瓯江边较大的一个集镇,周边人口较多,且有亲帮亲,邻带邻的习惯;

4、船工世家较多,有些家庭三代撑船的也不在少数。据单岩明老人讲,解放初期,温溪村就有400多位撑船佬大。

第一百七十二期(宋诗10000篇大全集)-第3张

在没有汽车与火车运输的年代里,瓯江与其支流上的舴艋船儿承担了处州及温州两地货物运输及人员运输的重任。处州山区土特产丰富,通过瓯江航运运往温州城或在温州集中转海运的货物,以树木、青瓷、竹子、柴炭、粮食、茶叶、药材、香菇、水果等为大宗。与此同时,从外地转运到温州及温州地区本土特产如:糖盐、洋油、布匹、猪油、纸张、香烟、海鲜等运往处州、龙泉、松阳等地。舴艋船儿从龙泉到温州,称之为“下港”,反之则称为“上港”。舴艋船儿一上一下,不但繁荣了处州与温州两地经济,且促成了处州的山文化与温州的海文化的交流。

瓯江上游的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地处偏远山区,四周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这里曾经窑火熊熊,历经一千多年,烧制出数不胜数的瓷器。早在宋朝,大窑村龙泉溪两岸十里,都是窑厂。青瓷就是通过舴艋船儿,走水路东下,把青瓷运往温州,再从温州运往国外。因此瓯江又有了“陶瓷之路”的美誉。舴艋船儿可谓“陶瓷之路”的缔造者和开拓者。因为有了瓯江舴艋船儿及船佬大,从而成就了驰名中外的龙泉青瓷。

瓯江下游的青田山口镇,作为青田石雕的发源地和“四大国石”之一的原产地,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代的青田石雕就是通过瓯江上的舴艋船儿从山口运往温州中转,再由温州飘洋过海,让石雕走向世界。1915年,青田石雕在世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美国)上获最高荣誉奖——银牌奖章。那件石雕也是经舴艋船儿运送到温州的,再从国内运到美国的。

第一百七十二期(宋诗10000篇大全集)-第4张

舴艋船儿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许多地方水陆交通中断,而温州港仍然开通,船只可以航行到上海、宁波、福州等地,与温州港密切关联的瓯江水运更加繁忙了。“八·一三事变”后,日本海军对我国沿海包括温州港实行封锁,严禁中国籍船舶行驶。但是,许多外国的商船,仍可继续航行温州港。当时,温州港的外籍轮船进口的洋货主要有白糖、石蜡、颜料、皮革、煤油等,也有棉纱、布匹、针织品、卷烟等国货。这些物品运抵温州后,大部分通过瓯江运输,供应到抗战后方。解决了后方物资紧缺的情况,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1942年,日军进攻金华等地,金华等城市相继沦陷,浙赣铁路中断,所以瓯江航线变得更为重要,大量的物资、人员转运均依赖瓯江水上运输,这时船帮、船佬大生意大好,舴艋船儿运输业成为当时的重要行业,船佬大也成为大家伙儿羡慕的职业。

第一百七十二期(宋诗10000篇大全集)-第5张

舴艋船儿在瓯江运输史上无疑是浓重一笔,但上世纪1983年10月紧水滩电站开始建坝截流,使得原来畅通无阻的瓯江被大坝拦截,瓯江水路被切断,再加上当时国家大力发展公路运输,传统的瓯江舴艋船儿运输货物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之后,众多航运公司陆续破产解散,舴艋船儿废弃,船老大转岗或下岗。舴艋船儿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2013年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大方针,再加上浙江省内开展“五水共治”,瓯江沿岸的有关政府部门借这股东风,联合出力,恢复瓯江舴艋船儿,同时大力发展瓯江上的旅游业。在丽水大港头、云和云和湖等风景区,原本已消失多年的舴艋船儿成了摄影家镜头里、画家笔下的好题材,昔日的船佬大撑着舴艋船儿,穿上旧装,摆好架势,引得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与绘画爱好者及旅游群体纷纷慕名而来。往日撑舴艋船儿靠体力辛苦挣点运费,现在如今,他们只要在自家门口,悠闲地撑着舴艋船儿,当回群众模特,就能轻松挣到比以往任何年代都多的钱。在瓯江流域一些风景区内,有些舴艋船儿成了游客观光、游玩的出行方式,让游客重温这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再加上政府部门开始整理舴艋船文化及船帮史料,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码头、埠头进行修整,并开辟船帮文化展览馆,扩大船帮文化影响力,让没落的舴艋船儿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更让人兴奋地是:2015年舴艋船儿的造船工艺已成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百七十二期(宋诗10000篇大全集)-第6张

滔滔瓯江水,浩荡八百里,瓯江先民曾顺应水运之利,与舴艋船儿一起开辟商道,将流域特产转运四方。舴艋船儿作为八百里瓯江上最古老的交通运输工具,它是瓯江这条“陶瓷之路”上的精灵和主宰,它也是瓯江流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舴艋船儿的魅力及瓯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两岸人们。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