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

时间:2023-11-19 10:09:06 阅读:81 作者:早不相识

编者按:弘扬我县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2020年6月13日为文化遗产日,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展开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镇巴县博物馆从即日起,以传统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礼仪与节庆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重点民间文化遗产项目,采用文学作品形式进行介绍,向公众呈现我县丰厚的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和优秀的民间艺人风采,宣传展示我县民间文化保护成果。

传统礼仪与节庆

娶亲散记

文/郝明森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张

表哥的儿子小狗子腊月初十举行婚礼,要我提前回去。

想当初,小狗子光着屁股牵着他奶奶衣角蹒跚地来我家串门。我家的地上几乎天天留下他一片片地图般的作品。他知道我们家给小孩子准备好吃的东西放在哪里。想吃的时候,自己动手去拿,吃多了,就地拉一堆臭烘烘的东西,我气得直瞪眼,母亲连忙说:“细娃儿呢!你当年也不是一样?”说完找来铁锨打扫战场。时间流得好快啊,感觉才几天儿的事,转眼孩子就该娶媳妇了。因为有了他们,把我们从血气方刚的青年挤进了中年人群。

我的老家在大巴山深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乡村因其古老,依然是青瓦土坯房,栅栏牛舍、篱笆菜园,在婚俗上自是保留了不少传统的东西。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但随着时代变迁,去繁就简,演变至今,便成了“说亲,定亲,迎亲,成亲”。而现在城里的自由恋爱的年轻人连“说亲”也省了。

乡村的婚礼活动需进行三至四天。第一天称之为“歇客”,这天,亲朋好友、周边邻里所有帮忙人早早来到主家,支客司根据商定的分工,书写分好工的“执事单”张贴后,招拢所有人员,以礼仪词形式明确各项任务、职责,紧张而有序地筹办婚礼。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2张

第二天是 “正酒”迎亲。清晨,我在支客司的吆喝声中起了床,小狗子今天打扮得格外周正,头发梳得油光光的,紧紧贴着头皮,看得出来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的脸上除了兴奋没有一点倦色,满脸堆着笑,来回不停地给众人散烟。匆匆吃过早餐,我很荣幸加入迎亲队伍里面,等待支客司发号施令办交待事宜。这个程序很复杂的,乡里的支客司都是能说会道的,出口成章的词儿都是四言八句,每个过程和环节都有礼仪词,一般婚俗中主要有《迎亲队伍办交接词》、致《云台鼓乐班词》(当地有名的唢呐乐班)、致《交接红爷词》(媒人)、致《押礼先生词》(迎亲队伍负责人),主要内容夯实各自职责,确保一路平安,和谐文明,完成迎娶任务。

迎亲队伍上路了,前面由两面大锣开路,各由两人抬着,打“九槌锣”:紧三下,慢三下,中间不紧不慢敲三下。唢呐班子紧随其后,再后面是花轿、新郎、押礼先生、媒人、迎亲人员、搬运礼物之人。长长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那些吹唢呐者在山梁上吹得特别起劲,敲锣的把锣敲得特别响,响彻方圆几里之外,煞是热闹。

我们来到女方大门外时,女方支客司持请柬迎了出来:

“车马纷纷临蓬门,

受尽一路风沙尘。

一束草字作拜达,

呈请玉趾快登门。”

押礼先生连忙拱手上前回答:

“车马纷纷临宫门,

预报敢不奉令行,

金字翰墨赐雅爱,

先作拜敬再登门。”

在鼓乐齐鸣交替中,女方支客司堵在门口,与男方押礼先生一问一答致完“三迎三请礼”,女方的送亲人把我们迎到堂屋就坐。

我们刚坐下,一杯滚烫的茶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押礼先生在女方支客司引领下到堂屋神龛前行参神投柬礼,作为礼节,我们也跟随其后,在叩拜后致《参神词》,然后向女方主人投报柬并致词,女方主人对答礼仪词,押礼先生再向支客司致《报柬词》、支客司答词回应后,男方在女方堂屋摆彩礼,向众人一一展示,押礼先生首先致《摆礼词》,随后向女方支客司交点礼物,送上礼物清单。接下来的环节是女方支客司致《赞礼词》,不外乎是赞扬礼物齐备,质量好,女方主人答《谢礼词》多言两家结亲,何必隆礼,却之不恭,有违礼义之类。

摆礼结束,支客司招呼迎亲队伍入席,致《接风致酒词》,致酒过程中,每巡酒支客司、押礼先生、女方主人,礼词互致互答,酒过六巡,才能作罢。

吃过午饭,女方在堂屋举行禀亲交礼(陪嫁物品)仪式,支客司与押礼先生互相致词,并召来男方搬运嫁妆的人,对女方所有物品一一清点交接。

小狗子来到新娘子门口,几个孩子故意在门口堵着为难他一番,意为“讨喜”,直到一一递过红包才把门打开。小狗子一脸喜悦,傻乎乎注视着端坐在沙发上的新娘,然后迈着极为不标准的正步走上前去,单腿跪地请求新娘跟他回家过日子,要好好疼她爱她。新娘子也顽皮,周围的人跟着起哄,故意让小狗子把要好好疼她爱她的话大声再说一遍才接过鲜花。

按照当地的规矩,出门之前,新郎要给新娘穿鞋子,鞋子在婚礼中还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秦巴山区不管是农村或乡下,把婚鞋称作喜鞋,鞋面布都用红色,质料有布有缎,鞋头或绣花或不绣花。

现在新娘多时兴穿皮鞋、皮靴,也多要穿红鞋,象征着喜庆吉祥。迎亲之时新郎给新娘穿上事先挑好的鞋子,意味着让新娘随他相爱走过一生。新郎准备为新娘穿鞋时,就是找不见鞋子,结果是新娘子的表姐藏起来了,小狗子找了半天也没找见,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地向表姐求情,又给了一个红包才把鞋交给他。新娘子表姐突然问小狗子:“你以前穿过吗?”乐晕头的新郎不假思索回答道:“穿过。”结果逗得满屋人哄堂大笑,新娘子也机灵,立刻把脚抽回来问道:“你给谁穿过?”新郎急出一头汗,半响才明白话的意思,连忙说:“我天天给自己穿。”

新娘子的母亲满脸泪水走近床前,此刻的女儿更是悲从中来,泪如雨下,拉住娘的手,不愿放开,未曾开口,已是热泪直流:

“一哭我的妈,养我这么多,

二十来岁许配人家。

二哭我的爹,陪嫁要爹给,

样啥还要爹爹舍得……”

娘这时也是老泪纵横,

将自己的女儿的头抱在怀里,哭唱道:

“娘的乖乖令媛女,听娘细细训导你。

生你养你娘辛苦,三载哺乳对谁提。

盘吃盘穿爹娘累,这些情由谁知底。

白日怕儿受饥饿,夜晚怕儿受寒气。

儿到婆家要谨记,翁姑训教记心底。

敬重丈夫要和睦,协同到老永不离……”

哭嫁歌在锣鼓唢呐鞭炮声中格外悠悠凄婉,让人听了忍不住受之感染而潸然泪下。支客司再三催促,母女俩止住哭声,新娘子在阵阵鼓乐声中该启程了,她的弟弟从闺房内将已梳妆好、头搭盖头的姐姐倒退着背出。进入堂屋,背上的新娘同家神、祖宗告别。然后背者倒退至门槛内,转身在门内将新娘放在门外,由门外等候的接亲娘子和为新娘撑开红伞的妇人,搀扶着新娘,双脚不能着地。

这也是大巴山多年留下的传统习俗,女子出嫁出门前,不能带走娘家的一丝尘土,这是一条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的流传了多少代基本规矩。床上穿的新鞋,由人背着,当然不会带走家中的一丝尘土。小狗子早已在门口等着,新娘子刚出门就接住了,把她抱到轿子上。等所有人上路后,押礼先生与媒人连忙返回,取女方父母为女儿赏赐的“衣饭碗”。

“衣饭碗”,是女方父母为出嫁女儿赏赐的两个细瓷碗,内装大米,用红纸封口,上贴双喜,在女方支客司向男方禀亲交礼结束时,特意留下的。在迎亲队伍出发后,须押礼先生同媒人返回,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领取,俗称“取衣饭碗”。此礼仪从古及今在秦巴山区民间流行。若押礼先生等人不懂礼仪,不取衣饭碗,跟着迎亲队伍走,便被人传为笑柄。

取衣饭碗的议程是很有趣的,押礼先生同媒人走进堂屋,面向神龛前放置衣饭碗的桌案,两人转身对面作一拱手揖,说道:

“主家堂中设神位,

衣饭碗儿摆一对。

乾造衣饭是荣华,

坤造衣饭是富贵。

三个拱手到神龛,

参谢神灵赐恩惠。”

转身向神龛或放置衣饭碗的桌案作三个拱手揖,接着说道:

“三个拱手退后行,

留下吉利主家顺。

衣饭碗儿我接走,

一对新人奔乾坤。”

然后,两人慢步上前,接取衣饭碗后,面对面作一拱手揖,转身面向神龛或放置衣饭碗的桌案倒退三步,再作三个拱手揖后,继续说道:

“不觉退到大门槛,

支客司来不简单,

左手拿根长烟杆,

右手拿匹柳叶烟,

上知陕来下知川,

左知云贵右知甘。

娶亲来到某某府,

招待应酬很周全。”

转身将衣饭碗举起,向女方主人辞行、致谢:

“今日迎亲要回还,

多有打搅和扰烦。

愚等是些红脚杆,

不懂礼节请包涵。

一步退出大门外,

安全顺利往回还。

辞谢神灵和主家,

天成佳偶到百年。

贵府尊亲,远传美名;

男荣女贵,厚受子孙。

封赠衣禄,至真至诚,

亲人得福,永享康宁。”

然后,两人转身携衣饭碗追赶迎亲队伍。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3张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唢呐阵阵,独具民间特色的迎亲队伍一字长蛇般在山涧走走停停,掌握着时间,从新媳妇家逶逶迤迤向新郎家游去。

来到村头,便看到许多等待的人在大声吆喝:“来罗!来罗!”大家纷纷往新郎家跑去。

几个挂着鼻涕的小孩,则扒在轿子边,企图看清新娘的模样。此时鞭炮齐鸣,鼓乐齐奏,新娘在接亲娘子的牵引下走向新郎的小院。片刻,拜堂仪式开始,由支客司主持,表诵《夫妻交拜典礼词》和《拜堂周礼词》。巴山婚礼均为四拜,谓好事成双。接着是新郎新娘抢洞房,规矩是谁跑在最前面以后谁当家,下来嫁妆进屋,被尊称为“巴铺”娘子的大表姐带着一妇女进来铺床,边向床上撒花生边吟唱:

“铺床铺床,一对鸳鸯。

先生公子,后生姑娘。

两头一窝,五子登科。

四角一按,文武状元。

一把核桃一把枣,

撒得儿女满屋跑。”

铺好床,抱起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床上翻滚,吓得孩子哇哇大叫。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4张

一切仪式结束,终于盼到开席。乡里喜宴的讲究也不少,都是闹哄哄地抢着坐席,第一轮快结束时,身后就站的人在等着,俗称“抽桌席”,实际上也就是抢喜气。我是迎亲人,享有很高的待遇,留有上好的专席,但席上规矩多,座次上很讲究,男席女席各占一桌,按照辈份和年龄大依次而坐。支客司到桌前向女方送亲人致《接风敬酒词》,喜宴很丰盛,菜品数量为双数,八个凉菜、八个热菜,八个蒸菜,其中必有象征大吉大利的鸡、象征年年有余的鱼、象征红红火火的西红柿、象征团团圆圆的四喜丸子、象征白头偕老、百年合好的八宝饭等。

而喜宴上的敬酒更是体现了地道的酒文化。新郎新娘要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散烟敬酒,新郎要亲手为客人斟满酒,并双手为客人端起,且好事成双,每喝必是双数。支客司随之致词,席间女方有人致《表酒礼词》,常双方互表互对,煞为热闹。

男方派出阵容庞大的陪酒团,以示对女方的重视。喝酒的名目也繁多,似乎担心娘家人喝不足。虽说“喜酒不醉人”,几轮下去,娘家来的几个男宾已是东倒西歪了,新娘子的大伯倒还算清醒,没忘记我表哥的小名,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喊着表哥的小名给他敬酒,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吓得表哥躲藏在屋里不敢出来,在同路女送亲人的劝阻下,返回酒桌揪住我不放了:“来!兄——兄弟——,我们整一杯!”我连忙站起身给他碰杯,没想到他坐空了凳子,一屁股坐在地上……

第三天早上,支客司聚拢表哥的直系亲属和家门中人,逐一向新娘介绍。新娘开口称呼,新婚夫妇双双下拜叩头。受拜者要给新娘红包。旧时,新娘要将自己亲手做的鞋、袜、手帕之类摆在堂屋,作为回赠受拜人的礼物,受拜人在此也可以看新娘的针线活手艺。

过去,衡量一个新媳妇能干不能干、手巧不巧,主要看她的针线活,即女红。所以,新娘在临出嫁前的相当一段时间,闭门不出,在家中做针线、绣嫁妆,其中包括做赠送亲友们的鞋袜之类。现在在大巴山深处,依然如此。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这些礼物不少人为了省事,已多从商店购买。此俗也称作“认亲”。新娘初到婆家需要经人介绍认识家门的人。经过认亲,家门人即视新娘为家族所接纳的成员。拜客同谢客仪式同时进行。拜客结束,在支客司主持下,男方酬谢媒人及所有帮忙者,赠送其一定的礼物。

此仪式结束之后,为泡茶仪式。泡茶为女方送亲主宾主持,参加者为男方家长、家门人和送亲人。所有人清茶一杯,新娘将娘家陪送的干果、茶食之类的吃货一一摆出,供参加者享用。女方主宾向男方家长交待女子情况,言明女子不妥之处让男方多多体谅。并共同商定女子回门等相关事宜。此程序结束时,男方要给送亲人逐一“打发”,给小孩发红包,给大人一截布,或一床床单作为礼品。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5张

参加完表哥家的婚礼,真好象是体验了一次民俗风情游,别有一番情趣。 看到他们的今天,我想起了我的昨天。记得那时,我爱人嫌大操大办费事费力,于是建议不举行复杂的仪式,饭店摆上几桌,通知亲朋好友一起吃顿饭,然后出去旅游一下就行了。

好象那时期,只有结婚是生活中的唯一,工作事业一律抛在脑后。大事完毕后,本想旅行,但此时的我们已毫无精力与体力,一切的情趣都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葬送,但现在想起来并不后悔。

附:传统婚俗礼仪图片

说媒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6张

相亲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7张

看人户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8张

娶同意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9张

报庚书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0张

置陪嫁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1张

迎亲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2张

上花轿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3张

抬嫁妆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4张

拜堂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5张

闹洞房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6张

泡茶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7张

回门

镇巴传统民俗-娶亲(汉中镇巴丧事习俗)-第18张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