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

时间:2023-11-19 22:59:52 阅读:883 作者:告别这爱情

这是2015年,75岁的李讷重回延安时拍摄的照片。

她的左侧是当年跟在毛主席身边的电报员李锦华,她的右侧是丈夫王景清。

李讷是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1940年出生在延安,当时毛主席已经47岁了,儿女们都不在身边,对李讷很是疼爱。

李讷在延安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随后跟随爸爸离开延安前往西柏坡。

延安是生她的地方,对延安的感情,就像对家乡一样。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1张

如今70年过去,延安已经大变样,李讷依旧能够记得童年的欢声笑语……

1940年8月3日,延安中央医院之中充满着紧张的气氛。

毛泽东的夫人即将分娩,中央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赶到病房坐镇,让在场的医生和护士更加紧张。

下午3点多,一名5斤多重的女婴出生,她的哭声格外响亮,满屋子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整个延安中央医院欢欣鼓舞,庆祝最高领袖毛泽东的小女儿诞生。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化名为“李德胜”指挥作战,他很喜欢这个名字。为了纪念战斗的胜利,也为了保护孩子们,他让两个女儿都姓“李”。

同时,毛泽东借鉴《论语・里仁》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给两个孩子分别起了“敏”和“讷”两个名字,希望她们将来可以实事求是,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毛泽东中年得女,那种欣喜无以言表,李讷满月之时差不多是中秋节,毛泽东以江青的名义,自费请中央医院各科室主任以上人员以及相关的医护人员来家中做客。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2张

图|毛泽东在延安窑洞

中央医院的同志们提前一天收到通知时都格外兴奋,几个女孩子偷偷讨论:毛主席家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天大家梳洗打扮,收拾得整整齐齐地在医院等待着。

大约等了10点钟,毛泽东派来接同志们的卡车停在了医院门口。当时在上海、北平汽车已经比较常见了,但在延安,坐汽车是很高的待遇。

大家来到毛泽东的家中后,才发现这里比他们想象中更加简朴,仅仅是一间面积比较大的窑洞,毛泽东一家的居室和他的办公室都在里面。

室内主要的陈设就是一张稍大的办公桌,桌上是一盏煤油灯和一个暖水瓶。

李讷睡在小床上,很乖也很安静,她白白嫩嫩的,看起来十分可爱。毛泽东当天请的客人很多,除了平时的厨师之外,机要秘书叶子龙和叶夫人也来帮忙。

这顿饭虽然只是一些家常菜,但在医生护士们看来,已经是非常高规格的接待了。

毛泽东将李讷的“满月酒”办成了对医护人员的感谢宴,他的真诚和朴素让这天来的客人们永远铭记着。

毛泽东的子女之中,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是杨开慧所生,他们已经前往苏联学习,大女儿李敏后来也去了苏联陪伴正在治病的母亲贺子珍。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3张

图|毛泽东和小女儿李讷在一起

其实只有小女儿李讷是真正在爸爸身边长大的,她也是毛泽东儿女之中陪伴父亲时间最长的一个,也是在延安生活时间最久的一个。

毛泽东很疼爱李讷,他因为革命已经失去了好几位亲人,在战火之中难以安顿下来,极少能够享受亲情带来的幸福感,更别说是作为人父的那种辛劳和满足。

1942年,毛泽东从杨家岭搬到了枣园,李讷已经会跑路了,常常爬到爸爸的办公桌子上乱涂乱画,抢下毛泽东的笔,缠着爸爸给她讲故事。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几位领导同志经常会来毛泽东家中开会,谈论工作,李讷会甜甜地喊“伯伯”、“叔叔”,十分讨人喜欢。

周恩来他们走的时候,小李讷总是牵着父母的手走到门口送客,对着叔叔伯伯们挥舞着小手,说着:“伯伯再见,叔叔再见!”

叔叔伯伯们则会弯下腰来亲亲小李讷红扑扑的小脸蛋:“再见,小李讷。”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4张

图|毛泽东和李讷

李讷就像其他的小姑娘一样,格外喜欢粘着爸爸,她会爬到爸爸身上撒娇,和爸爸玩游戏,淘气的时候还会和爸爸恶作剧。

这个可爱的小姑娘给饱经沧桑的毛泽东带来了很多乐趣,在紧张至极的革命战斗之中,她也让毛泽东的心情变得舒畅、乐观。

毛泽东没有舍得将李讷送到延安儿童保育院或者托儿所里面,就这样一点点看着女儿长大,这个小家庭也因为女儿变得生机勃勃。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很喜欢李讷,毛主席工作起来是不要命的,有时候可以连续20多个小时不睡觉,日夜颠倒,吃饭也不能按时。

警卫员们一直尝试各种办法让毛主席早点休息,但他倔强起来谁劝都不听,一门心思扑在公务上。

自从李讷懂事之后,她就成了工作人员动员毛泽东休息的“秘密武器”。

当毛泽东已经连续工作了很久,依旧没有休息的迹象之时,大家就哄着李讷去办公室找爸爸玩耍。

毛泽东在看到小女儿的瞬间就会笑容满面,他放下手中的工作,逗女儿玩一会,不是太忙的时候,毛泽东还会起身,和女儿出门走走,散散步。

他会和女儿说各种有趣的故事,还会教她认字,父女俩之间还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秘密:李讷叫毛泽东“小爸爸”,而毛泽东会叫李讷“大娃娃”。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5张

图|毛泽东和李讷

李讷给毛泽东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她也给紧张工作的同志们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母亲对李讷的感情很复杂,她不止一次对工作人员们说:“共产党员只有工作、工作,不该生孩子,生孩子是党外人士的事。我生下李讷就是一个失误。我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可是主席喜欢小孩子,我也只好生下她了。

江青作为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是不可能的,而相比于毛泽东,她对女儿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也让李讷感到不自由,在学业上、婚姻问题上和母亲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所以李讷更加亲近一直希望她只做个普通人的爸爸。

在延安,大家的生活都极度艰苦,李讷本来就非常虚弱,看起来走路都没有力气。

李讷每天都和工作人员一同吃大灶,她有一个自己的小碗,每次和大家一起排队,一起找个地方蹲着吃,她吃的也和大家一样。

在最苦难的时候,野菜叶子和小米饭都奢侈,李讷只能吃黑豆、喝冷水。

一天,她天真地询问爸爸:吃黑豆会不会将牙齿吃黑。

毛泽东被她奇奇怪怪的想法给逗乐了:“黑豆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吃了虽然不好消化,但不会把牙齿吃黑的。行军走路吃黑豆,战士们更有劲,不会得浮肿病。”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6张

图|毛泽东和短发的小李讷

爸爸这么一说,李讷顿时觉得自己吃了一种非常了不起的食物,高兴地跳了起来。

关于食物,李讷还清晰地记得一件事。

那时候毛泽东正在和一名延安的老木工聊天,老木工说他小时候和村子里的很多孩子一样,都会被父亲无缘无故打一顿。有一个孩子被父亲打坏了眼睛,父亲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难过得大病一场。

5岁的小李讷在旁边听完,笑眯眯说:“还是我爸爸好,我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

老木工被这个可爱的孩子逗乐了,毛泽东却一直没有笑。

事后,毛泽东指了指桌子上的小米饭,对李讷说:“如果你爸爸没有这个,也会打你的。”

当时李讷并不懂爸爸的意思,很久以后她才明白,爸爸这是想要告诉她:因为贫穷和饥饿,人活着都成问题的时候,根本顾不上亲情的温暖、孩子的教育。而那些吃得饱穿得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会站在道德的高处谴责他们。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7张

图|毛泽东、毛岸英和李讷

这就是毛泽东想要改变这个中国的原因,他不希望李讷会成为不接地气、不懂得底层老百姓艰难苦楚的“千金小姐”。

不仅仅是对李讷,对毛岸英兄弟俩和李敏,毛泽东也是这么教育的。

长时间吃着粗粮和野菜,还是让李讷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有一次,工作人员带着李讷出门,走到半山坡的时候,李讷突然跌倒在地,怎么都站不起来,

毛泽东很是心疼,工作人员说李讷这是因为伙食太差才会这样虚弱,建议让李讷上中央的小灶吃饭。

毛泽东听了之后久久没有说话,孩子病成这样,加强一下营养是正常的。但毛泽东想到的不是这些,当时的中国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前方战士们打仗流血也很难吃上一顿饱饭,后方的广大群众为了支援前线,几乎把所有的粮食都缴了公粮,自己却在挖苦菜,吃树皮。

还有那么多其他中央领导的小孩,一样都没有吃小灶。

难道毛泽东的女儿就要搞特殊吗?

这肯定不行,毛泽东的节俭和对家人的高要求,在延安被传为佳话。

1947年3月,延安的形势突然紧张起来,蒋介石调集了20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围攻。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8张

图|毛泽东和李讷在香山

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主动撤离,和蒋介石玩一出空城计。

在李讷隐隐约约的记忆之中,那天四处都是敌机的轰炸声,炮声也是不绝于耳,而爸爸看起来不慌不忙,坚持留到了最后才撤离了延安。

看着7岁的李讷有些害怕的样子,毛泽东笑着安慰她:“看看飞机轰炸,听一听炮声,这也是对你的锻炼啊!”

小李讷在爸爸的怀抱里,坐着汽车日夜行军,一路颠簸。

遇到山路无法坐车的时候,爸爸就下车亲自背着女儿走起了山路。

这是扛起了中国革命事业的伟人,这也是背着娇小女儿的爸爸。

忽远忽近的轰炸声之中,李讷依旧觉得很幸福,很有安全感,她靠着爸爸的肩膀沉沉地睡去。

这次危险的轰炸,没有在她的心中留下阴影。

1947年11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岭暂住。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9张

图|毛泽东和少女时期的李讷

李讷听说附近有“斗地主”,很好奇,就让卫士长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馨带着她一块去看。没想到正好看到当地贫雇农正在吊打地主,因为受到了惊吓,回来之后大哭不止。

毛泽东也因此知道了当时村里土地改革运动之中有一些严重违反政策的事件,当时少数干部以“分浮财”的名义侵占了本应该归公的财物。毛泽东立刻决定停止这种做法,并且指定任弼时和陆定立刻调查处理土改之中的一切错误,还亲自找了5个农民问话。

毛泽东亲自草拟文件、撰写了数篇文章大力纠正这种行为,周恩来更是在各种场合对某些干部贪占财物的做法加以痛斥,他说:“现在见了好衣物就贪就占,将来进了北京那还了得?让他们统统‘吐’出来!”

因为李讷无心的一次玩耍,竟然让毛泽东发现了一个不易被察觉出的问题,从此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对土改工作格外重视。

战争环境之中,居住点不固定,生活也很艰苦,李讷到了六七岁了还不能接受正规教育。

眼看着李讷已经到了可以上小学的年纪,却没有学校可以上。毛泽东也很着急,但公务繁忙,恨不得一天有26个小时,无暇顾及女儿学业。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10张

图|毛泽东和李讷

主席身边的参谋和干事们,纷纷做起了李讷的“家庭教师”,谁有时间就来教李讷读书认字。

一直到1948年,党中央机关迁到了西柏坡之后,局势趋于平稳,李讷才结束了到处辗转的生活,开始在一间简陋的农院里面上小学。

李讷的童年是颠沛流离的,只不过在爸爸、叔叔伯伯们的乐观精神的感染下,她并不觉得辛苦。

相比于哥哥姐姐们,李讷又是最幸福的,她是唯一一个在毛泽东身边长大的孩子。

毛泽东也曾经给毛岸英兄弟和李敏写信,信件之中总是会提到李讷,或者将李讷的画作、剪纸寄给他们,他也希望哥哥姐姐们可以早点接受她、喜爱她。

行军打仗之时,毛泽东不能将李讷带在身边,只能安排卫士将李讷安顿在安全的地方。

李讷想念爸爸的时候就给爸爸画画,毛泽东珍惜女儿的每一幅画作,即便是随手的涂鸦,他都会笑吟吟看上好久好久。

到了北京,李讷前往万寿路育英小学插班读四年级。她很聪明,也非常刻苦,成绩优异,1953年考入了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1959年考进北大历史系。

她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只是身体一直不算好,年轻的她总是自怨自艾,觉得自己还不够强大。爸爸一次次耐心劝说她,希望她能平淡一生,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她和哥哥姐姐们艰苦朴素,“夹起尾巴做人”,不要以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孩子就高人一等。

毛主席去世之后,李讷、李敏和毛岸青没有继承爸爸一分钱的遗产。因为身患多种疾病,李讷退休得早,工资标准很低,经济一直很拮据。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11张

图|李讷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但她十分知足,有香港商人听闻她生活困苦,给她捐了钱,她没有半点犹豫,将这笔港币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捐给了延安老区。

可惜,这笔钱竟然在银行被骗子骗走。这笔钱是爱国港商的心意,也是李讷对延安老乡的一片深情,她悔恨了许久。

她一直没有忘记延安,哪怕自己过得并不宽裕,手上有钱的时候还是想要送到延安去,改善老乡们的生活。

2015年,李讷离开延安60多年了,她也已经75岁,再回到延安,她的心情依旧无比激动。

这次陪伴她回来的不仅有丈夫王景清,还有李锦华、王明富、陈长江、曾文等几位同志,他们都是来参加“毛主席亲属与身边工作人员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活动的。

李讷穿着很素净,她几十年如一日,从没追求过华贵的服装。即便是在北师大附中念书的时候,她也是穿着蓝布制服,黑布鞋,不穿花衣服,也不穿裙子。

今天来延安,她穿着灰白色的衣服,带着无框眼睛,看起来就像一位斯文而普通的老人家。

当年毛主席在枣园办公的地点已经成为了后辈参观的景点,李讷走进屋子,看见墙上的一张照片,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这张照片是她和爸爸妈妈在延安的合影,她赶紧喊来王景清,对他说:“咱家也有这张照片。”

参观完枣园之后,李讷他们就去了杨家岭,杨家岭现在是革命旧址,附近有不少店铺,专门出售各种革命纪念品。

李讷显得很感兴趣的样子,她走了进去,站在众多印着毛主席头像的书包、衣服、车挂中,认真挑选起来。

对于别人来说,毛主席是一种信仰,购买印着毛主席头像的纪念品,是一种怀念,一种信仰的寄托。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12张

图|李讷

而对于李讷来说,还有更多一层温暖的情愫,那些曾经父女之间说着悄悄话的场景,总是浮现在她脑海里。

李讷最后挑选了两个镶嵌着毛泽东瓷像的车挂,她仔细端详,和身边的人商量着:“你们说,是这个头像大一点的好?还是小一点的好?”

和李讷同行的同志们,也在她的影响之下纷纷兴致勃勃地挑选起了纪念品。

李讷的内心澎湃不已,但没有说过一句和自己身份有关的话,就好像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游客一样。

在这个充满着温暖回忆的热土,她走走停停,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很多地方,思绪涌上心头,她无法用言语表达,大多数时间只是听着,沉默不语。

在和工作人员提到毛泽东的时候,她也不会喊“爸爸”,而是和别人一样称呼“主席”,她不愿刻意强调自己是毛主席孩子这件事。

75岁的李讷已经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她已经习惯于隐藏内心的喜怒哀乐,平静地看待一切。

但在5月20日中午,李讷在观看一场表演之时突然情绪失控,流泪哽咽。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13张

图|李讷与丈夫王景清

这是一场主题为延安保育院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

舞台剧的总策划张小可介绍,这部剧介绍的在战争年代,一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被暂时安置在保育院,在艰难的环境之下生活和学习的故事。

李讷坐在台下,特别是看到小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之时,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那时候和自己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那些曾经关爱过他们的,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演员们演得也非常像,让李讷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期,她忍不住大哭。

她不习惯在大家面前表露伤心,只能中途离开,爱人王景清一直陪同着他,小声安抚着。

李讷对大家说:“我出生在延安中央医院,前后在延安生活了6年多的时间,枣园、杨家岭、王家坪都住过。”

在李讷模糊的记忆之中,有一位美国记者曾经在延安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那是她5岁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受到了母亲的责罚,毛泽东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就拿了个梨子来哄李讷,又牵着李讷的手走出了屋子。

这个画面正巧被记者拍摄下来。

后来李讷想尽一切办法,去了很多地方,问了很多人去找这张照片都没找到。

后来在某一天,她在临汾烈士陵园看到了这张照片,李讷如获至宝一般笑了起来,兴奋地和别人介绍着,可还没说几句话,眼泪又忍不住往下落。

看表演哽咽难抑(看表演的感觉)-第14张

工作人员最终将这张带着满满延安记忆的照片还给了李讷。

当别人问起李讷,在延安曾经和爸爸生活过的地方之中,有没有特别喜欢的。

李讷摇了摇头,她说:“我没有特别喜欢的,印象里都不错。”

延安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李讷无比珍贵的回忆。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