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理解论语第四篇第7章-通过过错来判断一个人的为人,论语中正确看待他人身上的优缺点

时间:2024-03-27 21:00:01 阅读:715 作者:咱村你最美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理解论语第四篇第7章-通过过错来判断一个人的为人,论语中正确看待他人身上的优缺点-第1张

逐句解释: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过:过错。党:集团、类别。

人所犯的过错,各有不同。有人犯错无心之失,有人犯错刻意为之。有人犯错出于不知,有人犯错因为自以为是。

观过,斯知仁矣。

斯:那么,就。仁:通“人”,或仍按仁德、仁义理解亦可。

通过观察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基本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知道他是否仁义了。

心得总结:

本章仍然讨论有关于“仁”的内容。有的注解说孔子本章在于如何鉴别人才,我感觉此说虽通,但若联系前后篇来看,有些不妥。前后篇章都在说什么是“仁”,以及如何保持“仁”,这里突然冒出人才选拔和甄别,感觉有点突兀。所以,这里应当是通过人们所犯的过错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或者说通过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来推断一个人的为人。

为什么通过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品德呢?我们判断人通常观其言、察其行,看这个人做事的风格和待人接物的态度。这些的确是判断标准之一,但更好的判断是一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通过结果来判断一个人的德行更具有参考价值。一个人的表现有时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表象,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掩饰不了。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大家最后都看得到。

由过错来判断人品,就是从结果来检验。通过所犯的过错我们就能区分出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过。有的人表面掩饰得很好,做出假仁假义的样子来迷惑大众,但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就不好掩饰了。比如可以装作孝敬父母,嘘寒问暖,但是如果因为小事对父母打骂或责备,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人只是假装孝顺而已。一个官员如果整天仁义道德,满口爱民如子,但最终的结果是老百姓穷得叮当响,而他自己富得流油,那么就可以断定此人必是贪官无疑。

通过过错来判断一个人的为人,有点类似患难之中见真情。只有通过错误或患难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所谓真金需要火炼,人性也需要在错误中磨砺。只有通过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我们才能更好地区分这人是真君子还是假仁义。孔夫子的话,很有道理啊。

附图:

理解论语第四篇第7章-通过过错来判断一个人的为人,论语中正确看待他人身上的优缺点-第2张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根据哲学和科学精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故弄玄虚、不搬弄是非;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反动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如何观察一个人的人品?今天终于明白了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