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李敖总是突破我们的认知

时间:2024-04-22 15:00:01 阅读:735 作者:硪稍息

中华史上从来不缺狂人。

庄子狂得没心没肺,曳尾于涂逍遥游;

李白狂得肆无忌惮,仰天大笑非蓬蒿;

苏轼狂得气豪意阔,牵黄擎苍射天狼;

关汉卿狂得铮铮作响,叮叮当当铜豌豆;

谭嗣同狂得豪气万丈,横刀向天昆仑胆;

鲁迅狂得鞭辟入里,血荐轩辕听惊雷。

而李敖,综合了以上所有种类的狂,狂得多姿多彩,狂得没脸没皮。

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李敖总是突破我们的认知-第1张

李敖

李敖曾放狂言:"别人的学问只是电瓶,所以要常常充电;我的学问则是发电机,无电可充,我一身是电。"

历来还没有人如此直白地表达对自己才华的赞赏。回望南朝谢灵运,虽标榜"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至少他还甘居曹植之下,分给了其他人一斗才气,而李敖,则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李敖总是突破我们的认知-第2张

李敖

狂和傲,无疑是李敖最重要的标签。狂言狂性,傲骨傲神,不可一世,睥睨万生。

狂傲如李敖,却也会对一个人谨小慎微,对他低头俯首,对他心怀感恩,这与他平常对人对事的狂轰滥炸比起来,实在可谓是"温润如玉"。

这个人是李敖的父亲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老师,是在李敖穷得当棉裤的时候为他送去了一千元钱的恩人,是让他一生都念念不忘的大先生,他就是胡适

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李敖总是突破我们的认知-第3张

胡适

缘起"师生情"

李敖的父亲李鼎彝,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念书,正值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众多先驱领袖汇聚于此,其中就包括胡适。李鼎彝与众多文化大家相交甚密,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孩子。

而李敖,在父亲对恩师们的讲述中领略了大师风采。

胡适,是最吸引他目光的先生,李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先一代的蛟龙人物,陷在这个岛上的,我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人够格:一个是胡适,一个就是殷海光。"。

李敖从小学就开始读胡适的文章,在台湾读中学时,进一步阅读了《胡适文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对胡适的了解与敬佩与日俱增,以至于后来二人相识,胡适感叹道:"你简直比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

如此看来,胡适不仅是李敖真正的隔辈恩师,更是他的精神导师。李敖的言论如此大胆,未尝没有胡适另类思想的影响。

交往之两三事

事实上,李敖虽对胡适崇拜至极,两人交往却不深。"除了那一次长谈外,我跟胡适只小谈过三次,一次在台大医院,一次在台大文学院门口,一次在中央研究院,此外除了写信,并无实际来往。他一共写过三封信给我,又写了一副字,送了我照片和书,在我穷困之时送了我一千元。"

李敖在未与胡适见面之前就给胡适写过信,两人主要的交流也是在信里完成,与其说二人是朋友或者师生,倒不如说是笔友。

而那次长谈,指得1958年,胡适赴台演讲,结束之后,李敖与胡适由著名历史学家姚从吾先生介绍,进行的第一次会面,那一次二人在台大校长钱思亮的家里谈话良久。

同年,李敖请胡适帮忙写一幅字,胡适爽快的答应了,并很快送到了他的手里,李敖满心感喟:"此君真是礼貌周到,亲切可人。"

同年,胡适过六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李敖为他做了打油诗《好事近》:"哈哈笑声里,六十八岁来到,看你白头少年,一点都不老。寿星说话不妨多,喝酒可要少,不然太太晓得,那可不得了。"胡适收到信后,回信一封表示感谢,并指出了他的一个小错误:"谢谢你送我的生日诗!你把'喝酒'写成'渴酒'了。我常说,凡能做打油诗的,才可以做好诗。你这首诗可以算是成功的打油诗,可以预测你做白话诗的前途。"

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李敖总是突破我们的认知-第4张

胡适

二人交往中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胡适接济李敖的一千元钱了。

1961年,李敖在台大任姚从吾先生的助理,因工资不能按时发放,致使生活捉襟见肘。李敖一气之下给负责人胡适写了一封告状信,胡适耐心劝解安慰,并寄来一千元支票缓解他生活的窘迫。李敖对他感激不尽,回了一封五千字的感谢信。

李敖对胡适雪中送炭的行为大加颂扬,"别的老先生,高高在上,会这样帮助一个年轻人吗?一比之下,就知道胡适的高人一等了",由此对他的敬重更深了几分。但是这笔钱还没有来得及还上,胡适先生就已经去世了。这也是李敖一生中的一个遗憾。

有缘无分未成师徒

按理说,李敖如此敬重胡适先生,必得拜他为师,但二人却终于还是没有了师徒缘分。个中原因自然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大概有二。

其一,胡适是真正温润如玉的温和派,讲话含蓄委婉,而李敖则是直来直去,猛烈抨击,猛追穷寇,这从他以后的言行中也可看得出来。

其二,胡适潜心学术研究,不喜欢将学术与政治混为一谈,而李敖是出了名的关心时事政治。李敖在性格和思想上的极大变化,使得两人此生无此师徒情缘。李敖甚至在1960年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简直可说失去他做思想家的地位了!世上不该有像他这样不进步的思想家。"还扬言:"我父亲是他的学生,我不是他的徒弟"。

但我们也应知道的是,他的这种愤怒与否定,实在是一种不甘心:"胡适,一个那么重要的人,却做了那么多不重要的事。"胡适在李敖的生命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狂傲如李敖,眼尖嘴厉的社会批评家,怎会愿意接受自己的偶像不去唱重头戏,做些一等一的大事,而只在故纸堆里埋没才华呢?

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李敖总是突破我们的认知-第5张

李敖

李敖对胡适,终究还是敬重多,赞美多。他在亲自整理的《胡适语粹》序言中说:"在启蒙人物中,胡适是最稳健、最优秀、最高瞻远瞩、最具有潜德幽光的哲人智者。"

他会在当局攻击贬低胡适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他辩护,当全台湾的媒体,无数的人对胡适和李敖进行猛烈抨击,在支持李敖者寥寥无几的情况下,他一个人顶住所有的谩骂,口诛笔伐,与其斗争到底,既是为自己,也是为胡适。

狷狂之士的柔情

世人皆知李敖是狂人,却不知他也有不敢骂、不想骂的人。

他对胡适的微词,与他对真正敌人的狂风骤雨般的谩骂相比,实在是太过柔情。也许想留下遗骨看着敌人的狂人李敖和做了一辈子的老好人的真人胡适,能够在世界的另一边谈世论到,继为笔友吧。

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李敖总是突破我们的认知-第6张

只有在一个人面前,李敖总是突破我们的认知-第7张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