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上海话里那么多(沪语小吃美食)

时间:2023-11-22 04:45:43 阅读:858 作者:傷之戀

小辰光,考试考得不好,回到家总少不了吃上一顿“竹笋烤肉”;长大后,跟人争吵时,就想“请伊吃辣货酱!”;年纪大了些,老是忘东忘西,就会调侃自己是“黄鱼脑子”……上海人对“吃”可以说是爱得深沉,就连平常“噶讪胡”,也不忘把“美食”挂在嘴边。

今日有奖互动话题

那些藏在上海闲话里的美食,侬晓得几道?欢迎大家到文末留言~老油条

原意:指存放时间过久的油条,口感差,不易咬断。

上海话:用于形容历事多或阅历久,但是做事马虎、不听劝诫、不理责骂的人。

上海话里那么多(沪语小吃美食)-第1张

最大众化的上海早点,非“四大金刚”莫属。大饼、油条、豆浆、粢饭,雄占上海滩早点市场半壁江山,走的是传统平民路线。

过去的上海,在弄堂口、菜场里,不怕见不着这样的早点摊:一个烘大饼的炉子,一口炸油条的锅子,一只焖粢饭的木桶,一个盛满豆浆的大煲,外加一张桌子、几条凳子,随到随买,随买随吃,热乎乎、香喷喷,生意非常得好,人潮络绎不绝,要吃最新鲜可口的,往往还要排上一小会儿队。

刚出锅的油条咬上一口,那叫一个香,可要是稍微放久了,真的是又硬又难嚼。遇上那类自持资历深,但又油盐不进的人,让人头疼。这样一类比,是不是就很像了。

竹笋烤肉

原意:一种由竹笋和肉为食材做成的菜。

上海话:用竹尺或者别的什么工具打屁股。

上海话里那么多(沪语小吃美食)-第2张

在上海话里,吃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小孩子最怕做错了事让爸爸知道,因为爸爸常常会威胁说,“小鬼头,要是不听闲话,当心回去吃竹笋烤肉”。

要是大人说“请侬吃竹笋烤肉”,那能算的上是“十大酷刑”之一了。所谓“竹笋烤肉”,就是用竹尺或者别的什么工具打屁股,“烤肉”的肉,自然是人肉,所以要裤子脱掉,直接打在屁股的肉上。虽然每家都有“竹笋烤肉”的独门做法,但最后的“品菜心得”都是一个字,痛!

麻栗子

原意:一种好吃的小零食。

上海话:指的是用弯曲的手指敲脑门。

上海话里那么多(沪语小吃美食)-第3张

除了“竹笋烤肉”,上海小囡还害怕另一样,本应该很好吃的食物,那就是“麻栗子”。其实很早以前,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会用坚硬的毛栗子砸他们的脑门。后来索性不再使用毛栗子,直接上手了。大概是因为拿着工具不趁手吧~“再不用心做功课,要拨侬吃两记麻栗子!”这句话是当年爹爹姆妈的经典口头禅。

软脚蟹

原意:蟹脚发软的大闸蟹。

上海话:比喻遇事软弱无能、只会退缩的人。

上海人对大闸蟹的钟情,就像东北人和酸菜粉条、四川人和水煮鱼一样,难舍难分。软脚蟹这个词的由来和挑蟹有很大的渊源。买蟹有个诀窍,就是要看这只蟹有没有脚力,爬起来快不快。主妇在买蟹时,总要将蟹捉在手里,捏捏蟹脚,硬不硬,硬的就买,软的就不买。也有人将蟹放在玻璃板上,看这只蟹能否撑得起来,以检验蟹的脚力,如果撑得起来的,说明有脚力,蟹肉厚。“软脚蟹”肉质松,甚至有壳无肉,一般是不买的。

脚软的蟹吃起来的味道肯定不灵光,同样的,用这个词来形容的人自然也就是骂伊软弱勿能,遇事只会退缩或者屈辱,硬勿起来。

饭泡粥

原意:饭加水煮成的粥。

上海话:指的是年纪大、说话啰嗦、爱讲闲话的人。

白米煮粥,再加一根油条蘸酱油,这是很多老上海欢喜吃的早饭,简单易做却有味。但是,在煮粥的过程中,锅里会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很容易让人觉得耳朵痒。上海话里“饭”又和“烦”同音,所以就用“饭泡粥”来形容那些,年纪大又爱讲闲话的人。

吃螺蛳

原意:即字面意思。

上海话:指的是在说话或者唱歌时出现失误性地停顿。

上海话里那么多(沪语小吃美食)-第4张

对上海人来说,最好吃的螺蛳在大排档、在路灯下,是人行道上花坛边,支起一两张小桌,几条长凳,旁边的摊主架着个炉子,现点、现炒、现卖的。虽说炒螺蛳“不上台面”,但是,它是大排挡必备的,几块钱炒上一盘,再拿上几瓶啤酒,三五知己便能天南地北聊到深夜。

吃螺丝技术高超的人,动作准确娴熟,一筷子夹一个,靠着嘴唇,还没见到唇开启,只听“嘬”一声,那螺蛳壳就被吸空了。这声“嘬”,干脆响亮,没有丝毫迟疑;技术略逊点的要“嘬、嘬、嘬”好几声才行,最可气的,是嘬嘬几声后仍然没有动静,就只好用筷子头朝壳洞里捅下再吸。技术最臭的,只能依赖牙签吃螺蛳。

每次吃螺丝的时候,如果没有针,嘴巴只能使劲的“嘬伐嘬伐”,但就是怎么都嘬不出来!是不是跟说话时失误性地停顿很像呢?

辣货酱

原意:辣味调料。

上海话:给你些颜色,教训人的意思。

上海菜的特色就是浓油赤酱,基本上是没有辣味菜的。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有不少能吃辣的,但在以前,上海人一般是不太吃辣的。吃辣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考验,更像是一种“折磨”,大概可以类比一下,吃了一次超辣四川火锅后的感觉。所以上海宁有时会说“请侬吃辣货酱!”其实就是“给你点颜色看看!”

洋葱头

原意:即字面意思,一种蔬菜。

上海话:指的是被敲竹杠的不懂行的人,后指自动受骗被敲诈的人。

在上海话中,“葱头”与“冲头”为谐音。在洋人大量涌入上海滩的时候,很多外国人由于语言、经历等原因,不懂市场行情容易被骗,所以上海人就把“洋葱头”比喻为被敲竹杠的不懂行的人。后来,这个词就被广泛指自动受骗被敲诈的人。比如卖大兴货的无良商家会讲,“今朝又斩了5个洋葱头”,也就是今天又有了5个人上了他的当!

空心汤团

原意:没有馅料只有皮的汤圆。

上海话:指的是白忙一场和说话不算话的人。

小辰光帮姆妈“裹汤团”,一边包一边偷吃,吃到后来,糯米皮子还有,豆沙伐够了,难么只好伐放馅子——这就是上海滩“最有名”的汤团,“空心汤团”!上海人习惯把“不能兑现的承诺”,称作是“空心汤团”。

但是,“空心汤团”也有好吃的,把芯子去掉,直接拿糯米粉搓一搓,这就成了上海点心中的另外一块招牌,小圆子。如果放上点酒酿,飘着酒香味的汤,甜津津的小圆子,实在是老上海没法抗拒的好味道。一把糯米,在上海人的手里,就这样变成了一道,让人牵肠挂肚的点心。

乌搞百叶结

原意:字面意思,乱打百叶结。

上海话:指的是做事没有章法,乱来。

上海话里那么多(沪语小吃美食)-第5张

只要是打过百叶结的人都知道,这是看似轻松实则很难的事情,因为它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并不是想当然地弯过去打个结就好了。松了容易散,紧了不便咀嚼。要是随便瞎搞,那不就是捣乱吗?所以上海话有一种捣乱就叫“乌搞百叶结”,意思就是做事没有章法、乱来的意思。

黄鱼脑子

原意:字面意思,黄鱼的脑子。

上海话:形容记性很差或者脑子很笨难以开窍的人。

上海话里那么多(沪语小吃美食)-第6张

卖鱼摊上被杀开挖出的黄鱼脑袋,木乎乎的,于是乎就拿来形容一些记性极差,很难开窍,脑子不灵光的人了,戏说他们是“黄鱼脑袋”。不过,这个说法,基本不会伤及人,即使当了某人的面来说,他也不大会动气,只是有点调侃的贬义罢了。一些老上海人自己一时记性差,把要做的事体忘记了,突然经别人一点,又想起来了,自己也会一拍自己脑袋:“啊,我迭只黄鱼脑袋,拿迭这个事体也忘记脱了!”自贬自己是“黄鱼脑袋”了。

烂糊三鲜汤

原意:“烂糊”是上海菜中的一种烹调方法,将食材炖烂以便牙口不好的人食用。“三鲜汤”指放了三件主料的汤,如肉片、笋片、鸡片、鱼片等。

上海话:指办事马虎,不负责任的人。

上海话里那么多(沪语小吃美食)-第7张

一般有经验的食客都知道,去饭店千万不能点炒什锦和三鲜汤,因为一般都是厨房里的下脚料混杂在一起煮成。“烂糊三鲜汤”,指做事没有章法,乱七八糟,邋里邋遢、混沌不开,我们一般会说:“侬做事体有点计划好伐,不要这样烂糊三鲜汤”。

微信互动话题

那些藏在上海闲话里的美食,侬还晓得几道?欢迎到文末留言~

资料来源:上海老底子、上海全接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